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山書(shu) 院 :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到革命精神
作者:薛體(ti) 偉(wei)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三月十五日戊戌
耶穌2022年4月15日
清代正式定名的岑山書(shu) 院坐落在山西省靜樂(le) 縣城東(dong) 北的岑山上,因其地處岑山,故名“岑山書(shu) 院”。岑山書(shu) 院是靜樂(le) 縣學教育的發端,是曆代名師高徒雲(yun) 集之所,更是英才輩出的搖籃,明代的王希曾、石文繡,清代的李鑾宣、李錫書(shu) 等都曾就讀於(yu) 此,革命先驅高君宇也曾在這裏求學。靜樂(le) 人傑地靈,素以文明禮儀(yi) 之鄉(xiang) 著稱,岑山書(shu) 院功不可沒。
書(shu) 院學子積極參加“同盟會(hui) ”
岑山書(shu) 院創建於(yu) 北宋大觀年間,當時稱義(yi) 學或察院。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儒林街遷建於(yu) 現址,曆代均有修繕。義(yi) 學為(wei) 廟學,後稱縣學,清乾隆六年(1741年)改為(wei) 書(shu) 院。書(shu) 院內(nei) 有明倫(lun) 堂及存心、養(yang) 心二齋等,“明倫(lun) ”是明人倫(lun) ,所謂“人倫(lun) ”就是“父子有親(qin) ,君臣有義(yi) ,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故叫明倫(lun) 堂。明倫(lun) 堂是講學的地方,講學的內(nei) 容主要是孔子學說。與(yu) 岑山書(shu) 院毗連的文廟是祭拜孔子的地方,文廟坐北朝南,為(wei) 兩(liang) 進院落,大成殿為(wei) 文廟的主體(ti) 建築,文廟大成殿與(yu) 明倫(lun) 堂同處一條直線。文廟與(yu) 書(shu) 院既相對獨立又渾然一體(ti) ,“左廟右學”成為(wei) 岑山書(shu) 院的建築特點。因在寶峰寺舊址修建,又處在山腰石坡上,所以岑山書(shu) 院就習(xi) 慣地被稱為(wei) “寺坡”,“寺坡”也就成為(wei) 書(shu) 院、文廟和縣學的代稱。
清代是岑山書(shu) 院人才輩出的時期,這段時期,岑山書(shu) 院考取進士、舉(ju) 人、貢士等有兩(liang) 百餘(yu) 人。這些岑山學子中,有的走出書(shu) 院,千裏居官,其學識、品行、政績被後人稱頌,有的辦學講經,培養(yang) 後代,造福桑梓。清朝末年,朝廷腐敗,岑山書(shu) 院學子同全國人民一樣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們(men) 很快接受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yi) 思想,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這一時期,書(shu) 院學子中有不少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hui) ”,為(wei) 推翻清政府的統治作出了很大貢獻。
鴉片戰爭(zheng) 以後,在“廢科舉(ju) ,興(xing) 學堂”的強烈呼聲下,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頒發興(xing) 學詔書(shu) ,令各省所有書(shu) 院,於(yu) 省城均改設大學堂,相應各州縣均改設小學堂。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岑山書(shu) 院改為(wei) 靜樂(le) 高等小學堂,成為(wei) 靜樂(le) 最早的官辦學校。岑山書(shu) 院自創辦以來,經曆了學堂、高小、完小、師範、中學等不同形式的演變,校址所在的岑山寺坡,始終是靜樂(le) 縣最高學府的所在地。
高君宇等革命英傑從(cong) 這裏走出來
岑山書(shu) 院既是靜樂(le) 教育史的縮影,也是靜樂(le) 革命鬥爭(zheng) 史的見證。由岑山書(shu) 院演變而來的學校,其辦學思想逐步向現代教育轉變,成為(wei) 鍛造仁人誌士的熔爐,湧現出了許多革命英傑。他們(men) 在上世紀20年代投筆從(cong) 戎,為(wei) 國家和民族的解放,在戰火硝煙中奔走,甚至付出了生命。這些英傑有在第一、二次反“圍剿”中屢建戰功,號稱“猛張飛”的郭炳,有子孫三代27人投身革命的邢潤物,還有留詩“監獄是我家,鐐銬作玩耍;拋我頭顱血,澆開革命花”的呂調元等。其中,山西省共產(chan) 主義(yi) 啟蒙運動先驅、山西黨(dang) 團組織的創始人高君宇影響巨大。
1909年,高君宇進入岑山書(shu) 院改辦的高等小學堂讀書(shu) 。此時的學堂在“中學為(wei) 體(ti) ,西學為(wei) 用”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加入了自然科學知識。高君宇在學堂讀書(shu) 期間,汲取著新知識的甘露,並經常和同學們(men) 談論民間的疾苦,他時常吟誦當地古人的詩篇:“萬(wan) 峰西走鬱縱橫,汾碾分流試火耕。一徑寒煙同古戍,幾株衰柳帶孤城。鬥杓月倚欄杆出,壁塹雲(yun) 扶睥睨行。井裏久承凋敝後,臨(lin) 風無策起蒼生。”此時高君宇的心中已經萌生了拯救勞苦大眾(zhong) 的強烈願望。為(wei) 了汲取新知識,高君宇在課業(ye) 之餘(yu) ,經常出入書(shu) 肆,購買(mai) 新的書(shu) 刊。他還搜集詩詞、楹聯、碑文等,從(cong) 中獲得了不少有益的知識。回到學堂裏,高君宇總要將他所知道的事情講給同學聽。1912年,滿懷求學深造熱情的高君宇離開學堂,以優(you) 異的成績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學,開啟了探索救國真理的道路,直至1925年3月因病在北京病逝。高君宇用29年的短暫人生,真正踐行了“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的革命誓言,譜寫(xie) 了一曲燦爛的人生篇章。
岑山書(shu) 院還曾作過賀龍、關(guan) 向應等的駐地,1937年至1938年,賀龍、關(guan) 向應等在寺坡上與(yu) 地方領導和各界人士共商抗日大計,並多次作過抗日形勢動員報告。書(shu) 院還是抗日軍(jun) 政大學第七分校的校址。岑山書(shu) 院融入了老一輩無產(chan) 階級革命家的崇高革命精神,注入了延安精神和抗大校風。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地
岑山書(shu) 院是孔子思想文化的傳(chuan) 承地,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觀、“因材施教”的方法論,深深影響著岑山學子,古往今來一代代學子在廊廡中穿行、在孔像前跪拜,永恒的育人主題和長期的文化積澱匯聚了岑山書(shu) 院的光榮曆史。一批又一批岑山學子,相繼叩開了全國重點名校的大門,譜寫(xie) 了一曲曲為(wei) 民族獨立解放、為(wei) 國家繁榮富強不懈奮鬥的壯麗(li) 樂(le) 章。
從(cong) 明清時代到21世紀初,岑山書(shu) 院承載著靜樂(le) 教育的根基和使命,成為(wei) 靜樂(le) 教育的曆史晴雨表,在教育文化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書(shu) 院在漫長的曲折演變和曆史跨越中,從(cong) 古代教育發展壯大為(wei) 現代教育,從(cong) 應試教育轉變為(wei) 素質教育,由岑山書(shu) 院發展延伸出來的靜樂(le) 一高、靜樂(le) 中學、靜樂(le) 一中、靜樂(le) 二中和靜樂(le) 三中等都成為(wei) 培養(yang) 人才的搖籃。近年來,靜樂(le) 縣在岑山書(shu) 院的基礎上,搜集曆史資料,開辦了主題不同的展覽館,將靜樂(le) 的曆史呈現給後人。目前,岑山書(shu) 院已成為(wei) 省級黨(dang) 史教育基地和省級社科聯培訓教育基地以及市、縣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等。2021年6月30日,岑山書(shu) 院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wei) 山西省第四批國防教育基地。
汾水滔滔,岑山悠悠。逝去的是歲月,永恒的是精神,岑山書(shu) 院作為(wei) 開展教育和聚集賢達之地,所傳(chuan) 承的治學精神、人文精神、革命精神、愛國精神等是值得我們(men) 傳(chuan) 承發揚的寶貴精神財富。
責任編輯:近複
【上一篇】【宋立林】禮的靈魂在於(yu) 仁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