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何為(wei) ?
作者:何然
來源:“欽明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四月初五日戊午
耶穌2022年5月5日
子謂子夏曰:“女為(wei) 君子儒,無為(wei) 小人儒。”
——《論語·雍也》
前麵講了人倫(lun) :朋友與(yu) 父母
經嘉賓討論,將五月的主題定為(wei) “修養(yang) ”,
第一場談談君子。
孔子向子夏提出,要學習(xi) 成為(wei) 君子儒而不是小人儒的要求。君子是儒家理想的人格形象,我們(men) 在生活中,稱讚一個(ge) 人的品格,會(hui) 說這個(ge) 人是個(ge) “真君子”,同時,君子小人的判分,在我們(men) 生活的語境中也常被提到,那麽(me) ,具有怎樣品格的人可以稱為(wei) 君子呢?君子與(yu) 小人之間的區別是怎樣的呢?
君子會(hui) 裝作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嗎?
或者,君子會(hui) 是遁隱山林、不問世事的清高的樣子嗎?
抑或是袖手談心性,卻不能成就任何事情的樣子嗎?
或者隻是一個(ge) 老好人的形象?
讓我們(men) 來看看《論語》中會(hui) 怎麽(me) 說吧。
人們(men) 說一個(ge) 人不好,會(hui) 說這是個(ge) 唯利是圖的小人。君子不會(hui) 唯利是圖,但又會(hui) 如何呢?
你是否有過義(yi) 利交戰的心理經驗,結果如何?你有想過為(wei) 什麽(me) 是那樣的結果嗎?
一、義(yi) 利之辨
子曰:“君子喻於(yu) 義(yi) ,小人喻於(yu) 利。”喻,猶曉也。義(yi) 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程子曰:“君子之於(yu) 義(yi) ,猶小人之於(yu) 利也。唯其深喻,是以篤好。”楊氏曰:“君子有舍生而取義(yi) 者,以利言之,則人之所欲無甚於(yu) 生,所惡無甚於(yu) 死,孰肯舍生而取義(yi) 哉?其所喻者義(yi) 而已,不知利之為(wei) 利故也,小人反是。”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懷,思念也。懷德,謂存其固有之善。懷土,謂溺其所處之安。懷刑,謂畏法。懷惠,謂貪利。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間而已。○尹氏曰:“樂(le) 善惡不善,所以為(wei) 君子;苟安務得,所以為(wei) 小人。”
子曰:“君子之於(yu) 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yi) 之與(yu) 比。”適,丁曆反。比,必二反。○適,專(zhuan) 主也。《春秋傳(chuan) 》曰“吾誰適從(cong) ”是也。莫,不肯也。比,從(cong) 也。○謝氏曰:“適,可也。莫,不可也。無可無不可,苟無道以主之,不幾於(yu) 猖狂自恣乎?此佛老之學,所以自謂心無所住而能應變,而卒得罪於(yu) 聖人也。聖人之學不然,於(yu) 無可無不可之間,有義(yi) 存焉。然則君子之心,果有所倚乎?”
在一些故事中,經常出現可稱之為(wei) “世外高人”的人。高人也是一種讚美,但從(cong) 未聽說過“世外君子”,這是為(wei) 何?如果你現在正在玩一個(ge) 遊戲,需要你選人物角色,你更想選出世的高人,還是入世的君子呢?
二、擔當和進取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lin) 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yu) ?君子人也。”與(yu) ,平聲。○其才可以輔幼君、攝國政,其節至於(yu) 死生之際而不可奪,可謂君子矣。與(yu) ,疑辭。也,決(jue) 辭。設為(wei) 問答,所以深著其必然也。○程子曰:“節操如是,可謂君子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弘,寬廣也。毅,強忍也。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無以致其遠。仁以為(wei) 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以身體(ti) 而力行之,可謂重矣。一息尚存,此誌不容少懈,可謂遠矣。○程子曰:“弘而不毅,則無規矩而難立;毅而不弘,則隘陋而無以居之。”又曰:“弘大剛毅,然後能勝重任而遠到。”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範氏曰:“君子學以為(wei) 己,不求人知。然沒世而名不稱焉,則無為(wei) 善之實可知矣。”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肆,謂官府造作之處。致,極也。工不居肆,則遷於(yu) 異物而業(ye) 不精。君子不學,則奪於(yu) 外誘而誌不篤。尹氏曰:“學所以致其道也。百工居肆,必務成其事。君子之於(yu) 學,可不知所務哉?”愚按:二說相須,其義(yi) 始備。
你要去參加一場聚會(hui) ,你想在眾(zhong) 多人物中找尋到君子並與(yu) 其結交,那麽(me) 你覺得君子會(hui) 如何待人?你會(hui) 通過哪些方麵去判斷這是否是你想要結交的人?
三、君子上達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君子循天理,故日進乎高明;小人殉人欲,故日究乎汙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成者,誘掖獎勸以成其事也。君子小人,所存既有厚薄之殊,而其所好又有善惡之異,故其用心不同如此。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惡,去聲,下同。惟惡者之惡如字。訕,所諫反。○訕,謗毀也。窒,不通也。稱人惡,則無仁厚之意。下訕上,則無忠敬之心。勇無禮,則為(wei) 亂(luan) 。果而窒,則妄作。故夫子惡之。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wei) 知者,惡不孫以為(wei) 勇者,惡訐以為(wei) 直者。”徼,古堯反。知、孫,並去聲。訐,居謁反。○惡徼以下,子貢之言也。徼,伺察也。訐,謂攻發人之陰私。○楊氏曰:“仁者無不愛,則君子疑若無惡矣。子貢之有是心也,故問焉以質其是非。”侯氏曰:“聖賢之所惡如此,所謂唯仁者能惡人也。”
君子不器也是我們(men) 常用的成語。但是君子不器是什麽(me) 意思?也有人會(hui) 覺得君子無用,你如何看待?
作者:梧廬(授權)
四、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器。”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ti) 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wei) 一才一藝而已。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此言觀人之法。知,我知之也。受,彼所受也。蓋君子於(yu) 細事未必可觀,而材德足以任重;小人雖器量淺狹,而未必無一長可取。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wei) 也。”泥,去聲。○小道,如農(nong) 圃醫卜之屬。泥,不通也。○楊氏曰:“百家眾(zhong) 技,猶耳目鼻口,皆有所明而不能相通,非無可觀也。致遠則泥矣,故君子不為(wei) 也。”
當君子和小人分到了一個(ge) 工作小組,你覺得他們(men) 會(hui) 怎麽(me) 對待他人和集體(ti) 合作的事?在你的工作或者學習(xi) 生活中,可遇到過君子或小人?
五、君子小人之別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者,無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尹氏曰:“君子尚義(yi) ,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易,去聲。說,音悅。○器之,謂隨其材器而使之也。君子之心公而恕,小人之心私而刻。天理人欲之間,每相反而已矣。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不矜肆。小人逞欲,故反是。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謝氏曰:“君子無不反求諸己,小人反是。此君子小人所以分也。”○楊氏曰:“君子雖不病人之不己知,然亦疾沒世而名不稱也。雖疾沒世而名不稱,然所以求者,亦反諸己而已。小人求諸人,故違道幹譽,無所不至。三者文不相蒙,而義(yi) 實相足,亦記言者之意。”
在看過的影視作品或小說中,你覺得可稱之為(wei) 君子的是誰?如果現在需要你向大家介紹他,你會(hui) 如何描述他?
六、君子氣象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yan) 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儼(yan) 然者,貌之莊。溫者,色之和。厲者,辭之確。○程子曰:“他人儼(yan) 然則不溫,溫則不厲,惟孔子全之。”謝氏曰:“此非有意於(yu) 變,蓋並行而不相悖也,如良玉溫潤而栗然。”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更,平聲。
-嘉賓介紹-
何然
四川大學2013級中國哲學碩士
薑浩瑋
四川大學2018級中國哲學碩士
-共讀信息-
時間:5月13日晚18:30
騰訊會(hui) 議號:307-4951-6288
直播平台:“欽明書(shu) 院”微信視頻號、嗶哩嗶哩直播間24701788
歡迎大家旁聽加入,有意者請添加微信號:
luchenweixinhao
責任編輯:近複
【下一篇】《陸九淵全集》出版暨點校說明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