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做學生期間,我聆聽過張祥龍老師談“熱思”的一場演講。記得我當時向他提問:從(cong) “熱思”角度,如何回應、如何處理“過猶不及”問題。張祥龍老師聽後,莞爾一笑說“這個(ge) 問題有難度”,“比如子路,看起來很‘熱’,但不恰當地‘過了’”——張老師緊接著話鋒一轉,說“但也隻能說子路還不夠‘熱’”。我知道,張祥龍老師這是把“熱思”等同為(wei) “體(ti) 道”了。
本學期(2022春季學期),李珮老師和我一起陪研究生們(men) 逐句閱讀張祥龍老師的《現象學導論七講》。上一次(本周一),也是本學期最後一次,閱讀剛入佳境,但幾天前已得知張老師病重,我們(men) 大概無法在讀完這本講稿後當麵向他請教了(李珮老師做了不少問題記錄)。
以前,我隱約感到張祥龍老師似未能自然而然地享受與(yu) 其造詣知名度相稱的“待遇”——剛剛讀了江怡老師的悼念文字方知張祥龍老師的學術職業(ye) 生涯竟多有坎坷!
也罷,也罷——“文章憎命達”“哲學是憂患之學”又多了一枚有效例證!吾輩正可以賢者為(wei) 師為(wei) 友,坦然麵對職業(ye) 生涯中的風風雨雨了!榜樣的意義(yi) ,乃在於(yu) 斯!!
——鄒曉東(dong) 記於(yu) 張祥龍先生曾居住、講學過的山東(dong) 大學興(xing) 隆山校區/2022年6月9日上午
【上一篇】送別!著名學者張祥龍病逝,曾任教於(yu) 中山大學丨南方都市報
【下一篇】【蔡祥元】悼念張祥龍老師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