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龍先生生平簡介丨北京大學哲學係

欄目:紀念張祥龍先生、紀念追思
發布時間:2022-06-13 16:56:17
標簽:悼念張祥龍先生

 張祥龍先生生平簡介


張祥龍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哲學家,以現象學、儒家哲學和東(dong) 西比較哲學研究聞名於(yu) 世。

張祥龍先生1949年8月14日出生於(yu) 香港九龍。他於(yu)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係,1982年2月獲學士學位。1982年3月至1983年9月在北京環境保護局從(cong) 事自然保護工作。1983年9月至1986年9月在北京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cong) 事哲學研究。1986年9月至1988年8月在美國俄亥俄州托萊多(Toledo)大學就讀並獲碩士學位。1988年9月至1992年2月在美國紐約州立布法羅(Buffalo)大學哲學係就讀並獲哲學博士學位。1992年7月至2012年9月先後任教於(yu) 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北京大學哲學係,曆任講師、副教授、教授,榮任北京大學人文特聘教授。2012年9月自北京大學哲學係退休。2012年10月至2017年9月任山東(dong) 大學哲學與(yu) 社會(hui) 發展學院一級教授。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任中山大學哲學係(珠海)講座教授。2021年9月任博古睿研究院中國中心博古睿學者。張祥龍先生於(yu) 2022年6月8日晚10點50分在北京家中安然離世,享年73歲。

張祥龍先生曾任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hui) 理事、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hui) 理事、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現象學研究中心主任、國際中西哲學比較學會(hui) (ISCWP)會(hui) 長、美國哲學學會(hui) (APA)國際合作委員會(hui) 委員、中國現象學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委員、山東(dong) 大學現象學與(yu) 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並任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兼職教授、澳門科技大學兼職研究員。

張祥龍先生治學嚴(yan) 謹,學貫中西,會(hui) 通古今,在東(dong) 西方哲學比較、現象學和儒家哲學等領域造詣深厚,成就斐然;著有《海德格爾思想與(yu) 中國天道》、《海德格爾傳(chuan) 》、《從(cong) 現象學到孔夫子》、《儒家哲學史講演錄》(四卷本)、《西方哲學筆記》、《當代西方哲學筆記》、《思想避難:全球化中的中國古代哲理》、《現象學導論七講》、《複見天地心》、《家與(yu) 孝》、《中西印哲學導論》等二十多部學術專(zhuan) 著和文集,發表學術論文近二百篇。其著作多次獲獎和再版,在學界和知識界產(chan) 生了持久深遠的影響。

張祥龍先生學術思想氣象恢弘,自成一家。在現象學研究方麵,張祥龍先生以海德格爾哲學為(wei) 起點,融入中國傳(chuan) 統體(ti) 道方法,別開生麵,推動了海德格爾哲學與(yu) 中國思想的結緣,促進了海德格爾的中國化。他對現象學的研究極富新見,在漢語學界乃至國際現象學界都卓然自立。

長年來張祥龍先生在比較哲學研究領域進行了卓越的探索,為(wei) 深化哲學的理解和各文明哲學之間的對話,帶來了諸多啟發,開創了包括印度哲學在內(nei) 的東(dong) 西方哲學比較的新思路。

張祥龍先生積極探索中國哲學研究的新範式。他早先以現象學方法研究先秦諸子,後逐漸轉向並集中於(yu) 儒家哲學研究,旁參印度古學,參酌現代西方哲學,體(ti) 大思深,發人未發,成為(wei) 儒學思想當代建構的重要代表人物。

張祥龍先生先後任教於(yu) 北京大學、山東(dong) 大學和中山大學,為(wei) 我國的哲學教育和哲學事業(ye) 傾(qing) 注了畢生心血,引領學生和他一起思考,激發了一屆又一屆學子走上哲學事業(ye) 之路,培養(yang) 了一大批優(you) 秀學者;他又為(wei) 人誠摯而謙和,從(cong) 不以師長的權威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yu) 人。張祥龍先生在教學上不遺餘(yu) 力,審閱、批改學生作業(ye) 和論文極其認真細致而又嚴(yan) 格公正,其言傳(chuan) 身教堪為(wei) 學界傳(chuan) 道授業(ye) 之典範。

張祥龍先生沉靜純和,溫文儒雅,品行高潔,為(wei) 人真摯而通達,自修嚴(yan) 謹而待人寬和。他數十年中一直關(guan) 心、資助和鼓勵身處困難和逆境中的學生。他一生追求真理,淡泊名利,知行合一。他對中國文明懷有極其深厚的感情,對中華文化複興(xing) 具有強烈的曆史責任感,將此視為(wei) 自己的學術使命,並付出巨大的努力。

沉痛悼念張祥龍先生!

張祥龍先生千古!


北京大學哲學係

2022年6月9日


來源鏈接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