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福】儒家文化會降低生育率嗎?

欄目:反思計劃生育政策暨放開二胎
發布時間:2022-02-10 15:03:18
標簽:儒家文化、生育率

儒家文化會(hui) 降低生育率嗎?

作者:何亞(ya) 福

來源:“何亞(ya) 福園地”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正月初二日丙戌

          耶穌2022年2月2日

 

 

 

儒家文化圈是指傳(chuan) 統上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主要包括中國(包括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韓國、日本等東(dong) 亞(ya) 國家,以及新加坡等部分東(dong) 南亞(ya) 國家。

 

由於(yu) 儒家文化圈是目前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區(例如韓國2020年總和生育率僅(jin) 有0.84),因此有人認為(wei) ,儒家文化會(hui) 降低生育率,換句話說,儒家文化對生育率有負麵影響。這種觀點是否有道理呢?我認為(wei) ,儒家生育文化是由多種元素(或觀念)組成的,需要對這些元素進行逐一分析。下麵試具體(ti) 分析儒家生育文化幾個(ge) 元素(或觀念):

 

其一,認為(wei) 人口眾(zhong) 多是好事。孔子在《禮記》中說:“地有餘(yu) 而民不足,君子恥之。”孟子說:“廣土眾(zhong) 民,君子欲之。”

 

其二,主張早婚早育。儒家認為(wei) 男子二十歲成年,女子十五歲成年,就應該結婚生子。《孔子家語·本命解》說:“男子二十而冠,有為(wei) 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許嫁,有適人之道。於(yu) 此而往,則自婚矣”。儒家經典《春秋左傳(chuan) 》說:“國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禮也。”冠禮是古代為(wei) 男子舉(ju) 行的加冠儀(yi) 式,以示成人。關(guan) 於(yu) 冠禮年齡,一般為(wei) 二十歲,但在實際操作中,特殊人物如國君為(wei) 早日執掌國政,行冠禮的年齡可以提前。

 

其三,主張孝悌。孝,指報答父母的養(yang) 育之恩;悌,指兄弟姐妹之間的友愛。《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wei) 仁之本歟。”孟子說:“事孰為(wei) 大?事親(qin) 為(wei) 大。”認為(wei) 侍奉父母雙親(qin) 是最重要的事。

 

其四,重視傳(chuan) 宗接代,光宗耀祖。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wei) 大。”(關(guan) 於(yu) “無後”,有兩(liang) 種解釋,一是指沒有後代,二是指沒有盡到後輩的責任。)《禮記·大學》說:“古之欲明明德於(yu) 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其五,敬奉祖先,慎終追遠。《論語》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孔子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中國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敬奉祖先和注重傳(chuan) 承成為(wei) 一種重要的信仰。尤其在中國南方,村裏最豪華和醒目的古建築是祠堂,多為(wei) 村裏的宗族集資或捐資而建。祠堂裏供奉的是家譜、家訓和成功先輩的事跡,供後代學習(xi) 、瞻仰和祭拜。例如,廣州的陳家祠被譽為(wei) “廣州文化名片”,成為(wei) 嶺南地區具有文化藝術特色的博物館和著名的旅遊景點。

 

儒家文化的上述幾個(ge) 元素(或觀念)是有利於(yu) 促進生育的。不過,傳(chuan) 統的儒家文化也有個(ge) 別元素(或觀念)在現代社會(hui) 對生育率有負麵影響,例如,在婚姻家庭關(guan) 係中主張男尊女卑。《禮記》說“婦人,從(cong) 人者也,幼從(cong) 父兄,嫁從(cong) 夫,夫死從(cong) 子。”男強女弱以及男主外、女主內(nei) 的家庭模式,在農(nong) 業(ye) 社會(hui) 是有利於(yu) 促進生育的;但在現代社會(hui) ,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和社會(hui) 地位不斷提高,在某些方麵甚至超過男性。例如,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34歲人口中,本科和研究生學曆共有5894萬(wan) ,其中男性有2788萬(wan) ,占47.3%;女性有3106萬(wan) ,占52.7%。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婚姻家庭關(guan) 係中仍然主張男尊女卑,勢必會(hui) 導致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不婚不育。法國、瑞典等歐洲國家的經驗表明,在婚姻家庭關(guan) 係中堅持男女平等的原則,讓孩子的父親(qin) 更多參與(yu) 家務和育兒(er) 工作,有利於(yu) 提高生育率。

 

另外,儒家文化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孟母三遷”就是一個(ge) 例子,孟母為(wei) 了給孟子一個(ge) 好的教育環境,不惜多次搬家。孔子說“有教無類”,意思是不分貴賤賢愚,對各類人都可以進行教育。《論語》說:“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在古代社會(hui) ,人們(men) 的教育水平普遍較低,注重子女教育是對的。但在現代社會(hui) ,如果對子女的教育投入過大,抬高了撫養(yang) 孩子的成本,必然會(hui) 導致少生。

 

綜上所述,雖然儒家文化也有個(ge) 別元素(或觀念)對生育率有負麵影響,但在總體(ti) 上,儒家文化是有利於(yu) 提高生育率的。中國在近兩(liang) 千年來的多數時間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與(yu) 儒家生育文化有關(guan) 。

 

2014年11月2日《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從(cong) 《第一財經日報》獲得的各省數據來看,不同省份的單獨夫妻對於(yu) 生育第二個(ge) 孩子的態度有較大差異。廣東(dong) 省屬於(yu) 生育意願相對較高的地區。全省符合單獨兩(liang) 孩政策的家庭數量在15萬(wan) 左右。據廣東(dong) 省衛計委黨(dang) 組書(shu) 記駱文智日前透露,廣東(dong) 已有8.6萬(wan) 對夫婦申請辦理單獨兩(liang) 孩申請,已獲批7.2萬(wan) 餘(yu) 例。從(cong) 全國範圍來看,廣東(dong) 的情況比較特別。人口學者何亞(ya) 福分析,廣東(dong) 較高的生育意願跟其傳(chuan) 統生育文化保持較好有關(guan) ,尤其是在潮汕地區和粵西地區,生育意願相對較高。”此處的“傳(chuan) 統生育文化”,主要是指儒家生育文化。

 

既然儒家文化在總體(ti) 上有利於(yu) 提高生育率,為(wei) 何現在儒家文化圈的生育率全球最低?有以下幾個(ge) 原因:

 

第一,儒家文化圈的國家,普遍實行過計劃生育,破壞了儒家多子多福的生育文化。中國實行過四十多年帶有強製性的計劃生育,日本、韓國和新加坡都實行過非強製性的計劃生育政策。而歐美國家從(cong) 來沒有在政府層麵推行過計劃生育。

 

第二,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生育率越低。所以,發達國家的生育率普遍低於(yu) 發展中國家的生育率。在上個(ge) 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經濟發展速度比歐洲國家快得多,再加上這些國家當時實行鼓勵少生的政策,所以生育率也下降得更快。目前歐洲國家鼓勵生育的力度遠遠大於(yu) 日本和韓國,所以歐洲國家的生育率也普遍高於(yu) 日本和韓國。根據經合組織數據,2017年日本和韓國用於(yu) 家庭福利的財政開支分別占GDP的1.79%和1.3%,而法國、瑞典等生育率較高的歐洲國家用於(yu) 家庭福利的財政開支均占GDP的3.4%以上。

 

第三,儒家文化圈的國家,工作時間普遍長於(yu) 歐洲國家。根據經合組織數據,2019年韓國勞動者年平均工作時間為(wei) 1967小時,日本為(wei) 1644小時,英國為(wei) 1537小時,法國為(wei) 1511小時,瑞典為(wei) 1452小時,德國為(wei) 1383小時,挪威為(wei) 1381小時。工作時間過長,不可避免會(hui) 減少育兒(er) 時間。

 

第四,儒家文化圈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中國東(dong) 部和南部沿海省份、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人口密度都遠遠高於(yu) 世界平均水平。從(cong) 全球範圍來看,在其它條件基本同等的情況下,人口密度越高,生育率越低。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