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jun) :“張謇精神”有何現實意義(yi) ?
受訪者:溫鐵軍(jun)
采訪者:陳溯(中新社記者)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五月十三日乙未
耶穌2022年6月11日
張謇是中國近代實業(ye) 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主張“實業(ye) 救國”,一生創辦了30多家企業(ye) 、上百所學校,他把救國濟民放在首位,堅持以德興(xing) 商,奉行正確的義(yi) 利觀,是中國民族企業(ye) 家的代表和典範。
“張謇精神”是什麽(me) ,與(yu) 現代西方商業(ye) 精神有何異同?在當今社會(hui) ,“張謇精神”有何現實意義(yi) ?“東(dong) 西問”近日就此專(zhuan) 訪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jun) 。
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記者:“張謇精神”是如何形成的?有著怎樣的曆史背景?
溫鐵軍(jun) :張謇既是中國近代工業(ye) 史上第一個(ge) “社會(hui) 企業(ye) 家”,也是清末狀元,這二者相輔相成就是“儒商”——他具有深厚的國學功底和傳(chuan) 統文化底蘊,作為(wei) 企業(ye) 家的行為(wei) 與(yu) 他的學識和思想有著必然聯係。
1882年朝鮮壬午事變之前,張謇曾以“理畫前敵軍(jun) 事”隨北洋水師前往援護,這一年他29歲。因此,張謇比一般人更深刻地了解遭受帝國主義(yi) 侵略瓜分所形成的半殖民地的狀況。1894年甲午戰敗,這一國恥對張謇造成了巨大影響,此後張謇憤而辭官,回鄉(xiang) 辦廠。
回鄉(xiang) 後,張謇興(xing) 辦大生集團,意在發展社會(hui) 事業(ye) ,而不以資本來追求個(ge) 人利益,實現了當時南通“縣域經濟”的全麵發展。
位於(yu) 江蘇南通中央公園的張謇像(2012年攝)。發 宋誠林 攝
記者:“張謇精神”與(yu) 現代西方商業(ye) 精神有哪些異同?
溫鐵軍(jun) :從(cong) 洋務運動起,中國地方當局開始以富國強兵為(wei) 動機創辦企業(ye) ,隨著甲午戰爭(zheng) 的失敗,開始轉為(wei) 官商合辦,張謇是官商合辦這一批企業(ye) 家中的代表。官商合辦從(cong) 財產(chan) 關(guan) 係上決(jue) 定了這批企業(ye) 家不可能是純粹的私人企業(ye) 家,張謇創辦企業(ye) 的機器設備是洋務運動時期留下來的,並成為(wei) 大生集團的官股。因此,大生集團是官商合辦的典型,若用後來的概念則是“公私合營”的典型。
觀眾(zhong) 在位於(yu) 北京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上觀看南通大生紗廠使用的亨利織機。發 陳曉根 攝
近代企業(ye) 家屬於(yu) 新生資產(chan) 階級,在那個(ge) 年代是革命階級,具有階級革命的政治性。
因此,從(cong) 中國近代企業(ye) 的誕生背景來看,中國的民營經濟或私營企業(ye) 從(cong) 根源上就不可能是西方教科書(shu) 中所說的“企業(ye) 家就是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群體(ti) ”,以張謇為(wei) 代表的企業(ye) 家在其行為(wei) 上也不同於(yu) 一般教科書(shu) 所定義(yi) 的私人企業(ye) 家行為(wei) 。某些自說自話的西方學者或許並不了解中國有這樣一批如張謇一樣的企業(ye) 家,這部分企業(ye) 家從(cong) 中國近代工業(ye) 形成伊始,就不以追求個(ge) 人利益最大化為(wei) 目的,不僅(jin) 有很強的思想性,而且有階級革命的政治性。
記者:“張謇精神”有哪些精神內(nei) 核,當今企業(ye) 家可以從(cong) 張謇身上學到什麽(me) ?
溫鐵軍(jun) :張謇一個(ge) 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強調“村落主義(yi) ”,主張地方自治。他將所有的企業(ye) 收益都用於(yu) “在地化”的社會(hui) 事業(ye) 建設。張謇“村落主義(yi) ”思想指導的地方建設成績斐然,南通成為(wei) 清末民初的地方自治模範縣,社會(hui) 事業(ye) 得到非常全麵的發展,無論是教育醫療、民政救助,還是男女平等、婦女教育,以及科學技術、體(ti) 育、公園、博物館、圖書(shu) 館、劇院等等所有社會(hui) 文化事業(ye) 都得到了超前的發展。
江蘇南通博物苑由張謇於(yu) 1905年創辦,是中國最早的一所公共博物館。發 宋誠林 攝
為(wei) 提高農(nong) 民和農(nong) 業(ye) 的組織化,張謇並不像今天有些企業(ye) 那樣,到農(nong) 村直接占有農(nong) 民的資源、把農(nong) 民排除在外,而是一方麵搞“公司+農(nong) 會(hui) ”發動農(nong) 民、組織農(nong) 會(hui) 與(yu) 墾牧公司互動,另一方麵搞“公司+農(nong) 戶”通過“廠紗戶織”將工業(ye) 與(yu) 農(nong) 民家庭手工業(ye) 有機整合,由工廠出紗、農(nong) 民織布,將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農(nong) 民收入提高、男耕女織的傳(chuan) 統結構結合起來。這種工農(nong) 互動、以工補農(nong) 的做法對當今的“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也有現實意義(yi) 。
2021年9月,江蘇省南通市,原創話劇《張謇傳(chuan) 》中的生產(chan) 場景。發 徐培欽 攝
張謇的製度創新,體(ti) 現了2500年前孔夫子在《禮運大同篇》中所描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wei) 公”“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ang) ”,在清末民初的南通,張謇將孔子的理想和當代的“三共(共生共享共治)”基本都實現了,當今中國所追求的共同富裕、城鄉(xiang) 融合、包容性發展等,在張謇時期的南通都有所體(ti) 現。
2021年5月,江蘇省南通市觀眾(zhong) 參觀專(zhuan) 題展覽《愛國企業(ye) 家的典範、民族企業(ye) 家的楷模、民營企業(ye) 家的先賢——張謇》。發 徐培欽 攝
張謇最可寶貴的精神遺產(chan) 是“大公無私”,從(cong) 1895年創建大生集團到1926年去世,前後經曆了30多年的時間,張謇不僅(jin) 沒有追求私人資本收益,還因為(wei) 發展當地社會(hui) 文化教育等公共事業(ye) 而欠了很多債(zhai) 。因此,我們(men) 把張謇稱作“沒有一分錢私人資本收益的資本家”。當今企業(ye) 家應該學習(xi) 張謇努力做一個(ge) 社會(hui) 企業(ye) 家。
記者:“張謇精神”有怎樣的時代意義(yi) ?張謇創辦企業(ye) 的“在地化”原則在創建“雙循環”新格局的背景下有何意義(yi) ?
溫鐵軍(jun) :張謇的產(chan) 業(ye) “在地化”和多業(ye) 態融合發展的經驗,在當下的新階段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yi) 。
2020年10月拍攝的江蘇大生集團“數字化紡紗車間”。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為(wei) 大生紗廠,由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ye) 家張謇先生於(yu) 1895年創辦。集團現擁有全資、控股、參股公司12個(ge) ,職工總數約5000人。發 許叢(cong) 軍(jun) 攝
張謇建立起多業(ye) 態融合、全麵係統的發展模式,提出“設廠之所,必度廠之四麵生貨所產(chan) ”。從(cong) 他的經驗看,土產(chan) 土銷是“在地化”內(nei) 循環的構建機製,不僅(jin) 創辦了加工業(ye) ,而且發展了原材料生產(chan) ,建起了碼頭倉(cang) 庫的物流業(ye) ;更為(wei) 重要的是,隨著產(chan) 業(ye) 鏈的形成,又推進了金融業(ye) 和保險業(ye) 的建設。這種綜合性的產(chan) 業(ye) 集團可以推進社會(hui) 企業(ye) 成本控製,形成比較優(you) 勢,在今天的人們(men) 看來也並不遜色。
當下,中國正構建以內(nei) 循環為(wei) 主體(ti) 的新發展格局,要貫徹中央倡導的“產(chan) 業(ye) 留在縣域”就得學習(xi) 張謇“在地化”發展理念,提升縣域產(chan) 業(ye) 鏈的韌性。同時,在今天金融業(ye) 、保險業(ye) 日漸異化於(yu) 實體(ti) 的趨勢之下,企業(ye) 家們(men) 也應該借鑒張謇推進縣域產(chan) 業(ye) 綜合發展的有益經驗。
此外,張謇的經驗也提示了發展文化教育等社會(hui) 事業(ye) 的重要性,大生集團的勞工素質高於(yu) 其他地方和其他產(chan) 業(ye) ,乃至於(yu) 殘疾人勞工都是受過教育的,社會(hui) 綜合發展和產(chan) 業(ye) 綜合發展構成了良性互補關(guan) 係,同時,社會(hui) 綜合發展也帶來了一方的安定與(yu) 團結。(完)
受訪者簡介:
溫鐵軍(jun) ,1951年生於(yu) 北京,曾任中國人民大學農(nong) 業(ye) 與(yu) 農(nong) 村發展學院、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農(nong) 村經濟與(yu) 金融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首任院長,現任暨南大學鄉(xiang) 村振興(xing) 學院首席研究員,兼任多所高校特聘教授、多個(ge) 地方鄉(xiang) 村振興(xing) 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領域涵蓋發展中國家比較研究、國情與(yu) 增長、製度變遷、鄉(xiang) 村治理與(yu) 鄉(xiang) 村建設以及農(nong) 村財稅金融改革等。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