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柯小剛作者簡介:柯小剛,男,西曆一九七三年生,湖北大冶人,字如之,號無竟寓,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創建道裏書(shu) 院、同濟複興(xing) 古典書(shu) 院,著有《海德格爾與(yu) 黑格爾時間思想比較研究》《在茲(zi) :錯位中的天命發生》《思想的起興(xing) 》《道學導論(外篇)》《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心術與(yu) 筆法:虞世南筆髓論注及書(shu) 畫講稿》《生命的默化:當代社會(hui) 的古典教育》等,編有《儒學與(yu) 古典學評論(第一輯)》《詩經、詩教與(yu) 中西古典詩學》等,譯有《黑格爾:之前與(yu) 之後》《尼各馬可倫(lun) 理學義(yi) 疏》等。 |
他的時間終結了,他的時間剛剛開始:張祥龍《尚書(shu) ·堯典》闡釋及其政治本源之思
作者:柯小剛
來源:“寓諸無竟”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五月十三日乙未
耶穌2022年6月11日
陳漫之發給我他為(wei) 張老師畫的造像
人類政治生活之美,無如《尚書(shu) ·堯典》所示者;《尚書(shu) ·堯典》之美,無如張祥龍先生所解者。《尚書(shu) 大傳(chuan) 》載孔子對顏淵曰:“《堯典》可以觀美。”其美,人皆見之;而其美之何以美,非張祥龍先生之解,至今猶然蔽之不顯矣。
《<尚書(shu) ·堯典>解說:以時、孝為(wei) 源的正治》是張祥龍先生於(yu) 2012年在中國文化論壇第六屆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講習(xi) 班的講稿。講稿的口語性質在現代學術看來不甚嚴(yan) 謹,而其即興(xing) 生發特點卻直承古典學術精神。《尚書(shu) 》多對話,《堯典》亦如是,人以為(wei) 詰屈聱牙,實際並非因為(wei) 多麽(me) 文言,恰恰因其多記上古口語。
此書(shu) 副標題“以時、孝為(wei) 源的正治”,特意正名“政治”為(wei) “正治”。孔子雲(yun) :“政者,正也。”(《論語·顏淵》)正治之望雖難期於(yu) 現實,而正典之理想,正心之經典,卻不可不明人類生活之正、政治生活之本。無論關(guan) 於(yu) 《尚書(shu) 》史實之真有多少懷疑,來自人性本源的《堯典》正治之美原本就是人心之真、天性之誠。反身而誠,人心中莫不有一部《堯典》。此真此正,非現代價(jia) 值觀的宣傳(chuan) 可以抹殺,非現代科學可以證偽(wei) ,因為(wei) 它就是人之為(wei) 人的本真。
在張祥龍的《堯典》闡釋中,“時”“孝”兩(liang) 字,尤其是兩(liang) 字之間的深層關(guan) 聯,成為(wei) 返歸正治本源的關(guan) 鍵。張祥龍非常敏銳地抓取了《堯典》的兩(liang) 個(ge) 重要時刻,一個(ge) 是堯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一個(ge) 是堯對舜的發現和考察以及舜之孝愛何以可能。前者是“從(cong) 天上引下時間”(《<尚書(shu) ·堯典>解說》頁54),後者是在孝愛中“逆物理時間而動”(《解說》頁97),由人而天,建立人類生活意義(yi) 的不息生成。
在張祥龍看來,孝之所以重要,是因為(wei) 孝是一種“純意義(yi) 生成”的時間性(《解說》頁168)。孝是一種人生的逆覺,隻有通過這一逆覺的行動,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反熵的行動,人才能生成意義(yi) 深長的時間感,然後,才能使人成為(wei) 人,使家成為(wei) 家,使國成為(wei) 國,使天下成為(wei) 天下,使政治成為(wei) 正治。
舜之孝是困難的,幾乎不可能的。舜之孝的困難或不可能的可能性,幾乎就是人類正治生活之困難和幾不可能性的原型隱喻。但就在“幾不可能”的“幾”中,在“惟危”和“惟微”之間,蘊含著未來的希望。
孝是一種返歸本源的行動,是一種朝向過去的未來意義(yi) 生成。在德勒茲(zi) 的“生成”意義(yi) 上,我們(men) 甚至可以說孝是生成父母、生成人。人是一個(ge) 動詞,人是生成人。生而為(wei) 人之後,人還需要通過主動的逆向時間行動即孝的行動來把自己重新生成為(wei) 人。
在張祥龍的慈孝現象學中,人要經曆兩(liang) 次生成:一次是被父母生出,一次是生成父母。父母生我是慈,生成父母是孝。生成父母不隻是自己成為(wei) 父母,而且更重要是的回過頭來開始真正懂得自己的父母,生成自己的父母。
動物無不可生成子女,但隻有人能生成父母。而這便是正治的本源:能生成父母,然後才能生成君臣。《易·序卦傳(chuan) 》雲(yun) :“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君臣不是壓迫和被壓迫,也不是合謀欺壓百姓。君臣是名義(yi) :名稱和它的意義(yi) 。議員要反應民意,總統要為(wei) 人民服務,這都是名稱和它的意義(yi) ,也就是君臣。
生成父母從(cong) 來都是向著前輩和後輩、向著過去和未來的雙向生成。張祥龍把這種雙向生成稱為(wei) 回旋蕩漾的時間性。正治建立於(yu) 回旋蕩漾的時間性基礎之上,而現代政治卻一味朝向未來,並因此而正在失去未來。
單向未來的本質是抽空的現在。現代即現在,貧乏的斷裂的點性現在,一次元的甚至更低元的碎片現在。回旋蕩漾的時間則帶來充實的當下,如孟子所謂“萬(wan) 物皆備於(yu) 我矣,反身而誠,樂(le) 莫大焉”(《孟子·盡心上》),或如海德格所雲(yun) 過去、現在、未來以及過去現在未來的相互到達(Sich-einander-Reichen)所構成的“四維時間”(參拙著《時間、存在與(yu) 精神》的相關(guan) 分析)。
張祥龍的《尚書(shu) 》解讀給我們(men) 帶來時間的第四維,因為(wei) 這個(ge) 解讀本身就是一個(ge) 孝的行動,以及回旋時間性和正治本源意義(yi) 的重建行動。這場行動剛剛開始,卻不得不終結。但他的孝已經喚醒後學的孝,他的行動已經激發後繼者的行動。
他的時間終結了,他的時間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