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生存之道:孟子的忠告
作者:空山(儒家學者,現任千人行書(shu) 院院長)
來源:作者賜稿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正月三十日甲寅
耶穌2022年3月2日
天下國家,有大有小,小國生存不易,自古皆然。戰國時期,列強爭(zheng) 戰不休,一些小國裹挾其中,危機四伏,朝不保夕。小國如何自存在當時是一個(ge) 很嚴(yan) 峻的問題,孟子從(cong) 儒家的角度,給出了他的思考和建議,即使兩(liang) 千多年後,或許仍對我們(men) 有所啟示。
首先,孟子認為(wei) 小國不能輕易依附某個(ge) 大國,以為(wei) 和大國綁在一起,就可保太平。滕國一個(ge) 僅(jin) 方圓五十裏的彈丸小國,夾在當時兩(liang) 大強國——齊國和楚國之間,日子很不好過。滕文公問孟子:“事齊乎?事楚乎?”即依附誰才好呢?孟子斷然說:“是謀非吾所能及也。”孟子之意,蓋認為(wei) 滕文公此問,出發點就不對,一個(ge) 國家的生存,怎能寄托於(yu) 某一國的保護之上?國際形勢是瞬息變化的,依靠誰都沒有絕對的保證,弄不好還可能招來禍患,成為(wei) 大國競爭(zheng) 的犧牲品。
其次,孟子認為(wei) 小國麵對大國的威迫,要更加重視用“智”,“唯智者能以小事大”。因為(wei) 小國國小力弱,沒有逞強的資本,隻能智取。小國要承認現實,當受到大國威逼時不要意氣用事,而要適當妥協,甚至忍辱負重,保存實力。孟子舉(ju) 了周朝祖先太王“事獯鬻”、越王勾踐“事吳”兩(liang) 個(ge) 例子。太王之時,周家隻是一個(ge) 小部落,長期受北方強悍民族獯鬻的侵犯,送皮幣,送犬馬,送珠玉,都無濟於(yu) 事,無奈之下隻好舍棄部分土地而遷涉(當然,在今天可能就沒有遷徙的條件了)。太王不計較一時的得失,“強為(wei) 善而已”,他的隱忍為(wei) 周家保留了實力,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業(ye) 。越王勾踐的例子更是婦孺皆知,忍辱含垢,焦思苦慮,終雪前恥。小不忍則亂(luan) 大謀,麵對強國的威逼,小國要認命,要忍辱,要多用智慧,適當妥協,善於(yu) 周旋,積累實力以待轉機。千萬(wan) 不要在悲情中失去控製,鋌而走險,那可能會(hui) 一敗塗地,萬(wan) 劫不複。
當然,這都還隻是消極的應對。小國是否隻能聽天由命,任人欺侮呢?不然。孟子認為(wei) 小國不僅(jin) 可以自存,而且應該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乃至一統天下。關(guan) 鍵是要實行“仁政”——這是孟子最核心的政治主張,也是他的理想。所謂“仁政”,簡單說就是為(wei) 政者要真的愛護百姓,以德服人,而不是隻想著自己的權勢、地位和享受。孟子還為(wei) 滕文公列出“重民事”“薄稅斂””正經界”“明人倫(lun) ”等具體(ti) 措施。孟子認為(wei) 小國雖然處於(yu) 不利地位,不免要在大國競爭(zheng) 的夾縫中艱難掙紮,但隻要實行仁政,自立自強,人心自然歸往,就會(hui) 逐漸強大起來。因為(wei) 決(jue) 定國家強弱以及能否長治久安的根本因素,終歸是人心,而不是強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國如果無道,也會(hui) 逐漸衰落,小國能行仁政,則日漸強大,天下歸往。商湯、周文王都是從(cong) 七十裏、一百裏的小國起家的,積小而至大,最終一統天下。仁政並不是華而不實的高調,而是治國之本,具有強大的力量。小國如能行仁政,“雖大國必畏之矣”,“齊楚雖大,何畏焉?”小國要在列強環伺的形勢下生存並發展,靠什麽(me) ?肯定不能靠實力,甚至主要也不是靠智力,而是要靠行仁政,得人心。小國如果也認同大國弱肉強食的叢(cong) 林規則,胡作非為(wei) ,那是惹禍上身,滅亡就在旦夕之間。
從(cong) 滕文公的實踐看,實行仁政後的滕國確實出現興(xing) 盛跡象,國家形象大有改觀,甚至一時“卓然於(yu) 泗上十二諸侯之上”。如不是滕文公英年早逝,滕國仁政之實踐可能會(hui) 結出豐(feng) 碩之成果。故小國不必自卑,如能守住立國之本——仁政,對內(nei) 切實改善民生,加強治理,贏得人民擁護,對外獨立自主,靈活處理國際事務,盡量不得罪大國,爭(zheng) 取發展時間和空間,是有機會(hui) 逐漸擺脫弱小地位走向強大的,至少,可以贏得世人的尊重。就像滕國,雖然最後還是滅亡了,但仍然留下一個(ge) “善國”的美名為(wei) 永後世所稱頌。
其實,國家的生存,與(yu) 個(ge) 人的生存是一樣的,關(guan) 鍵是自己要爭(zheng) 氣,要自立,要修德,而不是總想依靠別人,或投機取巧,輕舉(ju) 妄動。人各有命,國家也有國家的命,堂堂正業(ye) 去建設自己的國家,盡心力而為(wei) ,即使最終不免於(yu) 消亡,那也是天意。孟子讚太王雲(yun) :“君子創業(ye) 垂統,為(wei) 可繼也。若夫成功,則天也。”成功不必在我,盡人事而聽天命,如是而已。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