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 著《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出版

欄目: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22-03-13 23:58:56
標簽: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梁漱溟

梁漱溟 著《東(dong) 西文化及其哲學》出版

 

 

 

書(shu) 名:《圖東(dong) 西文化及其哲學》

作者:梁漱溟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2月

 

 

內(nei) 容簡介

 

《東(dong) 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shu) 初版於(yu) 1921年,是梁漱溟先生對東(dong) 西方文化本質的探討,以及對東(dong) 西方文化融合可能性的反思。在東(dong) 西方交流日益頻繁的今日,書(shu) 中的許多思想與(yu) 見解仍有借鑒意義(yi) 。作者在書(shu) 中提出並且回答了以下幾個(ge) 主要問題:何謂東(dong) 方化?何謂西方化?中國文化、印度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特質為(wei) 何?文化與(yu) 生活有著何種關(guan) 係?東(dong) 西方文化能否融合,或者融合之道為(wei) 何?世界未來之文化以及我們(men) 今日應持的態度為(wei) 何?作者得出的基本結論是:對於(yu) 西方文化及其帶來的衝(chong) 擊,東(dong) 方文化應該在保持自信的前提下,有選擇性地學習(xi) 有利於(yu) 提升生活品質的東(dong) 西,而非盲目否定自我、全盤西化。作者的觀點在當時的東(dong) 西文化論戰中引起了国际1946伟德界的高度重視。本書(shu) 被認為(wei) 是現代新儒學的開山之作。

 

作者簡介

 

梁漱溟(1893—1988)

 

20世紀中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會(hui) 改造運動者。生於(yu) 北京,原籍廣西桂林。原名煥鼎,字壽銘,又字漱冥,後以漱溟行世。

 

1917年入北京大學任教,七年後投身鄉(xiang) 村建設運動。抗戰中參與(yu) 創建民盟促進國共團結抗敵,後又為(wei) 和平建國參與(yu) 國共和談。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及憲法修改委員會(hui) 委員。

 

一生用心於(yu) 人生問題與(yu) 中國問題,即人為(wei) 什麽(me) 活著?中國往何處去?為(wei) 此兩(liang) 大問題而思考而行動。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學概論》《東(dong) 西文化及其哲學》《鄉(xiang) 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yi) 》《人心與(yu) 人生》《東(dong) 方學術概觀》等。

 

目錄

 

重印《中國文化要義(yi) 》自序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一、此所雲(yun) 中國文化

二、中國文化個(ge) 性殊強

三、試尋求其特征

四、參考佐證的資料

 

第二章 從(cong) 中國人的家說起

一、馮(feng) 友蘭(lan) 氏的解釋

二、反證馮(feng) 說未盡是

三、文化之形成及其個(ge) 性

四、階梯觀與(yu) 流派觀

五、申述夙見結束上文

 

第三章 集團生活的西方人

一、中西社會(hui) 對照來看

二、中西文化的分水嶺

三、基督教與(yu) 集團生活

四、歐洲中古社會(hui)

五、近代社會(hui) 之萌芽

 

第四章 中國人缺乏集團生活

一、西人所長吾人所短

二、中國人缺乏集團生活

三、團體(ti) 與(yu) 家庭二者不相容

 

第五章 中國是倫(lun) 理本位的社會(hui)

一、何謂倫(lun) 理本位

二、倫(lun) 理之於(yu) 經濟

三、倫(lun) 理之於(yu) 政治

四、倫(lun) 理有宗教之用

五、此其重點果何在

 

第六章 以道德代宗教

一、宗教是什麽(me)

二、宗教在中國

三、周孔教化非宗教

四、中國以道德代宗教

五、周孔之禮

六、以倫(lun) 理組織社會(hui)

 

第七章 理性——人類的特征

一、理性是什麽(me)

二、兩(liang) 種理和兩(liang) 種錯誤

三、中國民族精神所在

 

第八章 階級對立與(yu) 職業(ye) 分途

一、何謂階級

二、中國有沒有階級

三、何謂職業(ye) 分途

 

第九章 中國是否一國家

一、中國之不像國家

二、國家構成於(yu) 階級統治

三、中國封建之解體(ti)

四、中國政治之特殊

五、西洋政治進步之理

 

第十章 治道與(yu) 治世

一、中國社會(hui) 構造

二、向裏用力之人生

三、中國文明一大異彩

四、士人在此之功用

五、治道和治世

 

第十一章 循環於(yu) 一治一亂(luan) 而無革命

一、周期性的亂(luan)

二、不見有革命

三、產(chan) 業(ye) 革命之不見

 

第十二章 人類文化之早熟

一、中國何故無民主

二、人權自由之所以不見

三、民治製度之所以不見

四、人類文化之早熟

 

第十三章 文化早熟後之中國

一、由此遂無科學

二、長於(yu) 理性短於(yu) 理智

三、陷於(yu) 盤旋不進

四、中國文化五大病

 

第十四章 結論

一、討究特征之總結

二、民族性之所由成

 

附 錄(梁培寬 整理)

一、“認識老中國,建設新中國”——如何認識舊中國的三大問題

二、著者對批評者提出的問題的答複

三、著者關(guan) 於(yu) 《中國文化要義(yi) 》的談話

四、著者劄記摘錄

五、著者論及《中國文化要義(yi) 》的書(shu) 信

 

編後記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