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雲鵬 隋漢武】“中”:中華文化的核心密碼

欄目:中央黨校機關報儒家經典新解係列
發布時間:2022-05-14 01:49:31
標簽:“中”、中華文化

“中”:中華文化的核心密碼

作者:隋雲(yun) 鵬 隋漢武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四月十三日丙寅

          耶穌2022年5月13日

 

作為(wei) 一名中國人,“中”字會(hui) 伴隨我們(men) 走過一生。“中”字結構黃中通理、內(nei) 蘊正大光明,構成了中國、中華、中央、中庸等諸多詞匯,為(wei) 我們(men) 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堅實的文化支撐。實際上,我們(men) 每天日用而不覺的“中”字,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密碼與(yu) 基因。

 

之所以這樣說,首先是因為(wei) “中”字與(yu) 天文曆法學和數學密切相關(guan) 。天文曆法學是上古時期的最初學問,數學是天文曆法學研究的主要工具。先民為(wei) 了深入研究天體(ti) 運行規律,提高天文學和曆法研究的精度,客觀上推動了數學的發展。有學者認為(wei) ,《論語·堯曰》裏麵,“允執其中”的“中”即為(wei) 槷表。槷表或者說圭表作為(wei) 天文儀(yi) 器是“求中”的測量工具。立表測影要求表垂直於(yu) 水平地麵,精確辨證方位,因此使“中”字具有了中心、中正、中央等涵義(yi) ,並進一步發展出中庸、中和等詞匯,形成了中國、中華等概念,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居中而治的政治觀、中庸中和的哲學觀。

 

可見,“中”字來源於(yu) 上古天文曆法學的科學測量,這一科學技術通過圭表把觀象授時、製定曆法、求測地中、居中而治等行為(wei) 緊密聯結在一起,是中國古代農(nong) 業(ye) 社會(hui) 最核心、最寶貴的知識與(yu) 科技。因此,堯曰篇裏的“允執其中”與(yu) 《尚書(shu) ·大禹謨》的“允執厥中”有著堅實的考古學支撐,兩(liang) 個(ge) 詞語裏“中”字的本義(yi) 即指槷表。所以,堯舜禹高度重視“執中”這一事關(guan) 統治的核心知識,有其真實的曆史背景。對此,《中庸》指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中庸》作為(wei) 全麵總結“中”之思想的篇章,已經將“中”的思想從(cong) 天文學擴展到政治學、哲學等人文領域。正是由於(yu) 這個(ge) 曆史傳(chuan) 統的深遠影響,在宋代之前,儒家對於(yu)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允執厥中”上;直至南宋時期,朱熹認為(wei) 應將注意力集中在“道心惟微”上,並以此構建了道統論。實際上,“道心惟微”是形而上,“允執厥中”是形而下,而在上古時期,兩(liang) 者是一體(ti) 不二的。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作為(wei) 儒家十六字心法,代表著儒學的最高成就,是心性之學的源頭和最高境界。先民在實踐中產(chan) 生了關(guan) 於(yu) 天人關(guan) 係的思考,“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種思考中最核心的,是將天文引入個(ge) 體(ti) 生命的內(nei) 心,實現個(ge) 體(ti) 生命精神世界的天人合一,達到生而不有、為(wei) 而不恃、長而不宰、天下為(wei) 公、大公無私的至善境界,從(cong) 而創造了中華文化獨有的心性之學。儒家尤其是宋儒,認為(wei) 心性之學的來源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而後世有學者認為(wei) 此堯舜禹十六字相傳(chuan) 之心法為(wei) 偽(wei) 造,實際上,如前所述,這句話所蘊含的思想有著堅實的考古學證據。在心性之學的範疇裏,“人心惟危”是指普通人的精神境界在善惡之間不停擺蕩;“道心惟微”是指君子或者聖人的精神境界止於(yu) 至善且慎微慎獨,“七十而從(cong) 心所欲不逾矩”描述的即是聖人所思所慮止於(yu) 至善不逾矩的精神境界,而精一執中是從(cong) “人心”達到“道心”的方法。

 

圭表不僅(jin) 是確定方向和節氣的工具,也是求測地中、測量大地的工具。先民認為(wei) 夏至日正午槷表影長一尺六寸、一尺五寸的地方為(wei) 天下之中。圭表的這一用途曆史久遠,戰國竹書(shu) 《保訓》記載了周文王臨(lin) 終時向周武王講述大舜“求中”、上甲微“追中”的古老政治傳(chuan) 統,勉勵周武王也“求中”而治天下。何尊銘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yu) 天,曰:‘餘(yu) 其宅茲(zi) 中國,自之乂民。’”記錄了周人居中而治天下的政治理想,銘文中也首次出現了“中國”(器物上寫(xie) 作“中或”)一詞。周人的這一政治理想最終由周公重測地中,並在此基礎上營建洛邑而完成。隨著天文曆法的興(xing) 起和發展,恒星等天體(ti) 坐標精度也不斷提高,為(wei) 天文大地測量以及航海定位等提供了有利條件,與(yu) 此相對應,出現了“表裏山河”“表海風雄”等詞匯。

 

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圭表已經退出了曆史舞台,但它所賦予“中”的深厚人文精神和曆史傳(chuan) 統,早已成為(wei) 中華文化的核心基因,流淌在每一個(ge) 中國人的血液裏,潛移默化地發揮著種種影響,勉勵我們(men) 心中知善、中正為(wei) 人、中庸做事、中和養(yang) 心,做一個(ge) 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