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孔子》征稿函
《走進孔子》(國內(nei) 統一刊號:CN 37-1501/C)由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孔子研究院、齊魯書(shu) 社出版有限公司主辦,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以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wei) 宗旨,定位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普及刊物。現為(wei) 雙月刊,每雙月28日出版。
本刊立足於(yu) 學理性、思想性,深入淺出,重在闡發孔子與(yu) 儒家文化,但不局限於(yu) 儒家文化,以期盡可能地展現博大精深的中華傳(chuan) 統文化,集知識性、趣味性、現實性於(yu) 一體(ti) ,圖文並茂、雅俗共賞、老少鹹宜。現竭誠歡迎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學者、人文社科領域的碩士博士、傳(chuan) 統文化愛好者與(yu) 推廣實踐者不吝賜稿!
一、主要欄目
(一)本期特稿
邀請學界重要學者提供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相關(guan) 的稿件。
(二)我讀孔孟
致力於(yu) 孔子、孟子思想及其時代價(jia) 值的挖掘、闡發、解讀、論辯。
(三)經典品讀
有關(guan) 儒家元典及重要著作的研讀心得,對傳(chuan) 統經典相關(guan) 問題及思想內(nei) 涵的認識與(yu) 詮釋。
(四)儒林漫步
對儒學史上重要人物、思想、事件、地域的解讀,對當今儒林代表人物的訪談。
(五)禮序樂(le) 和
關(guan) 於(yu) 儒家禮樂(le) 精神、傳(chuan) 統禮俗文化的探討與(yu) 介紹。
(六)儒學實踐
對當今政府、企事業(ye) 單位、中小學校等機構從(cong) 事儒學普及、傳(chuan) 播活動的介紹與(yu) 思考,尤其是關(guan) 於(yu) 孔子學堂等項目經驗的總結與(yu) 評述。
(七)諧和家邦
基於(yu) 傳(chuan) 統文化,關(guan) 照社會(hui) 現實,解讀時代焦點、社會(hui) 熱點。
(八)文廟與(yu) 書(shu) 院
關(guan) 於(yu) 古今文廟與(yu) 書(shu) 院變遷及其教育活動、精神價(jia) 值的介紹與(yu) 詮釋。
(九)書(shu) 裏書(shu) 外
國學領域近期著作的評論、序跋。
(十)儒家文物
介紹與(yu) 儒學有關(guan) 的曆史文物,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
(十一)倫(lun) 理與(yu) 生活
結合實例,闡發儒家倫(lun) 理內(nei) 涵及其與(yu) 生活的密切關(guan) 係。
(十二)蘭(lan) 台萬(wan) 卷
介紹、評述古代重要文化典籍。
(十三)三餘(yu) 閑筆
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相關(guan) 的文學隨筆、劄記、懷古詩詞。
以上欄目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安排,並非每期都予設立。此外,還將根據具體(ti) 需要,設立專(zhuan) 欄。如遇特殊情況亦靈活設置機動欄目。
二、投稿須知
(一)來稿應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相關(guan) ,文字流暢、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引文、論述要準確,同時需要注意普及性,應具有現實意義(yi) 與(yu) 傳(chuan) 播價(jia) 值。篇幅以不超6000字為(wei) 宜,征引文獻時請隨文夾注,謝絕頁下注與(yu) 文後注,一般可省略出版地與(yu) 頁碼,經典文獻隻注書(shu) 名、篇名。
(二)來稿須為(wei) 原創作品,未在任何正式報紙、刊物、書(shu) 籍上發表過。應遵守學術規範、維護學術尊嚴(yan) ,杜絕違反學術道德、侵害著作權之情形,請勿一稿多投。本刊實行雙向匿名評審製度,自投稿之日起,三個(ge) 月內(nei) 未收到用稿通知者,可自行處理。
(三)請以word格式投稿,並提供若幹張(3-6張為(wei) 宜)與(yu) 文章內(nei) 容相關(guan) 的清晰圖片(無版權問題),以便作為(wei) 插圖使用。文後需附作者信息,包括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研究方向等,並請列明電子郵箱、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與(yu) 聯係電話。
(四)在不改變作者觀點的前提下,本刊對擬采用稿件有刪修權。如不同意刪修,請在投稿時說明。
(五)來稿一經發表,將會(hui) 支付相應稿酬,並贈送樣刊三冊(ce) 。凡向本刊投稿,即視為(wei) 授予本刊該論文紙質版與(yu) 數字版的發行權、匯編權以及網絡信息傳(chuan) 播權。所付稿酬已包含上述使用方式的費用,不再另行支付。
三、聯係方式
郵箱:zoujinkongzi_2021@163.com
地址:山東(dong) 省曲阜市大成路9號孔子研究院《走進孔子》編輯部
郵編:273100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