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傑】“實事求是”為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共同基因?

欄目:思想動態
發布時間:2022-01-29 18:04:17
標簽: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為(wei) 何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馬克思主義(yi) 的共同基因?

作者:文龍傑(中新社記者)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辛醜(chou) 臘月廿五日庚辰

          耶穌2022年1月27日

 

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是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的典範。

 

馬克思指出,“人們(men) 自己創造自己的曆史,但是他們(men) 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men) 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cong) 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

 

人們(men) 似可看到,“從(cong) 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這句話非常像中國人所說的“實事求是”:實事求是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代表,正是與(yu) 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相結合,才實現從(cong) “治學”“哲學”到“科學”的嬗變與(yu) 升華;也正是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才實現了創造性發展。

 

縱覽中國古代思想史,“實事求是”是貫穿其間的一條重要脈絡,其最早出自《漢書(shu) ·河間獻王傳(chuan) 》“修學好古,實事求是”,講的是河間獻王嚴(yan) 謹務實的治學態度。

 

“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即求得事之本真。唐初貞觀年間,經學家顏師古對該詞的注解,為(wei) 其注入了“得實”與(yu) “求是”的方法論內(nei) 涵。

 

到南宋朱熹,“是”則被賦予“理”的涵義(yi) ,“當於(yu) 理則是,背於(yu) 理則非”。戴震在《原善》中評價(jia) 程顥、張載、朱熹說“三君子皆誌聖賢之誌者也,其學本夫求是心”。“是”即“理”,指內(nei) 在規律,所謂格物窮理而致知。由此,“求是”獲得了認識論意義(yi) 上的哲學內(nei) 涵。

 

 

 

福建武夷山朱熹園中朱熹像。記者 王東(dong) 明 攝

 

清代乾嘉學派雖將“實事求是”作為(wei) 考據學方法,但與(yu) “格物致知”結合所凸顯出的認識論意義(yi) 已是“春色滿園關(guan) 不住”,而這尤受湘派學人推崇。如,曾國藩強調,“夫所謂事者,非物乎?是者,非理乎?實事求是,非即朱子所稱即物窮理者乎?”

 

此後,“實事求是”成為(wei) 湘學重鎮嶽麓書(shu) 院的“訓”與(yu) “旨”。1917年,湖南公立工業(ye) 專(zhuan) 門學校遷入嶽麓書(shu) 院辦學,時任校長賓步程手書(shu) “實事求是”懸掛於(yu) 嶽麓書(shu) 院講堂,引導學子從(cong) 事實出發、追求真理。曾直言“愚於(yu) 近人,獨服曾文正”的青年毛澤東(dong) ,此時(1916-1919年)寓居嶽麓書(shu) 院半學齋更是得此一脈親(qin) 炙。

 

 

 

嶽麓書(shu) 院。記者 楊華峰 攝

 

師古而不泥古,投身革命與(yu) 救亡後的毛澤東(dong) 通過將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實踐科學結合,對“實事求是”進行偉(wei) 大改造。從(cong) 《中國社會(hui) 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nong) 民運動考察報告》《反對本本主義(yi) 》到《改造我們(men) 的學習(xi) 》,“實事求是”思想的科學內(nei) 涵逐漸清晰:“‘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nei) 部聯係,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men) 去研究。”

 

 

 

1937年,毛澤東(dong) 在延安。發 佚名 攝

 

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將“實事求是”確立為(wei) 全黨(dang) 的思想路線。至此,“實事求是”這一古老命題被賦予了馬克思主義(yi) 的新內(nei) 涵,“科學化”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作為(wei) 中共帶領人民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ye) 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實事求是可以說就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yi) 的共同基因。

 

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價(jia) 值,但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並沒有窮盡真理,而是不斷為(wei) 尋求真理和發展真理開辟道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ya) 傑認為(wei) ,“在發生學上清楚的就是,主體(ti) 所完成的一切建構都是以先前已有的內(nei) 部條件為(wei) 前提”,“把給定的東(dong) 西整合到一個(ge) 早先就存在的結構中,甚或是按照基本格局形成一個(ge) 新的結構”。

 

“實事求是”思想正是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雙向互動後形成的“新結構”:馬克思主義(yi) 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又豐(feng) 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賦予其具體(ti) 化和民族化特色。

 

 

 

2021年7月,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內(nei) 展出的毛澤東(dong) 題詞“實事求是”石刻。發 牛雲(yun) 崗 攝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其中回顧了堅持實事求是在黨(dang) 的曆史上的重要作用,指出這是黨(dang) 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開拓中完成中國其他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的根本之一。

 

在今天來說,更有力的是,解放思想,匯通諸家,古為(wei) 今用,洋為(wei) 中用,這本身就是“實事求是”這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yi) 思想的偉(wei) 大實踐。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