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衢】感其氣象,愛其思想——張祥龍先生千古

欄目:紀念張祥龍先生、紀念追思
發布時間:2022-06-09 14:56:01
標簽:悼念張祥龍先生
劉青衢

作者簡介:劉青衢,字天之,號鬆塘,男,西元1983年生,貴州甕安人,同濟大學哲學博士。研究方向:先秦儒學,宋明理學。

感其氣象,愛其思想
——張祥龍先生千古
作者:劉青衢
來源:作者賜稿伟德线上平台
時間:西元2022年6月9日



震驚,源於(yu) 時間的巧合,就在昨天晚上——現在看來大概便是張祥龍先生歸道山的那一段時刻,我正在讀他的一篇文章,一如往常,頗受啟發。今早起來,腦海裏開始回味昨晚那篇文章的內(nei) 容,試圖提煉幾個(ge) 關(guan) 鍵詞,厘清文章的條理,以便把握。於(yu) 是隨意打開手機,想再瀏覽一下,誰知朋友圈迎麵而來的都是先生作古的消息,心頭不禁一震,實在不敢相信,一度還去考證是不是另一個(ge) 同名的人。

原始反終,不由得想起第一次現場見到先生的情景,那是2014年11月1日在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shu) 院,彼時我是貴大曆史係研究生一年級學生,師從(cong) 張新民先生。由中山大學人文學院、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shu) 院和商務印書(shu) 館聯合主辦的“耿寧《人生第一等事》研究——王陽明及其後學論致良知國際學術討論會(hui) ”在貴大文化書(shu) 院舉(ju) 行,除了耿寧先生本人,與(yu) 會(hui) 的大都是國內(nei) 現象學界和陽明學界的知名學者,我懷著敬仰的心情到會(hui) 場聆聽大家高論。


圖片說明:耿寧《人生第一等事》研究——王陽明及其後學論致良知國際學術討論會(hui) 現場


圖片說明:會(hui) 議討論,前排居中為(wei) 張祥龍先生。


遍觀場上諸老,一位身穿藏青色對襟盤扣漢服,頷下飄著一叢(cong) 雪白虯勁美髯,氣象清穆高古、和潤淡雅的學者猛然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因為(wei) 這與(yu) 滿場的洋裝西服太不一樣了。接下來便認真傾(qing) 聽他的論述,如今已經忘了先生的發言內(nei) 容,估計當時也沒聽懂,不過從(cong) 此感動於(yu) 先生的氣象,記住了先生的大名,開始關(guan) 注先生的學問。


圖片說明: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shu) 院


圖片說明:學者合影,前排左二為(wei) 張祥龍先生,左四為(wei) 耿寧先生。


陸續讀過先生的一些書(shu) 籍和論文,在B站聽過先生在北大的西哲史公開課,關(guan) 注過先生為(wei) 公子策劃舉(ju) 行的儒家婚禮,思考過先生建設儒家文化特區的主張,也看過先生在同濟古典書(shu) 院與(yu) 柯小剛老師和李旭老師的座談,胡塞爾、海德格爾、現象學係列概念、現象學與(yu) 孔夫子、象思維、至情與(yu) 至理、家哲學、親(qin) 親(qin) 、孝道……等等思想和範疇,越來越熟悉,我的視野也較原來打開得更大。


時而聽本師張新民先生談起祥龍先生,在張先生的娓娓道來間,感到他們(men) 既有同為(wei) 當代儒者的思想共鳴,也有老友之間的惺惺相惜。作為(wei) 後學的我,入乎耳,感乎心,常覺莫大的溫暖,前輩學者的高邁風概著實令人向往。

張祥龍先生以現象學方法極力闡發孝道,卓立學界,意義(yi) 甚大。這樣的孝道首先固然發生在每個(ge) 人的家庭父子之間,然推而廣之,師弟之間,先賢與(yu) 後學之間,莫不有孝道存焉。尤其從(cong) 廣義(yi) 的文化立場看,我們(men) 每一個(ge) 儒生,每一個(ge) 對華夏文明抱有溫情與(yu) 敬意的中國人,對炎黃祖先,對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對孔子,何嚐沒有孝道,何嚐不應該盡孝呢?這是思想文化之孝,道統學統之孝。《中庸》說:“夫孝者,善繼人之誌,善述人之事者也。”哲人已萎,那麽(me) ,對張祥龍先生這樣的大儒,最好的紀念方式應當是繼續他開辟的道路,發揚他創立的學問,融通中西,光大儒學!

受張祥龍先生影響的人應該很多,作為(wei) 其中一個(ge) 無名後學,以上是我一點簡單的回憶和感觸,謹以表達對先生的崇敬和緬懷之情!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