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柯小剛作者簡介:柯小剛,男,西曆一九七三年生,湖北大冶人,字如之,號無竟寓,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創建道裏書(shu) 院、同濟複興(xing) 古典書(shu) 院,著有《海德格爾與(yu) 黑格爾時間思想比較研究》《在茲(zi) :錯位中的天命發生》《思想的起興(xing) 》《道學導論(外篇)》《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心術與(yu) 筆法:虞世南筆髓論注及書(shu) 畫講稿》《生命的默化:當代社會(hui) 的古典教育》等,編有《儒學與(yu) 古典學評論(第一輯)》《詩經、詩教與(yu) 中西古典詩學》等,譯有《黑格爾:之前與(yu) 之後》《尼各馬可倫(lun) 理學義(yi) 疏》等。 |
齊家如何平天下?張祥龍對特朗普的預見和對黑暗森林法則的破解
作者:柯小剛
來源:“寓諸無竟”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五月十四日丙申
耶穌2022年6月12日
今天重讀張老師的《孔子的現象學闡釋九講》,很慚愧地發現,這本書(shu) 雖然是我自己向他約稿並出版於(yu) 我主編的“經典書(shu) 寫(xie) ”叢(cong) 書(shu) 中,但當我再次翻開此書(shu) ,卻發現幾乎就像沒讀過一樣。
有太多寶藏啊,而我以前難道是瞎子嗎?
隨便翻開的一頁,談到”大國崛起“論者的幼稚和西方規則製定者的”後手“,談到全球化的強光機製對於(yu) ”黑洞形勢“的破解本質上無異於(yu) 另一個(ge) 黑洞,如此等等,洞燭幽微,看得我汗毛直樹。
此書(shu) 出版於(yu) 2009年,其時中國崛起形勢一片大好。八年後,川普大帝上台,張老師告誡過的“後手”才開始撕破全球化的麵紗,伸出魔爪。
張老師在書(shu) 中論及的“黑洞局麵”或“黑洞形勢”像極了劉慈欣《三體(ti) 》中的“黑暗森林法則”。但張老師在北大講課的時候(此書(shu) 是北大講課稿),大劉還正在寫(xie) 《三體(ti) 》的第二部《黑暗森林》。
無論是全球化的危機,還是黑暗森林危機,在中國古典政治哲學中都屬於(yu) 天下危機的範疇。現代天下危機是如何造成的?又如何破解?請看張老師在書(shu) 中的分析:
十三年前的書(shu) ,已經陳舊如許了
封麵水印中的字是宋版《尚書(shu) ·堯典》開篇是
我建議出版社設計的
破解“黑洞”之“光”
張祥龍
見張祥龍《孔子的現象學闡釋九講》第262-267頁
(華東(dong) 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其實,作為(wei) 生發意義(yi) 的隱、獨機製【無竟寓注:隱、獨指親(qin) 子關(guan) 係的情景化特征,使其成為(wei) 人生意義(yi) 的原發領域,為(wei) 普遍理性和個(ge) 人意識的發生提供基礎】,親(qin) 子之家在原本的意義(yi) 上正使得“他者”作為(wei) 一個(ge) 活體(ti) 可以呈現在親(qin) 子時間視域裏麵。家的隱獨性使得“他者”作為(wei) 異己的陌生人呈現,“他”或“他們(men) ”完全不同於(yu) “我們(men) ”。對那些習(xi) 慣了“二元化”而不是“二補對生”思想方式的人來說,不是“我們(men) ”的“他們(men) ”往往是和“我們(men) ”敵對的,這種“我們(men) /他們(men) ”的陌生和隔絕足以導致“朝死”的恐懼,甚至還有相互滅絕的行凶衝(chong) 動。就像在一個(ge) 漆黑一片的深洞裏,完全陌生的人相互遭遇時的局麵,我們(men) 不妨把這樣一個(ge) 局麵叫做“黑洞形勢”或“黑洞局麵”。《笑傲江湖》裏好像就寫(xie) 過這麽(me) 一個(ge) “黑洞局麵”。在這種局麵裏,你完全不知道對方下一步的行動會(hui) 是什麽(me) ,但是你知道你和他都帶著武器,可以突然殺死對方或是致殘對方;而一旦誰得手,就減少了一個(ge) 可能致自己於(yu) 死地的敵人,自己的存活機會(hui) 就會(hui) 上升,甚至能確保這塊地方就成我的生存空間了。尤其是,如果有一方或雙方都認為(wei) ,一旦我先發難,多半能得手(有七成、八成甚至九成把握能把對方幹掉),那局麵就更危險了。
人類曆史上,無數次地出現過這樣的局麵(未來我想也不是沒有出現的可能),以至於(yu) 許多人、特別是傾(qing) 向於(yu) 首先發難的西方人(人類學的一些研究和曆史記錄都顯示,印歐語係的民族確實比較aggressIve較ambitious,現在年輕人好像都愛把這些當成好詞兒(er) ;中國文化就不一樣,即使在毛澤東(dong) 時代,搞出了原子彈,按當時的“世界革命”邏輯,我給你美帝扔兩(liang) 顆過去,引起天下大亂(luan) ,“四海翻騰雲(yun) 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多好啊!不,中國居然宣布永遠不首先使用原子彈。美國人會(hui) 這麽(me) 說嗎?不會(hui) 的。這都跟民族傳(chuan) 承的文化相關(guan) 。當然,俱往矣,我們(men) 關(guan) 心的主要還是今後的發展趨勢)相信,要減少這種滅絕對方的衝(chong) 突,必須打破一切隔離和隱蔽,突破家庭、家族、部落、地方甚至國家的自組織結構,大步邁向“全球化”,讓一切公開(除了他們(men) 自己的秘密計劃),讓歐盟、聯合國這樣的組織和國際法、全球倫(lun) 理來主宰人類的生存,認為(wei) 這樣才能帶來永久的人類和平。
西方人相信,隻有光明可以徹底改變“黑洞局麵”,讓異己雙方都“看到”對方的準備、意圖,從(cong) 而可以采取共存甚至共贏的策略。所以真理就等於(yu) 光明,邪惡就等於(yu) 黑暗;交流總是帶來正麵價(jia) 值的。柏拉圖在他著名的洞喻中,就在洞裏放了一堆火,在洞外高懸一個(ge) 太陽。西方古今文明都盡全力尋找宗教、倫(lun) 理、知識、社會(hui) 組織的普遍化、去蔽化、去魅化的光亮,特別是借助科技進步,徹底改變了地球人類的生存方式和命運。
然而,這些要破盡一切隱藏去進行全球化、普世化的努力,並沒有真正改變“黑洞局麵”,沒能去掉“發難動機”,隻不過使它們(men) 改變了運作的表現方式罷了。這是因為(wei) ,那照亮家庭與(yu) 家庭之間、民族與(yu) 民族之間關(guan) 係的所謂普世化、客觀普遍化之光,隻是某一個(ge) 或某一組民族的構意機製的產(chan) 物,它們(men) 亮度的急劇增加和橫行天下,不意味著那樣一種光明:它像黑夜中點燃的火把或像星月之光,使我們(men) 彼此可以在黑暗中相互辨認動機、增加突襲得手的困難,並因此而實質性地增進共存可能。【無竟寓注:基於(yu) 親(qin) 子關(guan) 係的天下,就像是星月夜空下的大地,既非黑洞,亦非強光致盲。】
這樣的火把或星月之光就是生存時間結構中的潛交織向度,而不再是“當下”的孤立突顯(這種“現在時的主宰”使如此獲得意義(yi) 的人們(men) 不知道下一刻會(hui) 發生什麽(me) )。相反,目前盛行的普遍化的強光意味著其他民族的意義(yi) 生發機製的衰退、停止,意味著某一種(在今天顯然就是西方的)辨認方式、生成方式的壟斷。
這樣就會(hui) 造成新的黑洞效應:
其一,那些不願意放棄自身構意機製的非西方民族,會(hui) 感到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意義(yi) 受到被滅絕的威脅,自己再不奮爭(zheng) ,就等於(yu) 坐以待斃(我覺得這方麵伊斯蘭(lan) 民族表現得比較明顯,“恐怖主義(yi) ”隻是其中一種極端的表現,其實還有很多表現形式)。
其二,如果放棄自身的構意機製(就像近代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六親(qin) 不認了,改向你們(men) 西方學),進入這個(ge) “不夜城”(全球化實際上意味著地球的無夜化、去星月化),不可測的致命的突然襲擊依然存在,這表現在:
(1)辨認結構、遊戲規則的實現過程的偏袒和不透明:似乎是在一個(ge) 框架中,從(cong) 形式上考慮到平等,但實際上,基本是當初製定規則的一方贏,或者說他們(men) 在最終的意義(yi) 上贏(比如就“物質生活質量”而言,基本上老是歐美得手,他們(men) 某些時候甚至為(wei) 自己的利益而修改規則。中國的“大國崛起論”者是不是考慮到了“後手”?我們(men) “崛起”的代價(jia) 似乎太大了!)那些越來越貧窮,越來越絕望,或總是最終失望的民族和生存團體(ti) 就會(hui) 又感到“黑洞”(國人現在頗有“該輪到我們(men) 贏啦”的心理,我對此表示懷疑。)
更關(guan) 鍵的是,(2)知識之光、尤其是高科技之光的加強,使人對自然環境的整體(ti) 改變力、人對他人的突然襲擊的殺傷(shang) 力大大增強(在隻有大刀長矛的時代搞得了9·11嗎?還有那個(ge) 美國校園槍擊案,再過50年還不知道他能用多先進的槍呢!而且這種社會(hui) 你能讓它和諧到完全沒有異端分子嗎?不可能的,“發瘋的”總會(hui) 有的),這會(hui) 使未來越來越不可測,黑洞情境就在這強光的“致盲效果”(沒有哪種強光不造成盲區,就像夜裏的汽車大燈)中來臨(lin) 。
出自親(qin) 子關(guan) 係的家庭、家族和祖國(像西周、春秋時的“國”;注意“祖國”這個(ge) 詞本身體(ti) 現出的“國”與(yu) “家”的聯係)的結構跟黑洞情勢不同,跟破解“黑洞”的“強光情勢”也很不同。
親(qin) 子時間的構意機製不但超個(ge) 人,而且超規則、超對象化,所以它產(chan) 生的親(qin) 子之愛找不到止住自己的明確邊界(不像家族財產(chan) 和國家主權的邊界那樣明確)。慈孝之愛會(hui) 導致我們(men) 知覺方式、話語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改變,這愛泉中湧流出的意義(yi) 一定會(hui) 以非普遍化同時又非特殊化的方式溢出任何現成的邊界。“子曰:君子篤於(yu) 親(qin) ,則民興(xing) 於(yu) 仁”,正說明這“親(qin) 愛”的溢流(“則”)和溢流方式(“興(xing) ”)。
更具體(ti) 地講,親(qin) 子關(guan) 係本身(就它作為(wei) 構意機製而言)就沒有排他的邊界:慈愛施及子女,還會(hui) 流向孫子、孫女,以至重孫子、重孫女等等:孝愛也一樣,會(hui) 溯流而上。而且,“親(qin) 愛”一定會(hui) 溢流到“親(qin) 戚”,因為(wei) 我們(men) 和親(qin) 戚之間血脈相連,又休戚相關(guan) 。從(cong) 五服以內(nei) 的親(qin) 戚又延及更遠的親(qin) 族(你說“那親(qin) 戚八竿子都打不著”,其實不然,用不了幾竿兒(er) 就能攀上親(qin) )。“男女有別”或“夫婦有別”會(hui) 造成親(qin) 族的再擴大(一般同姓親(qin) 族不婚),形成部落,乃至“父母之邦”或所謂“祖國”。可見,親(qin) 子源頭、男女有別、親(qin) 戚相關(guan) 是人類突破“黑洞形勢”而又不進入“強光形勢”的天然生態結構。所謂“四海之內(nei) 皆兄弟”、“民胞物與(yu) ”,根子在這兒(er) ;一旦觀念化、天理化,就會(hui) 失掉本源和本意。所以孔子對任何普遍化避之唯恐不及,《論語》9.4還從(cong) 思想方法的角度明確提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因為(wei) 普遍化(“必”、“固”)和個(ge) 體(ti) 化(“意”、“我”)都是強光生存情境的產(chan) 物(“現代國家”的建立必有作為(wei) 個(ge) 體(ti) 的“公民”,這是它結構本身的要求)。
從(cong) 親(qin) 子之源流溢出的親(qin) 戚、同胞、同類之光像星光、月光,它讓陌生人、他人變得有來頭了,使遭遇者不但可以相互辨認,而且可以相互打聽、相互關(guan) 聯,甚至是相互攀親(qin) (“四海之內(nei) 皆兄弟”恐怕也不完全是一種理想的觀念,要真是下定決(jue) 心去攀親(qin) ,你可能跟哪個(ge) 姓的中國人都能攀上)。所以“和親(qin) ”是人類政治史(其實也是經濟史、文化史、思想史)上的重要現象,不隻是什麽(me) 王昭君、文成公主,還有張騫,甚至玄英、鑒真(可算是精神上的“和親(qin) ”)等等,都造成這種“星光現象”。這種光輝不會(hui) 製定普遍化的規則,因為(wei) 它出自親(qin) 子源頭,通過親(qin) 緣的生態方式柔和之極地、“動之徐生”(《老子》十五章“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地來調整黑暗與(yu) 光明的關(guan) 係,使它呈現“光暈”。所以它不會(hui) 強行地、非時機化地去魅、去蔽,把一切都變成主體(ti) 目光中的對象,從(cong) 而顛覆其它一切構意機製,隻留下服從(cong) 普遍規則的個(ge) 體(ti) 集合,留下這樣一個(ge) “現在化的現成化”加“體(ti) 係化”的時間模式,留下極度貧乏的意義(yi) 機製。
在以親(qin) 子為(wei) 源頭的生存格局中,所謂“隱”與(yu) “獨”隻是隱去了或排斥了“強光生存形態”,它一定會(hui) 在自然狀態中突破黑洞情境,而生成並維持人類的文化生態群落的豐(feng) 富性、多樣性。在普遍化、全球化盛行前的悠長的人類曆史(尤其是東(dong) 方文明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這樣的曆史。人類曆史並不注定就是相互殘殺的曆史,古人就有辦法保持一種豐(feng) 富和諧的文化生態,你去看古印度,那種文化的多樣性簡直讓人吃驚。我們(men) 春秋時的地域文化也是多姿多彩。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果認識到從(cong) “親(qin) 人”到“他人”的天然溝通途徑,就會(hui) 感到仁道雖然艱難,但確有“大行”的可能。當然,即使是這種“泛家”結構,也不能保證不遭遇黑洞情境,除了它內(nei) 部就有的起伏漲落之外,還可能遭到全局性的威脅,比如突然遇到一個(ge) 陌生而又在物質力量上更強大得多的他者的侵犯,由於(yu) 對方相信總能取勝,於(yu) 是會(hui) 造成“一邊黑”的局麵(古時候不同民族遭遇時出現的種族屠殺往往是這種情況)。西方文明對世界其他文明的摧毀、致殘是最大的一個(ge) 例子(西方近代工業(ye) 革命以後,技術上的優(you) 勢太強,他們(men) 覺得全世界到哪裏都能取勝,這誘惑太大了!)
“外星高級文明的來臨(lin) ”是可以設想的另一種可能。(有人說地球實際可能就是外星生物的“蛐蛐罐兒(er) ”,咱們(men) 就是那“蛐蛐兒(er) ”。人家外星生物坐著飛碟時來時走,來的時候揭開蓋兒(er) 看一眼,嘿,鬥得還挺厲害!西方現在有些人還很樂(le) 於(yu) 尋找外星文明。說實話,它隻要能到你地球上來,就一定比你厲害,而且厲害很多,真打起來你根本不是對手。你卻非要把它招來,是不是有受虐狂傾(qing) 向?)不過這樣的“無常”對任何文明都適用。在我看來,“強光化”文明如果麵對這樣的外患,它的生存或殘存能力多半比“泛家”結構的文明更差。
責任編輯:近複
【上一篇】【吳鉤】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
【下一篇】【趙法生】憶張祥龍先生下鄉(xiang)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