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康曉光:當代中國主流慈善文化比較》
作者:浮琪琪
來源:“社會(hui) 創新家”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十月廿八日甲申
耶穌2021年12月2日
11月28日,止於(yu) 至善文化院舉(ju) 辦的“社會(hui) 創新家(公益領導者)”課程項目,迎來了課程導師、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教授康曉光。他主講的課程為(wei) 《當代中國主流慈善文化比較》。
在“社會(hui) 創新家(公益領導者)”項目課堂上,康曉光教授比較了西方現代慈善文化、毛澤東(dong) 時代慈善文化、中國傳(chuan) 統慈善文化這三大慈善文化。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教授康曉光
康曉光教授在西方現代慈善文化中重點分析了個(ge) 人主義(yi) 的慈善文化。在個(ge) 人主義(yi) 的慈善文化中,康曉光教授講述了對待不平等的態度及解決(jue) 方案、利己主義(yi) 者的利他邏輯、慈善的自願原則、公民權利與(yu) 公民義(yi) 務等方麵內(nei) 容。他認為(wei) ,西方現代慈善文化是個(ge) 人主義(yi) 文化的“子集”,而個(ge) 人主義(yi) 文化是資本主義(yi) 市場的反映與(yu) 辯護。
在毛澤東(dong) 時代慈善文化方麵,康曉光教授分析的是在百姓倫(lun) 常日用之中發揮作用而在官方化體(ti) 係之外的慈善文化。康曉光教授講述了毛澤東(dong) 時代慈善文化對待不平等的態度、共產(chan) 主義(yi) 道德、社會(hui) 主義(yi) 的集體(ti) 主義(yi) 、革命的人道主義(yi) 與(yu) 利他主義(yi) 的行動方式等。他認為(wei) 毛澤東(dong) 時代建立了一種獨特的利他主義(yi) 模式,有自己的價(jia) 值觀和行為(wei) 規範,既不同於(yu) 中國傳(chuan) 統的慈善模式,亦不同於(yu) 現代資本主義(yi) 的慈善模式。
“社會(hui) 創新家(公益領導者)”項目課堂
在中國傳(chuan) 統慈善文化方麵,康曉光教授著重分析了以孔孟為(wei) 核心的儒家慈善文化。他講述了仁、忠恕之道、仁的境界、《大學》之道、儒家的宗教精神等。康曉光教授認為(wei) ,儒家不要求結果平等,但要求社會(hui) 和國家要保證每個(ge) 人能夠平等地獲得基本福利。同時,儒家要求機會(hui) 平等,主張人格絕對平等。
在康曉光教授看來,儒家認為(wei) 政治的最高使命之一就是使人成其為(wei) 人。如果接受儒家的學說,那麽(me) 完全可以推演出完整的個(ge) 人權利清單。康曉光教授提出,為(wei) 實現利他使命而得以證成的權利,稱之為(wei) “德性權利”,這種德性權利足以支持中國的現代公益事業(ye) 。
課程最後,康曉光教授強調了儒家文化為(wei) 現代公益事業(ye) 提供了道義(yi) 基礎。在他看來,人應當造福他人,造福社會(hui) ,乃至造福千秋萬(wan) 代,而造福他人,造福社會(hui) ,造福千秋萬(wan) 代就是公益,而公益的本質是使人成其為(wei) 人。
責任編輯:近複
【上一篇】牟鍾鑒 著《從(cong) 三教會(hui) 通看中國精神》出版
【下一篇】【楊國榮】曾子思想探微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