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著名學者張祥龍病逝,曾任教於中山大學丨南方都市報

欄目:紀念張祥龍先生、紀念追思
發布時間:2022-06-14 08:31:20
標簽:悼念張祥龍先生

原標題:《送別!著名學者張祥龍病逝,曾任教於(yu) 中山大學》
來源:南方都市報2022-06-11


6月9日上午,南都記者獲悉,我國著名學者張祥龍於(yu) 6月8日病逝,享年73歲。張祥龍在西方哲學研究方麵成就斐然,譯作有克爾凱郭爾《致死的疾病》、“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cong) 書(shu) ”呂斯布魯克《精神的婚戀》等;後期成為(wei) 儒家思想的重要闡釋者之一,許多獨創性的觀點引起學界矚目。他曾任北京大學現象學研究中心主任、山東(dong) 大學哲社學院人文社科一級教授等,2017年受聘為(wei) 中山大學講座教授,被中大哲學係(珠海)視為(wei) 自身發展曆程中的“曆史性、標誌性事件”。




張祥龍1949年出生於(yu) 香港九龍,這也是他名中“龍”字的由來。新中國成立後,他隨父母回到內(nei) 地,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係,1986年赴美深造,1992年於(yu) 紐約州立布法羅大學哲學係取得博士學位後歸國,任教於(yu) 北京大學,並曾擔任該校外國哲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現象學研究中心主任。從(cong) 北大退休之後,2012年10月,受聘為(wei) 山東(dong) 大學哲社學院人文社科一級教授(此為(wei) 該校特設崗位)。

2017年9月20日,中山大學哲學係(珠海)為(wei) 其舉(ju) 行了隆重的聘任儀(yi) 式,張祥龍成為(wei) 中大珠海校區人文學科的首位講座教授。


學術生涯早期,張祥龍致力於(yu) 西方哲學、尤其是現象學的研究,之後,他用現象學“朝向事情本身”的研究思路,對中西方哲學思想進行比較,在學界獨樹一幟,許多觀點引起矚目。


在現象學研究方麵,他提出並闡釋了邊緣域、形式顯示、時機化、緣構成等概念,並著重引介了海德格爾的思想。寫(xie) 於(yu) 上世紀90年代的《海德格爾思想與(yu) 中國天道》《海德格爾傳(chuan) 》,問世20多年來不斷再版,讓他有了“海德格爾專(zhuan) 家”的稱譽。他翻譯的克爾凱郭爾《致死的疾病》、呂斯布魯克《精神的婚戀》等西方哲學名著,以及著述的《西方哲學筆記》《當代西方哲學筆記》等,也受到讀者的歡迎。

近年來,張祥龍對中國哲學思想、特別是儒家哲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從(cong) 現象學到孔夫子》《現象學導論七講》《儒家哲學講演錄》(四卷本)等專(zhuan) 著。在山大執教期間,他希望破除“西方中心論”,自編教材,對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和印度哲學進行並重的講授。2022年5月,《中西印哲學導論》一書(shu) 已於(yu) 北京大學出版社印行。

2017年,張祥龍出版了專(zhuan) 著《家與(yu) 孝》,用西方哲學的視野、現象學的方法,重新論述儒家思想中的家庭和孝親(qin) 關(guan) 係,指出“家”的概念是儒家的一切道德源頭,“孝”不是過時的教條,而是一種出於(yu) 良知的自發行為(wei) 。一個(ge) 社會(hui) 如何對待老人,代表著這個(ge) 社會(hui) 的總體(ti) 品質。


據浙江大學哲學係教授王俊記述,2020年,張祥龍結束中大的聘期之後返回北京,體(ti) 檢時發現肺部有恙,接受了小手術。2021年秋天,他完成了在複旦大學為(wei) 期一個(ge) 月的授課,其後不久,就傳(chuan) 出了查出惡疾的消息,但他選擇不去醫院接受手術,在家休養(yang) 治療。今年6月,已處於(yu) 彌留狀態。

哲人遠去之後,國內(nei) 多所高校的教授、學者撰文悼念。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吳飛寫(xie) 道,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麵對“向死而生”的問題,仍然靠自己的信仰期待著美好與(yu) 真實。“他經常引用的這句詩應該最能描述他的狀態: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yun) 變態中。”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