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九淵全集》出版暨點校說明
書(shu) 名:《陸九淵全集》
作者:[南宋]陸九淵著,葉航整理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1月
【內(nei) 容簡介】
《陸九淵全集》以道光三年刻本《陸象山先生全集》為(wei) 底本,收錄了陸九淵的全部詩文、語錄,為(wei) 中國思想史的重要文獻。此本不僅(jin) 內(nei) 容全備,且附有清代著名學者李紱的批注,為(wei) 其他版本所無,極具學術價(jia) 值。本次整理並以成化本、正德本、嘉靖本、萬(wan) 曆本、《四庫全書(shu) 》本陸九淵文集作為(wei) 校本,進行校勘,則善而從(cong) 。力求準確呈現陸九淵文集的原貌。
【作者及整理者簡介】
陸九淵(一一三九—一一九三),字子靜,號象山。南宋乾道八年(一一七二)進士,曆任隆興(xing) 府靖安縣主簿、建寧府崇安縣主簿、國子正、敕令所刪定官、荊門知軍(jun) 。他生於(yu) 江西金溪縣陸坊,卒於(yu) 湖北荊門,葬於(yu) 金溪故裏。卒後二十四年,即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賜諡文安。
陸九淵直承孟子“先立乎其大者”的思想,以“大疑則大進”的治學精神,創造性地提出了“心即理”說,以及“發明本心”“收拾精神,自作主宰”“六經注我,我注六經”“千虛不博一實”等重要觀點。他的思想脈絡為(wei) 三百年後的王陽明所繼承、發揚,形成宋明理學的一個(ge) 重要流派,史稱陸王心學。
葉航,江西貴溪人,現供職於(yu) 江西省貴溪市委宣傳(chuan) 部社科聯。
【點校說明】
一、陸九淵其人其學
陸九淵(一一三九—一一九三),字子靜,號象山。南宋乾道八年(一一七二)進士,曆任興(xing) 隆府靖安縣主簿、建寧府崇安縣主簿、國子正、敕令所刪定官、荊門知軍(jun) 。他生於(yu) 江西金溪縣陸坊,卒於(yu) 湖北荊門,葬於(yu) 金溪故裏。卒後二十四年,即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賜諡文安。
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陸九淵結茅於(yu) 江西貴溪縣應天山,創辦了應天山書(shu) 堂。次年,他遠看應天山“宛若巨象”,遂將山名改為(wei) 象山,應天山書(shu) 堂隨之改名象山精舍。陸九淵因此自號象山翁,被世人尊稱為(wei) 象山先生。
陸九淵直承孟子“先立乎其大者”的思想,以“大疑大進”的治學精神,創造性地提出了“心即理”說,以及“發明本心”“收拾精神,自作主宰”“六經注我,我注六經”“千虛不博一實”等重要觀點。他的思想脈絡為(wei) 三百年後的王陽明所繼承、發揚,形成宋明理學的一個(ge) 重要流派,史稱陸王心學。
青壯年時期,陸九淵不事著述。據陸九淵年譜記載,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先生始欲著書(shu) ,嚐言諸儒說《春秋》之謬尤甚於(yu) 諸經,將先作傳(chuan) 。值得守荊之命而不果。”然而天不假年,陸九淵積勞成疾,病逝於(yu) 荊門任上。因此,他留下的文稿並不多,但內(nei) 涵豐(feng) 富,體(ti) 大思精。
二、陸九淵文集的版本情況
曆史上第一個(ge) 編纂陸九淵文集的是陸九淵長子陸持之。開禧元年(一二〇五)夏六月,陸九淵弟子楊簡為(wei) 此集作序,稱“先生長子持之伯微編《遺文》為(wei) 二十八卷,《外集》六卷”。開禧三年(一二〇七),撫州知州高商老刊刻此集於(yu) 郡庠,此本即所謂臨(lin) 汝本。
後來,陸持之又在臨(lin) 汝本的基礎上“裒而益之”。嘉定五年(一二一二)九月,江西提舉(ju) 袁燮在江西倉(cang) 司刊刻此本,故稱江西倉(cang) 司本。紹定四年(一二三一),袁燮子袁甫曾翻刻此本。
嘉定十年(一二一七),宋寧宗賜陸九淵諡號“文安”。嘉定十三年(一二二〇),吳傑在江西倉(cang) 司本書(shu) 後增加了孔煒所撰諡議、丁端祖所撰覆諡和楊簡所撰《陸九淵行狀》,由建安陳氏刊刻,此即陳氏坊刻本。
據文獻記載,元代有繆鳴陽、洪琳等人曾經刊刻過陸九淵文集。
上述宋、元諸本今均未見存世。
陸九淵文集的明代刊本很多,大多屬陳氏坊刻本係統。其中有些僅(jin) 為(wei) 翻刻,並未作結構性的改變,如成化年間陸和刻本。有些則增添了新內(nei) 容,如正德十六年(一五二一)撫州知府李茂元刻本,此本在陳氏坊刻本書(shu) 後增加了原來別本單行的《陸九淵語錄》四卷。遂形成了《文集》二十八卷、《外集》四卷、《語錄》四卷的格局,對後來各本產(chan) 生了很大影響。
嘉靖年間,又出現了幾個(ge) 新版本,如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戚賢刻本、嘉靖四十年(一五六一)何遷刻本等。其中流傳(chuan) 最廣的是何遷刻本,此本不再分內(nei) 集、外集,而是將所有內(nei) 容統編為(wei) 三十六卷。相對於(yu) 李茂元刻本,此本目錄之後附有徐階所撰《學則辯》,《語錄》部分被合並為(wei) 兩(liang) 卷,另增加了《年譜》一卷。
萬(wan) 曆年間,周希旦重編《象山先生全集》,刊於(yu) 南京。此本與(yu) 之前諸本不同,所有內(nei) 容被厘定為(wei) 六卷,且篇章位置亦有移易。
清代,《四庫全書(shu) 》收有《象山集》,係以李茂元刻本為(wei) 底本。其餘(yu) 版本則多為(wei) 陸氏後裔刊刻,如雍正二年(一七二四)金溪槐堂書(shu) 屋刻本、道光三年(一八二三)陸邦瑞刻本。
一九八〇年,中華書(shu) 局出版了署名鍾哲的點校本《陸九淵集》。該書(shu) 以《四部叢(cong) 刊初編》所影印嘉靖四十年何遷刻本《象山先生全集》為(wei) 底本,是陸九淵文集的第一個(ge) 全式標點整理本,有篳路藍縷之功,為(wei) 中國哲學史研究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不過,限於(yu) 時代條件,該書(shu) 也有一些缺陷,如校勘記很少,未能全麵反映版本之間的差別,文字訛誤也比較多。
三、本次整理的有關(guan) 情況
清代著名學者李紱曾從(cong) 陸氏後人處獲得《陸九淵文集》,加以批點,並詳注文集中出現的人物之姓名、籍貫、身份。此李紱批點本後為(wei) 陸九淵二十二世孫陸邦瑞獲得,並於(yu) 道光三年刊刻。此本分三十六卷,後附徐階《學則辯》,亦應屬於(yu) 何遷本係統。此本時代較晚,但內(nei) 容全備,且李紱之注有助於(yu) 讀者閱讀,故本次整理即以此本為(wei) 底本,以成化本、正德本、嘉靖本(《四部叢(cong) 刊初編》所影印何遷刻本)、萬(wan) 曆本、四庫本為(wei) 校本,並參校以《陸子學譜》、地方誌等文獻。另外,李紱所注有一些“名貫未詳”“裏居無考”者,以及信息有誤者,今據(同治)《貴谿縣誌》等地方誌予以補正。
除文集正文外,本書(shu) 收錄以下內(nei) 容作為(wei) 附錄:其他版本陸九淵文集的序跋,陸九淵集外詩文,宋史、宋元學案等典籍中的陸九淵史料,朱熹致陸九淵兄弟書(shu) 信,陸九淵之兄陸九齡、陸九韶的相關(guan) 文獻。
本次整理的校勘原則:底本有誤處,徑改正文,並出校記。底本與(yu) 校本兩(liang) 通處,出校記加以說明。底本脫字據他本補者,所補之字加[]號。底本衍文徑予刪除,並出校記。底本中的俗體(ti) 字、異體(ti) 字,均改為(wei) 通行字,通假字則不改。宋代避諱嚴(yan) 格,陸九淵因避諱改動之字,保留原貌,並出校記予以說明。
由於(yu) 本人才疏學淺,本書(shu) 難免會(hui) 有諸多疏誤,敬祈方家不吝指正。
【目錄】
點校說明
象山先生全集序
陸象山先生文集序
象山陸先生文集敘
陸文安公全集序
象山先生全集敘
重修陸象山先生文集序
敘
卷一 書(shu)
卷二 書(shu)
卷三 書(shu)
卷四 書(shu)
卷五 書(shu)
卷六 書(shu)
卷七 書(shu)
卷八 書(shu)
卷九 書(shu)
卷十 書(shu)
卷十一 書(shu)
卷十二 書(shu)
卷十三 書(shu)
卷十四 書(shu)
卷十五 書(shu)
卷十六 書(shu)
卷十七 書(shu)
卷十八 奏表
卷十九 記
卷二十 序贈
卷二十一 雜著
卷二十二 雜著
卷二十三 講義(yi)
卷二十四 策問
卷二十五 詩
卷二十六 祭文
卷二十七 行狀
卷二十八 墓誌銘
卷二十九 程文
卷三十 程文
卷三十一 程文
卷三十二 拾遺
卷三十三 諡議 覆諡 行狀
卷三十四 語錄上
卷三十五 語錄下
卷三十六 年譜
附錄
責任編輯:近複
【上一篇】【何然】君子何為(wei) ?
【下一篇】【鮑鵬山】孔孟的身份意識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