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清】鳳巘書院:一支人民軍隊從這裏走來

欄目:中央黨校機關報儒家道場係列
發布時間:2022-03-04 19:39:49
標簽:鳳巘書院

鳳巘書(shu) 院:一支人民軍(jun) 隊從(cong) 這裏走來

作者:楊會(hui) 清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二月初二日丙辰

          耶穌2022年3月4日

 

鳳巘書(shu) 院在哪裏?來修水參觀秋收起義(yi) 紀念館的遊客往往皆有此問。熟悉情況的當地同誌就會(hui) 指向對麵:“街對麵的團部舊址就是。”為(wei) 什麽(me) 會(hui) 如此關(guan) 注這個(ge) 書(shu) 院?不僅(jin) 因為(wei) 它曾是修水書(shu) 院之“總匯”,是至今保存較好的少數書(shu) 院之一,更是因為(wei) 它曾作為(wei) 秋收起義(yi) 之主力部隊——工農(nong) 革命軍(jun) 第一軍(jun) 第一師第一團的駐地,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上書(shu) 寫(xie) 了一段紅色傳(chuan) 奇。

 

修水書(shu) 院在此“總匯”

 

曆史上,修水曾經文風鼎盛、書(shu) 院林立,僅(jin) 清一代,即有東(dong) 穀書(shu) 院、成孝書(shu) 院、印山書(shu) 院、西平書(shu) 院、仁義(yi) 書(shu) 院、聚奎書(shu) 院、高峰書(shu) 院、培元書(shu) 院、鼇峰書(shu) 院、陶英書(shu) 院、濂溪書(shu) 院、梯雲(yun) 書(shu) 院、崇德書(shu) 院、鳳巘書(shu) 院,等等。

 

與(yu) 其他書(shu) 院一道,鳳巘書(shu) 院肩負著傳(chuan) 承中華文化的使命。該書(shu) 院於(yu) 清同治四年(1865年)由知州鄧國恩倡集八鄉(xiang) 本籍紳董捐資興(xing) 建,因坐落於(yu) 修水八景之一的“鳳巘朝陽”處而得名。《溪山文稿》中記載:“鳳巘書(shu) 院,位於(yu) 州治北秀水門內(nei) ,……寬20.5丈,長37.5丈,建屋三重,西偏為(wei) 山長評閱課講卷之所,東(dong) 偏為(wei) 董事經理經費之所。前列書(shu) 舍六十間,以‘智、仁、聖、義(yi) 、中、和’六字編號,為(wei) 士子肄業(ye) 之處。每歲十一月初四,八鄉(xiang) 紳董會(hui) 集一次,予聘名師,二月開課,仲冬停課。”由此我們(men) 可以推算出以下結果:“書(shu) 院寬20.5丈,長37.5丈”,意味著當時的書(shu) 院占地麵積高達9000多平方米,其麵積可謂不小。“書(shu) 舍六十間”,以每間容納學生20人計算,書(shu) 院可同時接收1200多名學生入學,可見,鳳巘書(shu) 院的規模之大。無論是從(cong) 占地麵積來看,還是從(cong) 容納學生的規模來看,鳳巘書(shu) 院當時在修水都是排第一。所以,稱其為(wei) 修水當時書(shu) 院之“總匯”,這是有道理的。也正因為(wei) 如此,當時全縣58鄉(xiang) 136都均有學生就讀於(yu) 此,甚至毗鄰修水的武寧、銅鼓、奉新等地的學生也慕名而來。從(cong) 《鳳巘書(shu) 院誌》看,書(shu) 院管理設有專(zhuan) 門機構,訂有規章製度。八鄉(xiang) 紳董每年都要召開例會(hui) ,商議聘請名師、賬目開支、夥(huo) 費補助與(yu) 獎償(chang) 等事宜。

 

鳳巘書(shu) 院自創辦以來,培養(yang) 了大量的人才,例如湖南巡撫陳寶箴,即是從(cong) 這裏走出去的。但隨著新式學堂的普遍創辦,書(shu) 院開始逐漸退出曆史舞台,1903年,奉詔改為(wei) 義(yi) 寧高等小學堂。1912年以後,書(shu) 院逐漸被廢棄。

 

工農(nong) 革命軍(jun) 第一師第一團團部在此駐紮

 

鳳巘書(shu) 院從(cong) 傳(chuan) 統書(shu) 院到紅色遺存,不斷注入紅色基因。工農(nong) 革命軍(jun) 第一軍(jun) 第一師第一團,該團前身為(wei) “國民革命軍(jun) 第四集團軍(jun) 第二方麵軍(jun) 總指揮部警衛團”,1927年6月組建,也是當時共產(chan) 黨(dang) 直接掌握的武裝力量,由盧德銘任團長,辛煥文為(wei) 團政治指導員。組建之初,人數即高達2000人。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5月21日,許克祥在長沙發動了“馬日事變”;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對此,中共中央臨(lin) 時政治局決(jue) 定: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並決(jue) 定將共產(chan) 黨(dang) 所掌握和影響的部隊向南昌集中,準備起義(yi) 。根據中央指示,盧德銘率警衛團於(yu) 8月2日傍晚從(cong) 武漢漢陽門碼頭乘船,開赴南昌。但輾轉到了奉新之後,南昌起義(yi) 部隊已經由贛東(dong) 、福建向東(dong) 江前進,而贛江兩(liang) 岸又因駐有反動軍(jun) 隊不能通過。為(wei) 此,盧德銘等團領導決(jue) 定離開警衛團去武漢向中央請示下一步工作,由第一營營長餘(yu) 灑度代理團長之職。

 

8月12日,餘(yu) 灑度率警衛團抵達了湘鄂贛交界的修水縣。攻下修水後,警衛團即駐紮在鳳巘書(shu) 院。秋收起義(yi) 之後,這支部隊又跟隨毛澤東(dong) 進軍(jun) 井岡(gang) 山,成為(wei) 工農(nong) 革命軍(jun) 第四軍(jun) 的中堅力量。

 

第一麵革命紅旗打起來

 

隨著蔣介石、汪精衛的相繼背叛革命,國民黨(dang) 的旗幟已成軍(jun) 閥的旗幟。為(wei) 此,黨(dang) 內(nei) 強烈要求,“我們(men) 不應再打國民黨(dang) 的旗子了。我們(men) 應該高高打出共產(chan) 黨(dang) 的旗子……隻有共產(chan) 黨(dang) 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山口會(hui) 議”後,師委會(hui) 命令師參謀處長陳樹華、參謀何長工、副官楊立三抓緊時間設計工農(nong) 革命軍(jun) 軍(jun) 旗的樣式。經過反複的討論修改,最終設計出“工農(nong) 革命軍(jun) 第一軍(jun) 第一師”軍(jun) 旗的樣式:旗幅為(wei) 紅色,象征革命;中央為(wei) 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五角星內(nei) 嵌交叉的鐮刀斧頭,表示工農(nong) 大眾(zhong) 緊密團結,旗的白布涵管條豎寫(xie) “工農(nong) 革命軍(jun) 第一軍(jun) 第一師”,表明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的工農(nong) 軍(jun) 隊。9月9日晨,師部和第一團在鳳巘書(shu) 院舉(ju) 行授旗儀(yi) 式,餘(yu) 灑度將工農(nong) 革命軍(jun) 軍(jun) 旗莊重地授予第一團團長鍾文璋。這樣,就打出了工農(nong) 革命軍(jun) 自己的旗幟。正如何長工所說:“在中國、在東(dong) 方,第一麵革命的紅旗打起來了。”

 

駐紮鳳巘書(shu) 院期間,全團官兵始終堅持在黨(dang) 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發揮黨(dang) 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重視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探索與(yu) 群眾(zhong) 鬥爭(zheng) 相結合的道路,逐漸向真正的人民軍(jun) 隊轉變。錯過南昌起義(yi) 之後,部隊何去何從(cong) ?根據中共江西省委指示,盧德銘等人離開警衛團去武漢找中央請示。在武漢,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向警予向他們(men) 傳(chuan) 達了“八七會(hui) 議”精神和毛澤東(dong) 即將在湘贛邊界組織秋收暴動的情況,要求他們(men) 迅速返回修水,組織隊伍參加毛澤東(dong) 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暴動。根據中央指示,盧德銘一方麵迅速派人向餘(yu) 灑度傳(chuan) 達指示,因此有了之後的“山口會(hui) 議”及接受中共湖南省委領導並參加秋收起義(yi) 。另一方麵,與(yu) 辛煥文等人迅速從(cong) 武漢趕回並領導部隊參加起義(yi) 。在此期間,國民政府江西省主席朱培德一直企圖收編該團。為(wei) 取得軍(jun) 餉,同時獲得休整時間,部隊派人趕往南昌請示中共江西省委並得到明確指示:“名義(yi) 上可以接受收編,但收編不受調。”正因為(wei) 如此,該團才能以“江西省防軍(jun) 第一師”的名義(yi) 保存下來並參加秋收起義(yi) 。通過對這一時期史料的分析,我們(men) 可以看到,以該團為(wei) 主的湘鄂贛交界一帶的武裝力量,雖然與(yu) 中共湖南省委、江西省委、湖北省委都有聯係,但總的來說,都是在響應中央的號召,都始終堅持在黨(dang) 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自北伐戰爭(zheng) 以來,大批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被派到軍(jun) 校和軍(jun) 隊中去做政治工作,有的部隊甚至從(cong) 連到軍(jun) 都有共產(chan) 黨(dang) 員擔任黨(dang) 代表。所以,朱德說:“研究黨(dang) 的軍(jun) 史時,應當從(cong) 這個(ge) 老根上研究起。”鳳巘書(shu) 院前麵有個(ge) 大操場,這一期間,部隊每天堅持在這裏開展“三操兩(liang) 講”。“三操”,是指早上、上午、下午部隊要出操。“兩(liang) 講”,是指上下午各一堂軍(jun) 事或政治課。賴毅回憶:“政治課除講授革命道理外,還教唱一些革命歌曲。我記得當時最愛唱的歌有《國際歌》、《少年先鋒隊歌》和《工農(nong) 暴動歌》。”正因為(wei) 重視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部隊始終保持旺盛的革命鬥誌和堅定的信念信心。9月9日淩晨,全團官兵頸係紅領帶,臂佩紅袖章,高舉(ju) 旗幟,引吭高歌:“紅色領帶係在頸,隻顧死來不顧生。”正式開啟了工農(nong) 武裝暴動、開辟革命根據地的新征程。

 

鳳巘書(shu) 院因為(wei) 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今天,它更多地承載了紅色基因傳(chuan) 承的使命,特別是在堅持黨(dang) 的領導、發揮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做細致的群眾(zhong) 工作等方麵都是一部生動的教材。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舊址,縣政府在創建秋收起義(yi) 紀念館的同時,對鳳巘書(shu) 院仍保存的舊址進行了重新修整,恢複了團部原貌。這樣,就與(yu) 街對麵的紀念館和商會(hui) 舊址連成了一片,成為(wei) 修水紅色旅遊景點之一。2019年10月7日,工農(nong) 革命軍(jun) 第一軍(jun) 第一師第一團團部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核定並公布為(wei)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