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競恒】越南主席阮春福履行“籍田禮”:起於中國商代,天子象征性耕作以“勸農”

欄目:鉤沉考據
發布時間:2022-02-13 20:48:13
標簽:籍田禮
李競恒

作者簡介: 李競恒,字久道,西元一九八四年生,四川江油人,複旦大學曆史學博士。現任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師。出版專(zhuan) 著有《愛有差等:先秦儒家與(yu) 華夏製度文明的構建》《幹戈之影:商代的戰爭(zheng) 觀念、武裝者與(yu) 武器裝備研究》《論語新劄:自由孔學的曆史世界》《早期中國的龍鳳文化》。

越南主席阮春福履行籍田禮:起於(yu) 中國商代,天子象征性耕作以勸農(nong)

作者:李競恒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布,原載《南方周末》2022213



日前,越南主席阮春福在越南的河南省參加了2022年的“籍田禮”,手扶耕牛的犁頭在田中象征性地耕作,背後的旗幟上用漢字書(shu) 寫(xie) “神農(nong) ”“非農(nong) 不穩”等字。

 

在日本皇室,至今仍保留著籍田之禮,如剛退休不久的明仁天皇,在位期間每到春天也要履行“親(qin) 耕”之禮,在“皇居”的水稻田中插秧和種植稻米。現在日本的德仁天皇,仍會(hui) 在春天穿著長筒雨靴插秧籍田。日本的皇後,則仍在履行古老的“親(qin) 蠶禮”。

 

東(dong) 亞(ya) 漢字文化圈的越南、日本保留的“籍田”禮儀(yi) ,其實最初就來源於(yu) 中國的古老傳(chuan) 統文化。

 

在非王卜辭中,有“我彶籍於(yu) 夷”(《合集》21595),即到自己的領地“夷”去主持或參與(yu) 籍田活動,另有“告攸侯籍”(《合集》9511),可知商代領主貴族在自己的領地上,也進行籍田的活動。從(cong) 商代的情況可以看出,後世天子參與(yu) 籍田的禮儀(yi) ,以及地方官負責自己轄區內(nei) 勸農(nong) 春耕、鞭春牛之類的禮俗雛形,其實具有非常古老的源頭。

 

到周代,籍田禮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變為(wei) 天子親(qin) 耕的勸農(nong) 、豐(feng) 產(chan) 禮儀(yi) ,《國語•周語上》記載說:“及籍,後稷監之,膳夫、農(nong) 正陳籍禮,太史讚王,王敬從(cong) 之,王耕一坺,班三之,庶民終於(yu) 千畝(mu) 。”西周時期的籍田大禮,有農(nong) 官後稷、農(nong) 正,以及膳夫、太史等參與(yu) ,周王象征性地耕作,最終引領庶民們(men) 耕種千畝(mu) 。

 

昭王時期的《令鼎》銘文記載“王大籍農(nong) 於(yu) 諆田”,即在諆地舉(ju) 行大型籍田禮儀(yi) 。《詩經•周頌•載芟》的序提到了“載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據毛傳(chuan) :“籍田,甸師氏所掌,王載耒耜所耕之田,天子千畝(mu) ,諸侯百畝(mu) 。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謂之籍田,朕親(qin) 率耕,以給宗廟粢盛”,據此說可知,周代不但天子要參與(yu) 籍田之禮,負責引導“千畝(mu) ”規模的耕作,諸侯在自己的領地上也要舉(ju) 行籍田,引領“百畝(mu) ”規模的耕作。

 

籍田要給民眾(zhong) 做出勸農(nong) 表率,象征性的天子、諸侯親(qin) 自耕作,最終追求大豐(feng) 收來實現對宗廟的祭祀。《禮記•祭義(yi) 》:“昔者天子為(wei) 藉千畝(mu) ,冕而朱紘,躬秉耒;諸侯為(wei) 藉百畝(mu) ,冕而青紘,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周天子、諸侯各自的籍田禮儀(yi) 上都要穿正規禮服,天子戴著冕旒,上麵裝飾著紅色的繩子,諸侯的冕旒上裝飾青色的繩子,他們(men) 親(qin) 自拿著農(nong) 具耒耜,象征性地在農(nong) 田上耕作,以勸導民眾(zhong) 春耕。

 

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係年》中記載“昔周武王監觀商王之不恭上帝,禋祀不寅,乃作帝籍,以登祀上帝天神,名之曰千畝(mu) ”,按照此說,籍田禮儀(yi) 是西周反思商朝才創造出來的,但結合甲骨資料來看,這種觀點顯然不符合曆史事實。真實的情況應該是,商代就出現了籍田禮,而周代在原有基礎上對籍田禮進行了發展和規範化的提升,並在此基礎上對後世產(chan) 生了深遠影響。

 

周禮重視天子籍田,但籍田之禮在周宣王時期遭受到了破壞,《國語•周語上》和《史記•周本紀》都記載了宣王“不籍千畝(mu) ”的情況,按《史記》正義(yi) 的說法,這是“宣王不修親(qin) 耕之禮”。宣王的父親(qin) 厲王曾因破壞與(yu) 貴族的共治傳(chuan) 統而遭到驅逐,經曆過“國人暴動”與(yu) 貴族共和執政時代的宣王,可能是通過不參與(yu) 天子籍田來向貴族群體(ti) 示好,即對王室直接經營的“千畝(mu) ”持馬虎態度,不會(hui) 熱衷“聚斂”。

 

西漢時期皇帝重建了籍田禮,《史記•孝文本紀》記載漢文帝詔書(shu) “夫農(nong) ,天下之本也,其開籍田,朕親(qin) 率耕,以給宗廟粢盛”,即皇帝親(qin) 耕做出勸農(nong) 、重農(nong) 的表率。南昌海昏侯大墓中,還出土了“昌邑籍田”的三足銅鼎,顯示了西漢諸侯王也和周代諸侯一樣,要隆重舉(ju) 行和參與(yu) 封國內(nei) 的籍田禮儀(yi) ,做出勸農(nong) 的表率。

 

此後籍田作為(wei) 一種禮製,長期得到了執行和延續,《三國誌•魏書(shu) •武帝紀》記載建安十九年的春正月,曹操建立魏國擔任魏公,便以諸侯身份“始耕籍田”。《宋書(shu) •百官誌上》記載:“籍田令,一人。丞一人。掌耕宗廟社稷之田,於(yu) 周為(wei) 甸師。漢文帝初立籍田,置令、丞各一人。漢東(dong) 京及魏並不置。晉武泰始十年複置。江左省,宋太祖元嘉中又置”。即西漢有具體(ti) 負責籍田的籍田令、丞官員,東(dong) 漢和曹魏沒有設置,但西晉和劉宋又將其恢複。

 

此後唐宋也高度重視籍田之禮,《唐大詔令集》卷第七十四有唐太宗《耕耤詔》:“周宣在位,已墜茲(zi) 禮。近代以來,彌多所闕。朕祗承大寶,憲章典故。今將履千畝(mu) 於(yu) 近郊”,以恢複周宣王時期中斷的籍田千畝(mu) 古禮者自居。《宋史•禮誌五》記載宋代籍田禮要用“禦耒耜二具,並盛以青絛,準唐乾元故事,不加雕飾。禮畢,收於(yu) 禁中,以示稼穡艱難之意”,即皇帝使用簡樸的農(nong) 具親(qin) 耕,拿著耒耜行“三推之禮”。南宋籍田,則有八卦田的風景。

 

明代也行籍田禮,吳寬曾有《觀耕籍田》一詩描述:“盛禮肇行非自漢,古詩猶在宛如豳”,“朝臣共助三推止,野樂(le) 全勝九奏頻”,描述行籍田古禮的畫麵,猶如先周時期古豳地那樣的古樸,君臣一起三推耕田,並有音樂(le) 伴奏。

 

籍田之禮,具有三千多年的古老曆史,發源於(yu) 中國,並影響到東(dong) 亞(ya) 各個(ge)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