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柯小剛作者簡介:柯小剛,男,西曆一九七三年生,湖北大冶人,字如之,號無竟寓,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創建道裏書(shu) 院、同濟複興(xing) 古典書(shu) 院,著有《海德格爾與(yu) 黑格爾時間思想比較研究》《在茲(zi) :錯位中的天命發生》《思想的起興(xing) 》《道學導論(外篇)》《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心術與(yu) 筆法:虞世南筆髓論注及書(shu) 畫講稿》《生命的默化:當代社會(hui) 的古典教育》等,編有《儒學與(yu) 古典學評論(第一輯)》《詩經、詩教與(yu) 中西古典詩學》等,譯有《黑格爾:之前與(yu) 之後》《尼各馬可倫(lun) 理學義(yi) 疏》等。 |
至情至性:重溫張祥龍老師最後的論學影像
作者:柯小剛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
時間:西元2022年6月9日
剛剛驚聞噩耗,簡直不敢相信。那樣一個(ge) 人啊,多麽(me) 美好,多麽(me) 崇高,多麽(me) 溫情,多麽(me) 深沉,怎麽(me) 就突然走了呢?
聽鬆坊說,在北大的那些日子,最快樂(le) 的時光就是跟張老師一起打拳,走遍燕園,從(cong) 臨(lin) 湖軒偉(wei) 岸的明代白皮鬆到蔡元培銅像下最不起眼的婆婆納碎花,張老師帶我們(men) 認識每一棵樹,每一片草,每一個(ge) 有待認識的無知。而在我的未名記憶中,張老師的恬然沉思、深情思辨,早已成為(wei) 一種永恒的典範,引導了我多年來的學習(xi) 、講課和寫(xie) 作。
淚眼模糊中,仿佛又見張老師的身影,在青浦的冬日暖陽中喝茶,聽他談人生,談讀書(shu) ……僅(jin) 僅(jin) 就在半年前啊,那時的張老師還是精神矍鑠,仙風道骨,談笑風生……
那是2021年11月20日,是古典書(shu) 院詩經會(hui) 講中的一個(ge) 下午,張老師蒞臨(lin) 現場,與(yu) 大家做了一個(ge) 下午的座談,談時代的困頓和求學的艱辛和迷茫,談恩師賀麟先生的引導和感發,談俄羅斯文學和紅樓夢,談斯賓諾莎、現象學和孔子、莊子,談明代思想和戲劇,最後歸結到至情至性,歸結到人生的癡情……
是啊,人生的癡情……在張老師那裏,恐怕沒有比對孔子的癡情更癡的癡情了,連最後的歲數都一樣……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