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中華民族家教文化
作者:鄯愛紅(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市委黨(dang) 校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正月初七日辛
耶穌2022年2月7日
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中華民族曆來重視家庭教育,在家教方麵積累了寶貴經驗。探討中華民族家教的內(nei) 容、方法與(yu) 特點,總結中華民族家教的經驗與(yu) 規律,對當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yi) 。
傳(chuan) 統家教文化的內(nei) 容
家教文化源遠流長。《周易》中的《家人》《漸》《蠱》《節》等卦,便是最早講家庭問題的。之後,先秦的禮法,漢代的家法,六朝以後出現的家訓、家規、家儀(yi) ,以及近人有關(guan) 家庭教育的論述,都屬家教的範疇。此外,散見於(yu) 經、史、子、集等中的大量有關(guan) 家教的名言、名篇,無疑也是家教的重要組成部分。概括而言,主要包括:
“教子義(yi) 方、嚴(yan) 慈相濟”的家教原則。家庭教育中,愛子與(yu) 教子是一對矛盾。傳(chuan) 統家教在處理這對矛盾時堅持“教子義(yi) 方、嚴(yan) 慈相濟”的原則。“義(yi) 方”,指行事應該遵守的規範和道理。《左傳(chuan) ·隱公三年》中說:“愛子,教之以義(yi) 方。”《朱子治家格言》中說:“居身務期簡樸,教子要有義(yi) 方。”愛孩子,就要教子以義(yi) ,遺之以義(yi) ,而不能喻之以利,遺之以利。
家庭教育不同於(yu) 其他教育的最大難點就是如何實現“養(yang) ”與(yu) “教”的結合,因此傳(chuan) 統家教強調嚴(yan) 慈相濟。司馬光說:“為(wei) 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yu) 知愛而不知教也。非他人敗之也,母敗之也。”“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教子》中列舉(ju) 了一些溺愛害子的故事,深有感觸地說:“父母威嚴(yan) 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愛護和教育結合起來是家教的重要原則,“無教而有愛”,必將鑄成大錯。
“孝悌勤儉(jian) 、耕讀傳(chuan) 家”的家教規範。家庭教育的目標是家庭與(yu) 家族的穩定發展和持續繁榮,因此以“孝悌”為(wei) 中心的倫(lun) 理教育、以“勤儉(jian) ”為(wei) 核心的品德教育以及以“耕讀”為(wei) 主體(ti) 的處世教育構成了傳(chuan) 統家教的主要規範。在倫(lun) 理教育中,“父子有親(qin) 、君臣有義(yi) 、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lun) ”構成了主要規範;在品德教育中,包括孝親(qin) 、明禮、勤儉(jian) 、慎言等主要規範。此外,在立身處世方麵,與(yu) 古代的農(nong) 耕社會(hui) 與(yu) 儒家崇學重教傳(chuan) 統相聯係,傳(chuan) 統家教重視耕讀傳(chuan) 家,將耕田與(yu) 讀書(shu) 看作理想生活方式加以追求,奠定了中華文明中淡泊明誌,清廉高潔的生活情趣。
傳(chuan) 統家教規範中,既有處理家庭、鄰裏之間關(guan) 係的道德規範,又有憂先樂(le) 後、勇於(yu) 擔當的家國情懷。當家教規範與(yu) 家國大義(yi) 產(chan) 生衝(chong) 突和矛盾時,遵循的是舍小德從(cong) 大德的原則。如清廉在次序上優(you) 先於(yu) 孝親(qin) 。戰國時齊國田稷的母親(qin) 在得知兒(er) 子拿來路不明的錢孝敬自己時說:“孝子之事親(qin) 也,盡力致誠。不義(yi) 之物,不入於(yu) 館。為(wei) 人臣不忠,是為(wei) 人子不孝也。”“廉”“忠”優(you) 先於(yu) “孝”,傳(chuan) 統家教的原則非常鮮明。
“以身作則、相機而教”的家教方法。魯迅在《我們(men) 怎樣教育兒(er) 童的?》一文中說:“倘有人作一部曆史,將中國曆來教育兒(er) 童的方法,用書(shu) ,作一個(ge) 明確的記錄,給人明白我們(men) 的古人以至我們(men) ,是怎樣的被熏陶下來的,則其功德,當不在禹下。”“熏陶”一詞,貼切地表達了中國傳(chuan) 統家教“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方法。在傳(chuan) 統教育思想中,老子的“不言之教”,孔子的“正人先正己”,墨子“染於(yu) 蒼則蒼,染於(yu) 黃則黃”的“素絲(si) ”說,都是強調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道理。顏之推在對子女的教育中也采用以身示範的方法,主張家長要表率示下。他在《治家》篇中說:“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yu) 下者也,自先而施於(yu) 後者也。”明末清初的理學家孫奇逢在《孝友堂家規》中提出,“立家之規,正須以身作範”。
傳(chuan) 統家教還注重相機而教。《顏氏家訓》指出:“人生小幼,精神專(zhuan) 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相機而教既包括因時而教,也包括因勢利導,因事而教。孟母“斷織”、曾子“殺豬”都是因勢利導,田稷母親(qin) 拒收非法所得,借機對兒(er) 子進行廉潔教育則是因事而教的典範。
光大傳(chuan) 統家教文化的途徑
傳(chuan) 統家教文化是古人對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結晶,對傳(chuan) 統家教的內(nei) 容、方法、途徑等,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必將對於(yu) 今天的家庭教育發揮重要作用。從(cong) 具體(ti) 路徑來說,應當從(cong) 家庭自覺行動、社會(hui) 大力倡導和國家製度保障等方麵探索光大傳(chuan) 統家教文化的出路與(yu) 對策。
弘揚傳(chuan) 統家教文化,家庭要自覺行動,把品德教育作為(wei) 家庭教育的核心內(nei) 容。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越自覺、越科學、家庭教育就越有效。解決(jue) 現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需要讓品德教育回歸家庭教育的核心地位。傳(chuan) 統家教強調以德為(wei) 先,把做人作為(wei) 教育之根本,與(yu) “立德樹人”的現代教育理念具有一致性。現代社會(hui) 的家庭教育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問題。家長要增強傳(chuan) 承家教文化的自覺性,將中華民族傳(chuan) 統美德潛移默化地融入日常家庭教育中,促進孩子的全麵發展。
弘揚傳(chuan) 統家教文化,社會(hui) 要大力倡導將家教文化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相融合。要加大對家教文化的研究,對傳(chuan) 統家教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弘揚優(you) 秀家教傳(chuan) 統,要注意辨析與(yu) 舍棄傳(chuan) 統家教中諸如等級觀念等不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因素,將傳(chuan) 統家教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相融合,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現實的現代家庭教育體(ti) 係。要加大對家教文化的宣傳(chuan) 力度,主流媒體(ti) 要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在全社會(hui) 宣傳(chuan)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讓每一個(ge) 家長確立起重視弘揚傳(chuan) 統家教文化的意識,讓每一個(ge) 家長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和義(yi) 務。
弘揚傳(chuan) 統家教文化,需要寓教於(yu) 法,寓教於(yu) 樂(le) ,通過他律與(yu) 自律的結合推動家庭教育高質量發展。2020年,全國婦聯、教育部印發了《家長家庭教育基本行為(wei) 規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第三十一次會(hui) 議於(yu) 2021年10月23日通過,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要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為(wei) 契機,不斷完善維護家庭成員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功能發揮的法律體(ti) 係,為(wei) 光大家教文化提供製度保障。
在注重寓教於(yu) 法的同時,還要創新家教方式,寓教於(yu) 樂(le) 。“興(xing) 於(yu) 詩、立於(yu) 禮、成於(yu) 樂(le) 。”中國古代就非常注重禮樂(le) 並舉(ju) ,將禮儀(yi) 寓於(yu) 遊戲、歌舞和故事等藝術形式中進行教育。光大家教文化,要注重繼承寓教於(yu) 樂(le) 的傳(chuan) 統,發揮美育的德育功能。此外,還要注重家庭教育與(yu) 學校教育、社會(hui) 教育的配合,將民族性、科學性、人文性、現代性等和諧地統一起來,真正實現家教文化的現代傳(chuan) 承,為(wei) 時代新人的培育奠定堅實的家教基礎。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