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契約觀念現代轉化”學術研討會舉行

欄目:新聞快訊
發布時間:2021-11-03 10:55:05
標簽:契約

“中國傳(chuan) 統契約觀念現代轉化”學術研討會(hui) 舉(ju) 行

來源:主辦方

時間:西元2021年11月1日


2021年10月30日,“中國傳(chuan) 統契約觀念現代轉化”學術研討會(hui) 在山東(dong) 大學中心校區知新樓舉(ju) 行。會(hui) 議由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山東(dong) 省圖書(shu) 館、《當代儒學》編輯部聯合主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傳(chuan) 統契約觀念現代轉化”課題組承辦,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來自哲學、政治學、倫(lun) 理學、法學等學科領域的12位學者與(yu) 會(hui) ,圍繞契約觀念與(yu) 儒家倫(lun) 理等道德哲學及倫(lun) 理學問題,契約觀念與(yu) 現代國家構建、社會(hui) 正義(yi) 等法哲學、政治哲學問題,古今中西契約觀念的異同、中國契約觀念的傳(chuan) 統思想資源及其哲學闡釋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首先,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黃玉順教授致辭。他從(cong) 會(hui) 議的主題詞切入,指出要明辨“中國傳(chuan) 統契約觀念”並不是“現代契約觀念”,然而正因如此,才需要進行“現代轉化”;所以,這次會(hui) 議的宗旨是“將中國本土的契約觀念從(cong) 一種前現代的觀念形態轉化為(wei) 一種現代性的觀念形態”,即尋求“契約觀念的現代性訴求的中國化表達”;對於(yu) 當今儒家來說,就是用儒家話語來建構一種現代性的契約論,即建構“儒家契約論”。


隨後,會(hui) 議展開了四場研討。



在上午的研討中,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甘紹平研究員闡述了契約倫(lun) 理的個(ge) 體(ti) 性、理性、普適性的特征,並歸納出契約倫(lun) 理的思維定勢,即任何道德原則、道德要求、道德內(nei) 容,都必須經曆基於(yu) 一種不偏不倚的視角的理性契約的驗證,才能獲得普遍有效適用的資格。山東(dong) 大學謝文鬱教授分析了西方聖約和中國禮約的差異,進而指出中國的禮約可以彌補西方現代契約論所存在的無法應對情感訴求、無法解決(jue) 代際正義(yi) 等理論盲點。東(dong) 南大學卞紹斌教授梳理了從(cong) 康德到羅爾斯的契約論進路,特別闡明了康德“原初契約”所確立的法權狀態,以及承接康德的羅爾斯基於(yu) “原初狀態”設計的良序社會(hui) 。清華大學任劍濤教授指出,不論古代的民間契約,還是傳(chuan) 統的約定俗成思想,都限於(yu) “立契為(wei) 約”,而不足以支撐立憲民主政體(ti) 的契約體(ti) 係。所以,從(cong) 傳(chuan) 統中發現契約觀念與(yu) 製度建構的資源值得鼓勵,但從(cong) 傳(chuan) 統中直接導出立憲契約的嚐試,則很難成功。



在下午的研討中,山東(dong) 社科院塗可國研究員指出,傳(chuan) 統中國傳(chuan) 統雖然缺乏西方的社會(hui) 契約理論,但是應當結合中國現實進行理性的思考,其中一個(ge) 重要向度就是深入探究人與(yu) 契約之間的關(guan) 係,推動契約與(yu) 人的良性互動。山西社科院宋大琦研究員對中國春秋盟誓和英國大憲章進行了比較分析,指出一方麵不應神話大憲章,另一方麵也應看到春秋盟誓的契約性質;華東(dong) 師範大學惠春壽副教授分析指出,不論以功利主義(yi) 、還是以非功利主義(yi) 來定義(yi) 墨子的思想都是不恰當的,應引入契約論作解,並提出墨子思想是一種契約至上主義(yi) 。廈門大學謝曉東(dong) 教授認為(wei) ,以孔子為(wei) 代表的早期儒家與(yu) 以老子為(wei) 代表的道家分別對應於(yu) 當代政治哲學中的至善主義(yi) 與(yu) 價(jia) 值中立性,進而以“無為(wei) ”為(wei) 中心闡釋了價(jia) 值中立的“道家自由主義(yi) ”。同濟大學陳暢副教授通過分析個(ge) 體(ti) 與(yu) 親(qin) 親(qin) 的張力,指出良知學從(cong) 倫(lun) 理道德層麵過渡到社會(hui) 政治層麵存在困難,而劉宗周和黃宗羲對良知學的改造才解決(jue) 了這個(ge) 問題;重慶文理學院胡驕鍵副教授指出,宋代鄉(xiang) 約是儒學通過契約的方式而實現鄉(xiang) 村自治的一種實踐,這對中國建構現代鄉(xiang) 村社會(hui) 具有很大的啟發。山東(dong) 大學郭萍副研究員通過分析西方社會(hui) 契約論的貢獻與(yu) 局限,指出以契約為(wei) 範型建構現代政治共同體(ti) ,根本是由現代生活方式造就的,即“俗成”的;而“約定”的基本原則就是“群己權界”。

 


研討結束後,郭萍向所有參會(hui) 學者表達了誠摯的感謝。 


學者們(men) 基於(yu) 不同學科、不同視角的分析和探討,極具思想衝(chong) 擊力,雖然在觀點、思路上存在分歧,卻也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識,如契約觀念是現代製度文明的一個(ge) 必要的工具性觀念,具有重大意義(yi) ;進行中國契約理論的探索任重道遠,需要多學科的協作,共同促進中國傳(chuan) 統契約觀念的現代轉化。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