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抱縕角人”究竟是什麽人?

欄目:鉤沉考據
發布時間:2022-02-15 20:51:56
標簽:抱縕角人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曆一九七五年生,廣東(dong) 汕尾人。著有《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xie) 給女兒(er) 的大宋曆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yu) 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抱縕角人”究竟是什麽(me) 人?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賜稿

          原載於(yu) “我們(men) 都愛宋朝”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正月十三日丁酉

          耶穌2022年2月13日

 

 

 

以前讀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被一個(ge) 名詞難住了,百思不得其解,至今仍不知道答案。這個(ge) 名詞就是“抱縕角人”,見《長編》卷二百五十一:

 

先是,上批問王安石:“取免行錢太重,人情谘怨,至出不遜之言,卿還聞否?”是日,安石與(yu) 輔臣皆對,欲留身白上,會(hui) 進呈取索免行文字,上又具道所聞。安石曰:“前禦史盛陶亦言,此臣曾奏請令陶計會(hui) 市易司,召免行人戶問其情。願,即令出錢;若不願,即令依舊供行。如此則不須更聽浮說。”上言:“如此問不得,見說匹帛行舊有手下抱縕角人,今亦盡收入行。”

 

 

 

宋神宗與(yu) 王安石這段對話的背景我先交待一下:

 

宋代城市有各種行業(ye) 組織,叫做團行,類似於(yu) 明清時期的行會(hui) 。團行的職責之一就是祗應皇室與(yu) 政府消費品的科買(mai) ,官府每有科買(mai) 的需求,即攤派給各個(ge) 團行,比如羊肉多少斤,由肉行供應,水果多少筐,由果子行供應;團行的行頭、行首接到官府科買(mai) 任務後,又將任務分解給本行的各個(ge) 行商,張家鋪子供應多少斤,李家鋪子供應多少斤,限期完納。這是一種行役。盡管官府的科買(mai) 也會(hui) 付錢,但交易帶有強製性,且購買(mai) 價(jia) 往往低於(yu) 市場價(jia) ,所以行役便成了鋪商的沉重負擔。至於(yu) 走街串巷的小商販,如提著水瓶叫賣茶水的“提湯瓶人”,通常遊離在團行之外,因此這些小商販並不需要祇應行役。

 

熙寧六年,宋政府推行“免行法”:各商行的商戶可按“等第納錢,免充行役”。今後宮廷與(yu) 政府的消費品委托市易司“召人承攬”,市易司既充當“承包商”的角色,向政府承包了宮廷、政府用品的采購業(ye) 務;同時又是“發包商”,通過招標的方式將宮廷、政府用品的采購發包給商人。這是相當先進的做法。

 

但是,反對變法的保守派士大夫卻言之鑿鑿地指控“免行法”存在著非常嚴(yan) 重的問題,包括向行戶征收的“免行錢”過多,原本不需要服行役的“提湯瓶人”之類也被要求繳納“免行錢”,等等。保守派士大夫的指控是否屬實,暫且不論,但這類風言風語已傳(chuan) 入宋神宗的耳朵,所以神宗才問王安石:聽說以前在匹帛市場揾食的“抱縕角人”也被要求加入匹帛行、交納“免行錢”,是不是有這麽(me) 一回事?

 

那麽(me) ,這“抱縕角人”究竟是什麽(me) 人呢?我孤陋寡聞,一直找不到可以信服的解釋。史料中,能檢索到“抱縕角人”的記載也隻有一處,即前引《長編》卷二百五十一的文字。另據《周禮·地官》,周代設有“角人”之職,掌征收犀象麋鹿等獸(shou) 之齒角,但我看不出宋代的“抱縕角人”與(yu) 傳(chuan) 說中的周朝“角人”有什麽(me) 聯係。當然,通過語境,我們(men) 可以大致看出,“抱縕角人”從(cong) 事的職業(ye) 顯然與(yu) 布匹生意有關(guan) ,但他們(men) 具體(ti) 是什麽(me) 人,是小商販,還是布匹市場的役工?不得而知。

 

網絡上臥虎藏龍,何不向網友討教?於(yu) 是過年前,我在微博、微信群、朋友圈發了一條請教的小帖子:“求教一個(ge) 問題:《續資治通鑒長編》中有一句‘見說匹帛行舊有手下抱縕角人,今亦盡收入行’。這個(ge) ‘抱縕角人’究竟是什麽(me) ?求高人賜教。”同時也給幾位研究宋史的老師發了私信求教。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虞雲(yun) 國老師很快賜教:“從(cong) 上下文與(yu) 免行錢征收來看,應是指從(cong) 布帛行批發零售的小布販。”

 

杭州師範大學教授範忠信老師特別熱心,幫我詢問了他的朋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陳景良教授、河南大學苗書(shu) 梅教授。陳景良老師認為(wei) :“據文意,‘抱縕角人’應是匹帛行中的打雜人(苦力類)。這類人也要按‘免行法’折抵一定數額金錢上交政府,確乎太苛。但‘抱縕角人’確切所指,或許難以查證。”

 

宋史研究者苗書(shu) 梅教授也認為(wei) :“抱縕角人”應是指匹帛行中的打雜人(苦力類)。

 

我的朋友、河南開封的文史學者劉海永先生給我留言說:“縕是各新舊絲(si) 綿絮而成的棉絮。角人是《周禮》中詞,此處指的是‘以度量受之,以供財用’,就是一個(ge) 過秤的行務,可以這樣理解。”這麽(me) 一說,確有道理。

 

還有網友說:“疑似布店裏的搬運工”、“匹帛行最底層的幫工”……,不一而足。

 

最讓我信服的一個(ge) 解釋是微博朋友@韭堂景士濟先生提出來的:此段(即前麵《長編》卷二百五十一引文)之前還有一段話:“上問納免行錢如何?或雲(yun) 提湯瓶人亦令出錢。”這裏“提湯瓶人”斷句為(wei) “提/湯瓶/人”,那麽(me) “抱縕角人”估計也不是“角人”,而是“抱/縕角/人”,提湯瓶人和抱縕角人一樣,都是底層民眾(zhong) 。

 

如果“抱/縕角/人”的斷讀是對的,那麽(me) 我們(men) 便可以順理成章地解釋:“抱縕角人”就是抱著舊布角叫賣的小販。

 

但嚴(yan) 格地說,上麵的各種解釋都屬於(yu) 個(ge) 人看法,都缺乏文獻考據的支持,隻能視為(wei) 一家之言。“抱縕角人”的可確證的正解,目前還是沒有看到。

 

留待有心人考證吧。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