【生活報】四名“竹士社”成員建創業書友會 三成利潤捐貴州貧困生
欄目:公益事功
發布時間:2011-10-02 08:00:00
四名黑大學生建創業書友會 三成利潤捐貴州貧困生
來源: 黑龍江新聞網-生活報 2009-04-12
作者: 記者 丁寧
在為期一年半的創業路中,他們經曆過創業的失敗,有過被騙的經曆,曾經為節省1元錢運費提著100多本書走了1公裏……盡管創業路上充滿艱辛,但是黑龍江大學“好學堂”書友會的創業團隊成員們卻咬牙堅持著。在書友會成立的首月,他們的銷售額達8萬餘元,成員們決定將其中的30%利潤捐贈給貴州貧困地區的中小學生。
首個項目賠了3000元
“好學堂”書友會創業團隊的所有成員都是當年在學校“竹士社”公益社團的團友,大家曾同甘共苦赴貴州修文縣小菁鄉開展支教活動。創業的首個項目,是羅輯、蔣馳、田姝洋、田延良幾名大學生在赴貴州的支教路上共同確定的。
羅輯說:“因為大家幾乎每個假期都要去貴州支教,所以不約而同想到在支教當地收購一些老鄉們自己製作的手工藝品,帶回學校賣。當時大家覺得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事情,一方麵可以幫助當地老鄉售賣他們的手工藝品,另一方麵將民族特色的服飾帶回哈市,相信也會受到同學們的歡迎。”
就這樣,在2007年他們的“古香坊”民族服飾店在黑大大學生創業園正式開門迎客。然而市場反饋的效果卻差強人意。由於團隊成員們沒有預先詳細地做市場調研,他們的服飾並沒有達到預想的售賣效果,服飾店營業近一年,非但沒有賺錢,四個人還賠了3000多元。
調研一個月走訪7個城市
首次創業失敗的經曆,讓四個夥伴不得不坐到一起重新尋找新的創業項目。“我們開個書店怎麽樣?”就讀圖書館學專業的蔣馳剛提出自己的想法,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認同。羅輯說:“在學校裏創業,其實我們對社會的認識還比較淺,做事不是僅靠衝勁就可以成功的,而選擇大家相對熟悉的行業,則可以將隔行如隔山的劣勢打敗。在校園裏,考試書是最暢銷的,所以我們決定將圖書售賣的領域先定在考試用書上。”
有了第一次賠錢的教訓,這一次,四個人並沒有急於購書,他們打算先走出去做考察調研,並圈定了北京、鄭州、武漢、貴陽、重慶、西安、哈爾濱7個城市。
今年1月中旬,他們踏上了南下的列車。為了減少調研成本,他們盡量節省每一分支出。行程中所搭乘的所有列車都不選“特快”隻選“普快”;每到一地,隻住便宜的床位;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簡單的米粉或者麵食……一路省吃儉用下來,四個人此行調研隻花了2000多元錢。
這一次調研,他們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裏幾乎走遍了7個城市的圖書經營出版部門,並對各大高校周圍的書店經營情況及考試用書售賣情況,有了一個較為全麵的掌握。白天大家忙著走市場,等到晚上回到住地則圍到一起開會,認真對當天調研的信息匯總討論。幾十天忙碌下來,讓四個夥伴更加堅定了創業的信念。
訂書款曾經被騙
今年3月,創業團隊在黑大大學生創業園重新起步,四個人湊了兩萬元錢作為啟動資金,並為他們的書店起名為“好學堂”書友會。
萬事開頭難,每一步成長都需要曆練。為了降低進書成本,團隊四處打聽價格最便宜而且保證正版圖書品質的供書商。3月初,團隊成員們通過網絡找到了一家出版社的派出機構,在與之溝通交流後,對方同意給他們供書,但要提前支付書款。找到比較合適的供書源,大家欣然將書款打到對方賬戶。可是等了10多天,書都沒有運到。等到他們再打電話向對方詢問時,已經找不到那位經銷商了。
3月中旬,書店購進了一批考研輔導書,100多本厚重的考研書到貨後,幾個人檢驗時發現部分書籍沒有粘貼防偽標。“我們售賣的書一定要保證權威性和正版。”幾個夥伴一起商量決定將書拿回去調換。
100多本書全部要調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從走下公交車到圖書市場的步行距離大概有1公裏的路,按理說如果花上1元錢雇三輪車5分鍾就可以運到目的地。但羅輯和蔣馳不舍得浪費這筆不必要的開支。
100多本書,加起來總重量要50多公斤,所以兩個人一次隻能運百米左右……就這樣,雖然初春的天氣還非常涼,但是等到他們折騰六次終於將書搬運到圖書市場時,兩個小夥子已累得滿頭大汗上氣不接下氣,原本5分鍾的路程足足走了半個多小時。
欲將三成利潤捐給貴州貧困生
從3月初開展售書業務到現在剛剛近1個月的時間,但是書友會的生意卻非常紅火。目前,他們的售書銷售額已經達8萬餘元,書友會會員已經發展到近百人。他們還通過網絡開了一家店麵,求購書的往來生意也一點點多起來。
羅輯說,在竹士社社團時,因為曾經多次和夥伴們一起到貴州支教,一直以來對那裏的孩子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所以團隊的幾個核心成員已經決定每個月將營業利潤的30%拿出來,送到黑大的竹士社社團,請大學生誌願者們幫他們捐贈給麵臨失學的貧困學生。
創業的核心成員們說,看到自己創業的成果能繼續幫助那些偏遠地區需要幫助的孩子,這讓他們更有幹勁,而且在奮鬥的同時也快樂地分享著這份特殊的幸福。
新目標:高校都設書友會分會
周一到周五的早晨,你都會看到“好學堂”書友會的工作間內六、七個大學生在集體誦讀“論語”。羅輯說,這是他們從竹士社時就堅持下來的傳統,書友會的所有核心成員每天都要參加。其中的“思行合一,道術兼備”已經成為他們在創業過程中秉持的理念。因為處於學生時代一起創業,大家在不斷創新、努力的同時,也會時常因為考慮欠周全、有時過於自我等,讓執行力度打折扣。
置身書友會的工作間裏,總會讓人感到一份溫馨和親切。記者看到,這裏不僅為前來購書的大學生準備了可供閱讀的讀書體驗區,團隊成員們還為購書同學設計製作了精美的“好學書友”書簽和個性化會員卡,所有的周到服務都給人一種全新的舒服感。就連他們發放的宣傳單也會在宣傳最新書籍的同時,增加一些有趣的幽默故事、漫畫、考試題型和環保宣傳等公益內容。
目前,在“好學堂”書友會裏,除了幾名核心成員在忙碌外,他們還擁有一個40多人的大學生圖書銷售團隊活躍在校園的每個角落。4月7日,當記者再次采訪團隊成員時,他們正在校園內開展考試用書展銷。羅輯說:“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繼續拓展業務,到在哈其他高校籌建書店,設立各高校的書友會分會。”
團隊成員張貼促銷廣告。記者李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