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回答袁偉(wei) 時的十問
作者:陳明軍(jun)
來源:儒學聯合論壇
時間:西曆2011年7月7日
第一.必須回到儒家嗎?
我想是袁偉(wei) 時錯解了秋風的意思,秋風本來就僅(jin) 想表明一個(ge) 中國的趨向,而被他當作一種教條,命令。他可沒那權力,僅(jin) 僅(jin) 是發表一種自己的看法罷了,總不能強行堵住別人的嘴吧,何必認真?他想回到的恰如伏爾泰的心中的這個(ge) 時代,“在這個(ge) 地球上曾有過的最幸福的並且人們(men) 最值得尊敬的時代,那就是人們(men) 尊從(cong) 孔子法規的時代。”中華幾千年,還沒曾聽說哪一朝代必須唯儒家是尊,其它學術全部抹殺的,就連董仲舒的思想裏麵也存在著道家與(yu) 法家的思想。儒釋道並存已久,儒家至今還未形成儒教。然而在秦末與(yu) 文革,儒家學說卻受到嚴(yan) 令禁止,部分珍貴書(shu) 籍已失傳(chuan) 。
第二.此封建類同彼封建?
“西方的封建製,有神權和王權的對立,有法治傳(chuan) 統,議會(hui) 傳(chuan) 統,城市自治的傳(chuan) 統,貴族和自由民享有種種自由”。我想這點上很多人會(hui) 產(chan) 生分岐。然而如果他們(men) 真有法治傳(chuan) 統,議會(hui) 傳(chuan) 統,城市自治的傳(chuan) 統......還需要啟蒙者做什麽(me) ?還需要變革什麽(me) ,他們(men) 活得很好呀,伏爾泰,孟德斯鳩等發表的一些異見純屬放狗屁?原本就有的,還需要他們(men) 做什麽(me) ,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ju) 。“儒生整體(ti) 上是最高統治者的馴服工具和文學侍從(cong) ”我想問這句話是從(cong) 哪裏得來的?國外沒有,古代沒有,就中國近代的左派們(men) 最愛說,所以請你捍衛自我的“獨立精神”,切忌人雲(yun) 亦雲(yun) 。中國被文革思想洗過腦的人,大有人在,當然教授也不例外,多如牛毛.因為(wei) 總指揮是無比偉(wei) 大的毛主席嘛,他說什麽(me) ,活在那一代的人們(men) 豈有膽敢不聽之禮?
第三.孔子是自由平等的先驅?
且看伏爾泰對孔子的一句評價(jia) :“沒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子宣布了對世界更有價(jia) 值的真理。”立法無非是為(wei) 了體(ti) 現自由平等的思想,讓人們(men) 的基本權利得到保障。他的這句強硬話語並不是隨口說說,據說此後不久,“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便寫(xie) 入了法國的法律。幾百年之後也得到了映證,偉(wei) 大的《世界人權宣言》最為(wei) 主要的六位起草人中,就有兩(liang) 位是中國人,而這兩(liang) 個(ge) 中國人恰恰就是極力推崇孔子思想的,一位叫張彭春、一位吳德耀。吳德耀純粹就是儒家人物,張彭春,1948年任聯合國人權委員會(hui) 副主席,是起草《世界人權宣言》的核心人物,將孔子思想引入宣言,帶給了世界。把儒家的一些理念、觀點引入宣言的審議過程,這種努力導致了宣言的最後形成並通過。將具有更為(wei) 普遍性而非純粹西方的思想注入於(yu) 世界人權宣言之中。沒有孔子思想還會(hui) 有自由平等的《世界人權宣言》?
第四.孔子不主張“尊卑等級製”?
應該多了解下孔子,他出生貧寒卑微,自小由母親(qin) 一手帶大,後卻能受到兩(liang) 千多年來人們(men) 的尊敬。如果他真是你們(men) 想像的那樣,可能?“唯上智與(yu) 下愚不移”的前一句是“性相近也,習(xi) 相遠也”。指的是聰明人會(hui) 堅持自已的理想,愚笨的人也會(hui) 堅持自己的做法。雖說習(xi) 相遠,但性相近。作為(wei) 一個(ge) 哲學教授,斷章取義(yi) 不是一種可恥的行為(wei) ?“原意是仁也要按親(qin) 疏分等級,何來平等?”我想說的是,既然你反對“親(qin) 親(qin) ”兩(liang) 字,連自己的親(qin) 人都不親(qin) 近,何談愛護別人,掛在嘴邊的“自由平等博愛”不就等於(yu) 騙人的鬼把戲?“親(qin) 親(qin) ”是宇宙萬(wan) 物的客觀規律,不僅(jin) 存在於(yu) 人類之中,更存在萬(wan) 物之中,地球可以脫離太陽?按你的道理說,它應更親(qin) 近星星。能驗證它的正確性的事例數不甚數。“至於(yu) 孔子和後來的儒家堅持等級,排斥平等的言行俯拾皆是,不再征引。”應該多看看禮記中的《大同》,裏麵的社會(hui) 不就是人人平等,井然有序的社會(hui) ?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倒是對平等思想極大的抨擊。
第五,儒家就是憲政主義(yi) ?
孟德斯鳩:“中國的皇帝同時也是教皇,但是大家每人手裏都有經書(shu) ,即使是皇帝自己的言行也要符合經書(shu) 的教導。有一個(ge) 皇帝企圖廢除這些經書(shu) ,然而卻徒勞無益。最終這些經書(shu) 戰勝了*暴。”顯然這經書(shu) 就起了憲法的作用,古代沒有憲法,但是有經書(shu) ,經書(shu) 就是發揮著憲法的作用,這不僅(jin) 僅(jin) 是東(dong) 方部分人的觀點。孟德斯鳩同樣是抨擊專(zhuan) 製統治,然而他不是將專(zhuan) 製與(yu) 經書(shu) 雜揉在一起,明確地否認經書(shu) 是專(zhuan) 製的工具,而是製約它的教條。一見義(yi) 勇為(wei) 的俠(xia) 士見一強盜作惡,與(yu) 他纏打起來,卻有人不分青紅皂白地說,又有兩(liang) 強盜在鬥毆。
第六,禮治保障自由?
“孔子沒錯,因為(wei) 他堅持的是禮治,不過與(yu) 自由不搭界!”舉(ju) 的事例說的是魯齊會(hui) 盟,齊欲在會(hui) 盟之時捉拿魯君,孔子見機行事,何錯之有?難道藺相如要挾秦始皇也會(hui) 因此“與(yu) 自由不搭界”?
“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辟而堅,三曰言偽(wei) 而辯,四曰記醜(chou) 而博,五曰順非而澤。”
仔細對照下《管子·法禁》 行辟而堅,言詭而辯,術非而博,順惡而澤者,聖王之禁也。
《荀子·非十二子》 知而險,賊而神,為(wei) 詐而巧,言無用而辯,辯不惠而察,治之大殃也。行辟而堅,飾非而好,玩奸而澤,言辯而逆,古之大禁也。
不少人均會(hui) 列出少正卯之死作為(wei) 孔子唯一的汙點,算得上唯一有記載的事實。但若這不是事實,還有什麽(me) 真實性?真實性不可靠,實際上是借孔子之名傳(chuan) 播管仲及自已的主張。
記載少正卯一事的是最早出自兩(liang) 百年後的《荀子》,孔子為(wei) 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門人進問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夫子為(wei) 政而始誅之,得無失乎?”孔子曰:“居!吾語女其故。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yu) 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辟而堅,三曰言偽(wei) 而辯,四曰記醜(chou) 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yu) 人,則不得免於(yu) 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處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以飾邪營眾(zhong) ,強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誅也。是以湯諧文王誅潘止,周公誅管叔,太公誅華仕,管仲誅付裏乙,子產(chan) 誅鄧析、史付,此七子者,皆異世同心,不可不誅也。《詩》曰:‘憂心悄悄,慍於(yu) 群小。’小人成群,斯足憂也。”
兩(liang) 百年後有一個(ge) 人說你殺了人,你的後代信不信?兩(liang) 百年後能聽見兩(liang) 百年前的人說的話?“少正卯事件”與(yu) 儒家思想“刑不上大夫”,“以德治國”,“仁”“為(wei) 政焉用殺”這些思想不吻合。
最早出處是《荀子》,《荀子》中說少正卯有五種惡習(xi) ,把自已討厭的人列出來,然後寫(xie) 他們(men) 如何討厭,最後加以孔子之名,就可用語言殺人了,這正如《韓非子》寫(xie) 五蠹。大家都知道他有性惡論,是李斯與(yu) 韓非子的老師。荀子主張的是殺奸臣,恕平民,最早提出此事就是為(wei) 他的思想呐喊。曆史中借孔子的名寫(xie) 書(shu) 的人多的是,就連今天也有借孔子之名開漢語學院,取名為(wei) “孔子學院”。
這段話之後,荀子又舉(ju) 了一個(ge) 孔子處理父子同獄的案件,意思是說該殺的得殺,不該殺的應寬恕。
子慨然歎曰:“嗚呼!上失之,下殺之,其可乎?不教其民而聽其獄,殺不辜也。三軍(jun) 大敗,不可斬也;獄犴不治,不可刑也,罪不在民故也。
《管子·法禁》 管子,即管仲,荀子可愛管仲那套。管仲最早說出這樣的話:行辟而堅,言詭而辯,術非而博,順惡而澤者,聖王之禁也。[與(yu) 其說是孔子說的,不如說是管子說的。]
《荀子·非十二子》 知而險,賊而神,為(wei) 詐而巧,言無用而辯,辯不惠而察,治之大殃也。行辟而堅,飾非而好,玩奸而澤,言辯而逆,古之大禁也。[與(yu) 其說是孔子殺少正卯,不如說荀子殺少正卯]
第七.“皇權不下縣”就是憲政結構嗎?
袁偉(wei) 時列了不少中國封建時代的家規,怎麽(me) 就不列一些西方舊時的教規之類對比一下呢?時代是發展的。那種三綱宗法思想本是成型於(yu) 法家韓非子《韓非子》,後來儒法釋道混雜於(yu) 中國文化中,何來“獨尊儒術”?
《韓非子》第一句話:臣聞:“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為(wei) 人臣不忠,當死;言而不當,亦當死。(知道誰說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主道第五:(原來就是這樣管的!)
無為(wei) 於(yu) 上,君臣竦懼乎下。
二柄第七:(就這兩(liang) 招:一殺二賞)
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為(wei) 人臣者畏誅罰而利慶賞,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則群臣畏其威而歸其利矣
忠孝第五十一
臣之所聞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luan) ,此天下之常道也,明王賢臣而弗易也。”(三綱)
第八,孔子創造了“會(hui) 社”與(yu) 民間教育?
民間教育,不是孔子創造的,但是自始他形成規模的。孔子自年少有誌於(yu) 學之時,就已經拜了師。之前也有學術,教育,但是他們(men) 根本沒有能形成一種能限製君主權力的學術係統,沒法做帝王師。讓君主在這個(ge) 學術係統麵前,不得不接受禮治的約束,難以為(wei) 所欲為(wei) ,另外君主也可放心將權力交給大臣們(men) 共議。
“老子是孔子謙恭請益的師長”,但是孔子有何觀點是秉承於(yu) 他,孔子同樣還向一小孩稱師,何解?難道說老子就隻有一小孩的見識?還從(cong) 未曾聽說那小孩的後人站出來說他的祖先是孔子的老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孔子謙遜愛學的秉性,所以成就一代宗師。
“與(yu) 孔子同時的少正卯就是與(yu) 孔子競爭(zheng) 的民間教育家。”如果他真是能與(yu) 孔子競爭(zheng) 的民間教育家,那他的弟子們(men) 呢?估計沒幾百,也得有幾十,怎麽(me) 沒在孔子落難是站出來?
第九.董仲舒和康有為(wei) “最偉(wei) 大”?
我不是秋風,我是極其厭惡董仲舒,就因為(wei) 他盜用法家鼓吹的三綱,還將它注入儒家思想。但康有為(wei) ,不是你有資格能評的,他對中國近代民主進程的貢獻。你能做到萬(wan) 分之一,我就佩服你了。這可不是出多少部書(shu) 的問題,是膽量與(yu) 智慧的考驗。說一萬(wan) 句,不如去做一次。你有本事逼得慈禧把光緒給關(guan) 起來?沒他們(men) ,哪來以後的辛亥革命?
第十.憲政與(yu) 儒學到底是何關(guan) 係?
袁偉(wei) 時最後談到了台灣的憲政,似乎說的是台灣的憲政與(yu) 儒學風馬牛不相及,這馬上就惹著了一個(ge) 台灣人,這有個(ge) 叫“皮介行”的台灣人對我說,“是該教訓他一下”。不知你是否知道凱達格蘭(lan) 大道上百萬(wan) 人反貪腐倒扁的四字是什麽(me) ?“禮義(yi) 廉恥!”每個(ge) 台灣學校的校訓,台灣的每個(ge) 學校都有孔子銅像。你不會(hui) 不知這四字是什麽(me) 意思吧。禮為(wei) “規規矩矩的態度”,義(yi) 為(wei) “正正當當的行為(wei) ”,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這不前不久一台灣網友留下的一段質問大陸人的話:
禮義(yi) 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您看的懂正體(ti) 中文嗎!?
我以身為(wei) 中國人為(wei) 榮,但不是"所謂"中華人民共和國
當您使用經過破壞的簡體(ti) 中文書(shu) 寫(xie) ,就已經跟"中國"有本質上的差異。中國人最講求禮義(yi) 廉恥,卻不知道現在居住在大陸上的"中國人"內(nei) 心的禮義(yi) 廉恥都到哪去了。
袁偉(wei) 時老教授,能回答這台灣網友的問題?
來源:儒學聯合論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