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著《朱熹帝學思想研究》出版暨後記

欄目: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22-06-02 16:40:05
標簽:朱熹


王琦:《朱熹帝學思想研究》

花木蘭(lan) 文化事業(ye) 有限公司,20203月版

 

內(nei) 容提要


宋代文治治國導向,促進了士大夫階層的崛起與(yu) 經筵製度的定型,帝學應運而生,成為(wei) 了宋代儒學發展的新動向。宋代士大夫以經筵為(wei) 平台,紛紛致力於(yu) 學術思想體(ti) 係的撰述與(yu) 建構,通過經典詮釋的優(you) 先權,影響帝王及其政治實踐。與(yu) 之相適應,一種以崇尚義(yi) 理為(wei) 特征的新經學體(ti) 例──“經筵講義(yi) ”逐漸產(chan) 生,成為(wei) 了儒家士大夫建構帝王之學的重要載體(ti) 。它既是宋代學術由傳(chuan) 統章句訓詁之學向義(yi) 理之學轉型的結果,又是經筵製度發展與(yu) 完善的產(chan) 物,為(wei) 理學思想發展與(yu) 帝學形成的重要環節。


自範祖禹首倡帝王之學謂之“大學”以來,《大學》在帝學建構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逐漸形成了以儒家正學引導帝王,以君德養(yang) 成為(wei) 根本,以道統規範治統的新帝學意識,並與(yu) 宋之前重在功利權謀、駕驅臣民等帝王術相區別,體(ti) 現出內(nei) 聖之“學”的特征。帝學理論發展與(yu) 豐(feng) 富的過程,實質就是帝王理想“角色”不斷被士大夫“期待”與(yu) “塑造”的過程。朱熹作為(wei) 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平生精力盡在《大學》。關(guan) 於(yu) 朱熹對《大學》的詮釋,學界多關(guan) 注其《大學章句》與(yu) 四書(shu) 及理學關(guan) 係等研究,而對其帝學著作《經筵講義(yi) 》則少有涉及,更沒有將其放在宋代帝學興(xing) 起、發展的脈絡下,審視朱熹在宋代帝學建構中的重要作用。


本書(shu) 以朱熹《經筵講義(yi) 》為(wei) 中心,結合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從(cong) 政治史、思想史、社會(hui) 史、文化史等多重視野,首次對朱熹帝學思想進行了全麵而係統的研究,探尋其如何以《大學》為(wei) 架構,以理學思想為(wei) 內(nei) 涵,通過創造性的經典詮釋,解答帝王學什麽(me) 、為(wei) 什麽(me) 學、如何學等問題,為(wei) 帝王學為(wei) 聖王提供理論依據與(yu) 論證,從(cong) 而寄寓其致君堯舜,以道統規範治統,重構政治社會(hui) 秩序,道濟天下的王道理想,第一次完成了理學化的帝學理論建構。以理學建構帝學,這既是朱熹對範祖禹以來帝學理念的繼承與(yu) 發展,又為(wei) 真德秀以《大學》為(wei) 間架,進一步理論化、係統化帝學提供了邏輯思路與(yu) 理論框架,展現了宋代帝王之學興(xing) 起、發展、演變的邏輯線索,揭示了經筵講義(yi) 與(yu) 帝學、理學之間的內(nei) 在關(guan) 係,體(ti) 現學術、思想與(yu) 政治之間的互動,豐(feng) 富和拓展了朱熹思想與(yu) 宋代儒學研究。

 

作者簡介



王琦,女,湖南邵陽人,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湖南汨羅屈子書(shu) 院執行院長,湖南師範大學文學學士(1998)、文學碩士(2001),湖南大學中國哲學博士(2017),上海同濟大學創意設計學院訪問學者(2021-2022),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華孔子學會(hui) 理事、中華朱子學會(hui) 理事、中國書(shu) 院學會(hui) 理事、中國美學學會(hui) 會(hui) 員等。主要從(cong) 事儒家哲學、藝術哲學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宋代<四書(shu) >經筵講義(yi) 研究》專(zhuan) 案主持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zhuan) 案《宋學源流》子課題負責人,國家重大學術文化工程《(新編)中國通史•中國思想史》核心作者,出版了《論語探微》《梁啟超與(yu) 近代中國學術師承》等專(zhuan) 著。在《北京大學學報》《中國哲學史》《哲學動態》《光明日報》等期刊與(yu) 報紙發表論文五十多篇。


目錄


 

 

  記

 

日子如流水般地逝去,轉眼我從(cong) 嶽麓書(shu) 院博士畢業(ye) 將近兩(liang) 年。雖然依然忙碌,但在書(shu) 院求學的那段美好時光,卻是我終身難忘的記憶。


與(yu) 麓書(shu) 院的首次結緣是在 1999 年。時值“千年論壇”邀請杜維明教授開講,因緣際會(hui) ,我與(yu) 麓書(shu) 院結下了難解之緣。當時,我正在湖南師範大學攻讀先秦兩(liang) 漢魏晉南北朝方向的文學碩士學位,在導師李生龍教授的指導下,研讀了《論語》《孟子》《荀子》《左傳(chuan) 》《老子》《莊子》《詩經》等典籍。杜維明教授對孔子仁學思想的解讀,激發了我的靈感,指引著我在先哲的文獻中尋找開啟中國思想寶庫的鑰匙。最終我以《孟子、荀子對孔子人性論的拓展與(yu) 重構》為(wei) 題,完成碩士論文的寫(xie) 作與(yu) 答辯,並立下了非中國哲學博士不讀的誌願。這次參加講座的驚鴻一瞥,是見到了遠遠坐在台上的朱漢民教授,雖沒有機會(hui) 拜會(hui) ,但他“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xie) 半句空”的學術品格,自此在我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記。14 年後,朱漢民教授竟成為(wei) 了我的博士生導師。真可謂,冥冥之中自有造化,我如願進入了中國哲學研究的神聖殿堂。


研究生畢業(ye) 後,日子在鎖細的生活與(yu) 程式化的工作中悄然飛逝,而原初的理想與(yu) 靈氣也漸漸地被消磨。2013 年 1 月 4 日的上午,坐在辦公室,一道閃電突然劃過腦海,一個(ge) 聲音在告訴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應該要去讀博了,重新開啟一段人生的旅程!”而至於(yu) 報考的學校與(yu) 博導選擇,湖南大學麓書(shu) 院的朱漢民教授無疑是最佳人選。雖然在此之前與(yu) 朱老師並無任何交往,然而命運之神再次眷顧了我,曆史也是驚人的相似:與(yu) 當年考碩士研究生一樣,雖隻準備了短短的兩(liang) 個(ge) 多月,但卻以專(zhuan) 業(ye) 與(yu) 總分第一名的成績上線並被錄取。


當有次與(yu) 朱老師及同門爬麓山,無意中談到為(wei) 何我會(hui) 選擇其做導師時,我給了朱老師三點理由:第一,研究興(xing) 趣與(yu) 方向的一致性;第二,欣賞老師的胸襟與(yu) 氣度。在中國現有體(ti) 製下,能將麓書(shu) 院從(cong) 當年蕭條的教工宿舍,變成現在全國聞名的千年學府,非有大視野、大氣魄、大胸襟、大擔當之人不能成就;第三,敬佩老師是一名真正的學者。雖行政事務繁多,但依舊恪守學者本分,成果豐(feng) 碩,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來書(shu) 院讀書(shu) 是一場十分愉快的人生經曆。每次跨進書(shu) 院的大門,仿佛步入了另外一個(ge) 神聖的世界,塵世的喧囂與(yu) 紛繁與(yu) 我似乎再無關(guan) 聯,心是空靈而潔淨的,精神在老師們(men) 的教誨中,在與(yu) 古聖先賢的對話中,在師生的交流碰撞中,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禮與(yu) 升華。尤其是朱漢民老師的“宋明理學”、肖永明老師的“中國學術史專(zhuan) 題”、薑廣輝老師的“中國經學思想史”、李清良老師的“詮釋學”、章啟輝老師的“周易研究”、吳仰湘老師的“經學”、鄧洪波老師的“四庫全書(shu) ”、陳鬆長老師的“說文解字”、張鬆輝老師的“莊子”、董山民老師的“西方哲學”……,開闊了我的視野,啟迪了我的思想,讓我受益頗多。


書(shu) 院的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師生之間討論自由開放。記憶深處最美的上課場景就是,深秋楓葉飄紅之時,師生在明倫(lun) 堂的高台上研讀經典,切磋論道,思接千載,感受聖賢智慧,思索古今變幻。溫煦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輕輕地散落在書(shu) 本上。偶而一陣風過,驚起幾片楓葉,靜靜地從(cong) 空中飄落。看著書(shu) 院的紅牆碧瓦,深秋的層林浸染,你會(hui) 感受到一種生命的靜美與(yu) 心境的靈動!一年四季,書(shu) 院景色各不相同。而深秋那飄零的銀杏,散落的“金黃”,則是我最喜愛的書(shu) 院美景。


我的導師朱漢民教授,不僅(jin) 是一位學識淵博、眼界開闊、治學嚴(yan) 謹的學者,而且是一位意誌堅定、品德高尚、溫柔敦厚的謙謙君子。書(shu) 院讀博的四年,我的每一步成長,都凝聚了老師的心血。從(cong) 撰寫(xie) 第一篇課程小論文到博士論文的最終定稿,朱老師都給予了細心的指導。他仿佛具有化腐朽為(wei) 神奇的力量,往往一句話、一個(ge) 指點,便能給我莫大的啟迪,指引我前進的方向,為(wei) 我打開了一扇扇學術大門。每當人生遇到困境的時候,我就會(hui) 用老師贈與(yu) 我的話激勵自己:“如果你遇到了困難,說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挺過去了,你就進步了!”無論是為(wei) 學,還是為(wei) 人,朱老師都是我永遠學習(xi) 的榜樣與(yu) 楷模。


和朱老師及同門們(men) 在一起,留下了很多人生難忘的記憶:嶽麓山的月下漫步,瀟湘河畔的閑庭信步,書(shu) 院的品茶聊天,讀書(shu) 會(hui) 的唇槍舌戰,孔學堂的嬉戲垂釣……。朱老師與(yu) 師母,待我如同家人般溫暖,同門的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們(men) 則如同手足;書(shu) 院老師們(men) 給予的教導與(yu) 幫助,彌足珍貴,值得我畢生銘記與(yu) 感恩!


當然,生命中還有兩(liang) 位最重要的人,值得我感謝和愛護,這就是我的先生劉祚祥教授與(yu) 女兒(er) 劉文心,他們(men) 一直給予我前行無窮的動力與(yu) 強大的支撐。結婚二十年,我先生一直以他的寬厚與(yu) 包容,讓我能夠按照自己的心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鼓勵我不斷發揮自己的潛能,去攀登學術的高峰。我讀博期間,他主動地承擔起諸多的家務與(yu) 照顧女兒(er) 的工作,為(wei) 我節約了大量的時間,這也是我的畢業(ye) 論文能夠如期寫(xie) 完的原因之一。而女兒(er) 文心則是一個(ge) 溫柔善良、善解人意的孩子。從(cong) 小就深知父母的忙碌與(yu) 不易,早已學會(hui) 了獨立與(yu) 自我管理。初中三年,她都是自己搭車往返家裏與(yu) 學校。即使在中考前後,她也從(cong) 來未要求送餐與(yu) 接送,並憑藉自己的努力,以 6A 成績考入了長郡中學。如今,她即將跨入大學的校門,開始自己新的人生旅途,而我也如願通過了哲學專(zhuan) 業(ye) 的教授職稱評定。


同時,在我讀博及成長的過程中,還要衷心感謝長沙理工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付宏淵教授、談傳(chuan) 生副校長、學工部黃自立部長、設計藝術學院的王健院長、江河書(shu) 記、陶雙副書(shu) 記、龍海主任及同事們(men) 給予我的無私幫助與(yu) 支持!感謝外國語學院的鍾桂蓉老師為(wei) 我博士論文的英文摘要所付出的心血!感謝台灣花木蘭(lan) 文化出版社的楊嘉樂(le) 主任及為(wei) 這本書(shu) 的出版而付出辛勤勞動的編輯們(men) !


一路走來,感恩所有的遇見與(yu) 美好!祝願我所愛的老師、親(qin) 人、朋友、同事、同學們(men) 都能夠幸福美滿!也希望自己能夠永遠保持一顆純潔善良的心,麵對這個(ge) 紛繁的世界,感受生命的美麗(li) ,成就更好的自己!

 

王 琦

2019  8 月於(yu) 長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