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偉時】儒家是憲政主義嗎?——簡評秋風的孔子論

欄目:批評爭鳴
發布時間:2011-06-24 08:00:00
標簽:
袁偉時

作者簡介:袁偉(wei) 時,男,西元一九三一年生,廣東(dong) 興(xing) 寧人。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著有《中國現代哲學史稿》《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與(yu) 人物》《路標與(yu) 靈魂的拷問》等。主編《現代與(yu) 傳(chuan) 統叢(cong) 書(shu) 》《荒原學術文叢(cong) 》《牛虻文叢(cong) 》等。




    近年興(xing) 起的“國學”熱,是中國思想文化走向多元的重要現象。現代社會(hui) 的思想文化領域應是多元、自由的,公民自由自在地選取和發展自己的愛好,各適其適。
    
    孔子是偉(wei)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這是多數學者的共識。學者們(men) 要重新闡釋某個(ge) 曆史人物,必須嚴(yan) 格遵循公認的學術規範,不能肆意歪曲曆史為(wei) 己所用,否則,炮製出來的東(dong) 西很可能是忽悠讀者的泡沫。
    
    近幾年,秋風兄熱衷捧孔子。把“自由”、“平等”、“憲政”和“自由學術”、教育乃至“社會(hui) ”的“創造者”等等金箔往孔子臉上貼,信誓旦旦地說:這就是如假包換的真孔子;“中國人必須回到儒家”!這些前無古人的新裝,在下閱後疑竇叢(cong) 生。
    
    應該首先說明,這與(yu) “托古改製”無關(guan) 。清季末年,興(xing) 起一股西學中源的思潮,把現代學術文化說成是中國固有的東(dong) 西,“鄉(xiang) 校”是議會(hui) 的起源,民本就是民主,墨學是現代科學的由來,“禮失求諸野”。這種牽強附會(hui) 的東(dong) 西,受到嚴(yan) 複批評後,梁啟超承認這不過是“為(wei) 俗人說法”。當時的先驅者這樣做,確實是“托古改製”,為(wei) 國人尚未熟悉的科學與(yu) 民主開路;但客觀效果不佳,已被他們(men) 擯棄。時移勢易,21世紀的中國人早已超越了大清帝國臣民的蒙昧,用儒學或“禮治”滲入憲政,在清晰的憲政原則中,一杠子插入“儒家紳士治理”,與(yu) 19世紀先驅用心良苦的“托古改製”風馬牛不相及。
    
    其次,這也與(yu) “六經注我”無關(guan)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創建自己的思想體(ti) 係,通常廣泛利用前賢的思想資源,闡釋自己獨特的思想成果。我們(men) 在陸九淵、王陽明和熊十力等人的身上就看到這樣的鋒芒。不同讀者會(hui) 從(cong) 這些文字中作出不同的價(jia) 值判斷,但通常不會(hui) 追究其曆史真實性。
    
    問題在於(yu) 秋風兄一再表明,自己的有關(guan) 文章和書(shu) 籍才是真正還原了孔子和儒家。曆史不是可以讓廚師隨意加工的麵團。既然號稱史學,包括筆者在內(nei) 的讀者,就有權按照史學的要求鑒別其真偽(wei) 。
    
    再次,不言自明,這不是要不要繼承傳(chuan) 統文化之爭(zheng) 。為(wei) 了證明秋風兄的造像虛假,筆者引用了好些與(yu) 秋風兄論點相左卻為(wei) 曆代儒門弟子津津樂(le) 道的史料;這不是筆者對孔子的全麵論述,更不等於(yu) 要全盤否定孔子。篇幅所限,無法求全。
    
    以下特掇拾秋風兄高論,供有興(xing) 趣的讀者把玩,並略加評點如下。

    第一.必須回到儒家嗎?

    “中國人必須回到儒家。這是無可逃避的命運。如果不回到儒家,中國就沒有自我,因為(wei) 中國沒有靈魂。中國也不會(hui) 具有主體(ti) 性,這種主體(ti) 性必以精神的自主為(wei) 根本。這靈魂就是儒家。”(秋風:《儒家憲政民生主義(yi) 》)
    
    “中國當然要現代化,但健全的現代化過程必須確保國民的主體(ti) 性。這個(ge) 具有主體(ti) 性的國民是由其共同的文化所界定、塑造的,而這共同的文化,隻能是傳(chuan) 統文化。”(秋風:《尊重孔子,現代化才有意義(yi) 》)
    
    簡評:“主體(ti) 性”是新左派二十年來叫得震天價(jia) 響的口號;其內(nei) 涵之一是反對“文化殖民”、“文化侵略”;調動民族主義(yi) 情緒,築起一道高高的防火牆,讓人們(men) 活得安安穩穩。如此安邦妙計,焉能不榮寵有加!
    
    秋風兄不是新左派;今日跟在馬後搖旗呐喊,不失為(wei) 新的文化奇景。
    
    一個(ge) 全稱判斷:“中國人必須回到儒家。這是無可逃避的命運。”霸氣逼人!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不願回到儒家的中國人多如牛毛。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漢族中也比比皆是。“必須”雲(yun) 雲(yun) ,是法律強製,還是意識形態強製?秋風兄口口聲聲否定意識形態,又說這是不能丟(diu) 棄的“靈魂”。現代公民的靈魂是自由思想、獨立精神;至於(yu) 具體(ti) 的文化取向各各不同,容不得別人幹涉。一個(ge) 現代國家,要是有靈魂的話,那就是自由、民主、法治成為(wei) 多數公民的共識並轉化為(wei) 不可侵犯的規則(製度)。把一個(ge) 流派的文化,說成是國家的靈魂,冀圖在搶占道德製高點的同時,形成意識形態強製(盡管秋風兄口頭上反對意識形態),非常可怕。小民實在不懂“必須回到儒家”的指令,是不是在製造新的意識形態恐怖?假如一個(ge) 公民拒絕儒家的“三綱六紀”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堅持自由思想、獨立精神就是自己的靈魂,要不要挨批判乃至蹲大牢?
    
    稍加考察,“隻能是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前提,就值得斟酌。1935年,國民黨(dang) 中宣部操縱十位教授發表《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高喊:“中國在文化的領域中是消失了;中國政治的形態、社會(hui) 的組織和思想的內(nei) 容與(yu) 形式,已經失去了它的特征。由這沒有特征的政治、社會(hui) 和思想所化育的人民,也漸漸的不能算是中國人。”這是為(wei) 國民黨(dang) 、蔣介石威權統治造勢的。76年過去了,謝天謝地,中國人仍然熙熙攘攘活躍在地球的各個(ge) 角落。不加論證,就確定這個(ge) 前提,隻能讓人搖頭歎息。
    
    即使是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什麽(me) 一定是儒家呢?邏輯跳躍,無視現實。須知知識階層中曆來有不少人迷醉老莊,禪修更是至今仍然受到熱烈追捧的風尚。
    
    這是現代思想文化製度與(yu) “必須回到儒家”的文化專(zhuan) 製體(ti) 製的對決(jue) ,我輩不敢等閑視之。

    第二.此封建類同彼封建?

    “美國一位史學家湯普遜曾說:‘封建製度可能是人們(men) 的頭腦所能想出的最合適的政體(ti) 。’我同意這句話。中國曆史上,建立了經典封建製的姬周王朝,持續八百年,為(wei) 時最久。這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證實了封建製的精妙。而第一個(ge) 現代憲政國家——英格蘭(lan) 的憲政製度,正是封建治理之道實現新生轉換的結果。”(秋風:《你可能不認識的孔子》)
    
    簡評:西周封建製約在前11世紀至前771年;西方的封建製則從(cong) 8世紀到14世紀。兩(liang) 者遠隔萬(wan) 裏,相距千年。
    
    西方的封建製,有神權和王權的對立,有法治傳(chuan) 統,議會(hui) 傳(chuan) 統,城市自治的傳(chuan) 統,貴族和自由民享有種種自由,如此等等,孕育出現代自由、民主、法治、憲政社會(hui) 和現代科學技術。
    
    西周的封建製沒有衝(chong) 破血緣宗法羈絆,影響所及,後來的中國傳(chuan) 統社會(hui) ,君師合一;行政與(yu) 司法合一;儒家的三綱六紀轉化為(wei) 代代相傳(chuan) 的律例;家族吞噬個(ge) 人,父母、祖父母在,不準“別籍異財”——個(ge) 人的自由和財產(chan) 權全為(wei) 宗法關(guan) 係排除;除個(ge) 別獨立特行之士和個(ge) 別社會(hui) 矛盾尖銳的時期外,儒生整體(ti) 上是最高統治者的馴服工具和文學侍從(cong) 。結果是推動傳(chuan) 統社會(hui) 向現代社會(hui) 轉型的積極因素剝奪殆盡,中國社會(hui) 轉型舉(ju) 步維艱,轉型時期之長,世所罕見!
    
    把兩(liang) 者混為(wei) 一談,有如指狗熊為(wei) 貓熊!如此論證,夫複何言!

    第三.孔子是自由平等的先驅?

    “阿克頓爵士說過,封建製是自由的,但有一個(ge) 與(yu) 生俱來的缺陷:等級製。孔子堅持複禮,也即堅守封建的自由。但他也清楚地意識到禮製的等級性,他已經注意到有人利用強勢地位強製他人。因而,孔子同時提出仁的理念,把所有人置於(yu) 一般的人的地位,從(cong) 而,自由的人也獲得了普遍的平等。” (秋風:《你可能不認識的孔子》)
    
    簡評:孔子,您居然成為(wei) 自由、平等的先驅!哈哈,多麽(me) 偉(wei) 大!
    
    可惜,您的崇拜者舉(ju) 證能力太薄弱了!
    
    他提出的主要論據,是您提出的仁,並引用《中庸》的話:“仁者人也”;且說“從(cong) 而自由的人也獲得了普遍的平等。”
    
     可是《中庸》那句話全文引下來是:“仁者人也,親(qin) 親(qin) 為(wei) 大。” 原意是仁也要按親(qin) 疏分等級,何來平等?至於(yu) 孔子和後來的儒家堅持等級,排斥平等的言行俯拾皆是,不再征引。

    第四.孔子不主張“尊卑等級製”?

    “當然,人們(men) 立刻會(hui) 提出兩(liang) 句話,證明孔子或者儒家堅持等級製。首先是《論語》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通常標點為(wei)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意思當然是鼓吹愚民政策。但其實,這句話應標點為(wei)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為(wei)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秋風:《你可能不認識的孔子》)
    
    簡評:這是前人早就玩過的手法。利用中國傳(chuan) 統書(shu) 簡沒有標點的弱點,固然可以逞口舌之快,但經不起曆史事實的檢查:
    
    孔子不是說過“唯上智與(yu) 下愚不移”嗎?既然如此,何必知之?他也說過“小人學道則易使也。”(《論語·陽貨》)這表明“知之”與(yu) “不可使知之”一樣,都是讓卑下者不要侵犯尊卑等級製度。這才是關(guan) 鍵所在。
    
    再看看他的行動吧:《左傳(chuan) 》昭公二十九年,晉國鑄刑鼎,孔子堅決(jue) 反對:“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何業(ye) 之守?貴賤無序,何以為(wei) 國?”法律不應該鑄在鼎上明文公布,否則,老百姓就不會(hui) 老老實實尊貴,嚴(yan) 格遵守貴賤秩序。這是地地道道的愚民術,孔子可謂言行一致;而且順手一巴掌,打了亂(luan) 說他提倡平等的人一個(ge) 大耳光。

    第五.儒家就是憲政主義(yi) ?

     “中國曆史上形成的第二種憲政主義(yi) 指向的製度形態是董仲舒-漢武帝時代形成的士大夫與(yu) 皇權共治體(ti) 製。這裏至少存在三種共治製度:士人政府與(yu) 皇權共治;社會(hui) 與(yu) 政府共治;德治與(yu) 刑治並存。”(秋風:《儒家憲政民生主義(yi) 》)

    簡評:確立三綱,是董仲舒對儒家的一大貢獻。他說:“君臣父子夫婦之義(yi) ,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wei) 陽,臣為(wei) 陰;父為(wei) 陽,子為(wei) 陰;夫為(wei) 陽,妻為(wei) 陰。”(《春秋繁露·基義(yi) 》)又說:“王道之三綱,可求於(yu) 天。”(同上)三綱的基本含義(yi) 是卑下者對上的絕對服從(cong) ,等級絕對不能逾越;董仲舒說這是不可抗拒的天意。因此,什麽(me) 平等啦,共治啦,統統是廢話!這下秋風兄可慘了,董子連一點臉麵都不給啊!
    
    更好玩的是秋風兄認定這是“憲政主義(yi) ”!憲政的核心是保護人的自由,手段是分權製約和堅持民主、法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美國政治學家麥基文認為(wei) :“憲政的實質,是政府權力和獨立的法院審判權的平衡,美國憲政的根源可經由英格蘭(lan) 曆史而追溯至古代羅馬。”法國大革命宣布的“凡權利無保障和分權未確立的社會(hui) ,就沒有憲法。”(《人權和公民權宣言》1789年)更是政治學的常識。中國自古至19世紀,行政權和司法權都是統一的。這個(ge) 國情,路人皆知。獨尊儒術的漢武帝也是不留情麵的主兒(er) ,一句話就把董仲舒送進大牢,差點掉了腦袋!嗬嗬,憲政主義(yi) 的影子在哪裏呢?這樣的“共治”值幾分錢?
    
    
    第六.禮治保障自由?

    “禮治就是自由的保障。”(秋風:《你可能不認識的孔子》)
    
    簡評:看看孔子執政時為(wei) 人樂(le) 道的政績,就知道禮治是什麽(me) 一回事了。
    
     “孔子攝相事,……(魯公)會(hui) 齊侯夾穀,……齊有司趨而進曰:‘請奏宮中之樂(le) 。’景公曰:‘諾。’優(you) 倡侏儒為(wei) 戲而前。孔子趨而進,曆階而登,不盡一等,曰:‘匹夫而營惑諸侯者罪當誅!請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異處。”(《史記·孔子世家》)演員表演了孔子不喜歡的節目,就要“手足異處。”孔子沒錯,因為(wei) 他堅持的是禮治,不過與(yu) 自由不搭界!
    
    《荀子·宥坐》:“孔子為(wei) 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孔子曰:……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yu) 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辟而堅,三曰言偽(wei) 而辯,四曰記醜(chou) 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yu) 人,則不得免於(yu) 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孔子加給少正卯的五條罪狀中,除了第一、二條,所謂心險、行辟難於(yu) 界定的罪行外,後三條都是言論罪。說孔子是摧殘言論自由的先驅,可謂有根有據。何況他早就說過:“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論語·為(wei) 政》)一個(ge) 有言論,有行動,容不得不同意見的人,何來“自由的保障”?
    
    此事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有明文記載:“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誅魯大夫亂(luan) 政者少正卯。”其他史料中也言之鑿鑿。要想一筆抹殺,難!

    第七.“皇權不下縣”就是憲政結構嗎?

    “漢武帝之後就出現了皇權不下縣,在秦的時候可不是皇權不下縣,皇權統治到每一個(ge) 人,在漢武帝之後,其實中國就是一個(ge) 在某種意義(yi) 上的憲政主義(yi) 的體(ti) 製,……叫做‘共治體(ti) 製’,士大夫和皇權共治體(ti) 係,這就是雙元的權威,使憲製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根據這樣的分析,中國的本身的憲製已經有了明顯的憲政主義(yi) 的色彩。”(秋風:《在儒家傳(chuan) 統中發掘憲政資源》)
    
    簡評:與(yu) 農(nong) 耕自然經濟相適應,直至大清帝國,政權一般僅(jin) 設置到縣一級;縣以下是宗族統治,與(yu) 政權直接連結,形成中國特色的宗法專(zhuan) 製製度,從(cong) 宮闕到基層社會(hui) ,基本骨架是儒家的三綱體(ti) 製。這是一元化的專(zhuan) 製社會(hui) ,沒有什麽(me) 二元結構。謂予不信,請看著名的有典型意義(yi) 的族規:
    
    曲阜《孔氏族規》:“忤逆父母,淩辱尊長及縱容妻妾辱罵祖父母、父母……笞責三十……至大反常,處死,不必稟呈致累官長。大盜,亦家法處死。” “禁止訴訟”。

    宋代司馬光製定的《司馬氏居家雜儀(yi) 》:
    
    “凡諸卑幼,事無大小,毋得專(zhuan) 行,必谘稟於(yu) 家長。
    
    凡為(wei) 子為(wei) 婦者,毋得蓄私財。俸祿及田宅所入,盡歸之父母舅姑。當用則請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與(yu) 。”“若以父母之命為(wei) 非,而直行己誌,雖所執皆是,猶為(wei) 不順之子”。
    
    依靠儒家的三綱,宗族統治是專(zhuan) 製政權的直接延伸,保護公民自由,隻是秋風兄的相像。
    
    第八.孔子創造了“會(hui) 社”與(yu) 民間教育?

    “在春秋戰國時代,由於(yu) 工商業(ye) 的力量不夠強大,沒有有效組織起來,並沒有發展出歐洲的‘市民’社會(hui) 。萬(wan) 幸的是,有孔子,有孔子創造的學術和教育,中國出現了另外一個(ge) 社會(hui) ,這就是儒者、士人組成的會(hui) 社。在此後兩(liang) 千多年曆史中……他們(men) 構成了一股憲政主義(yi) 的力量。” (秋風:《在儒家傳(chuan) 統中發掘憲政資源》)
    
    簡評:時至二十一世紀,大約沒有幾個(ge) 人相信“天不生仲尼,萬(wan) 古如長夜”。可能秋風兄是個(ge) 例外。他認為(wei) ,孔子以前中國沒有教育,沒有學術,也沒有社會(hui) 。
    
    老子是孔子謙恭請益的師長,一部《老子》,至今仍被海內(nei) 外學者推許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思想文化的重要源頭。秋風兄卻滿臉不屑,斥之為(wei) 縱橫家言,被踢出學術榜。
    
    
    中國教育是不是孔子創造的?
    
    《左傳(chuan) ·襄公三十一年》 :“鄭人遊於(yu) 鄉(xiang) 校,以議執政。然明謂子產(chan) 曰:‘毀鄉(xiang) 校,何如?’子產(chan) 曰;‘何為(wei) ?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也:大決(jue) 所犯,傷(shang) 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jue) 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子產(chan) 比孔子早生幾十年。他執政的時候就有學校了,而且人們(men) 可以在其中議政,似乎有點公民社會(hui) 的味道了。即使是民間教育,也很難說就是孔子創造的;與(yu) 孔子同時的少正卯就是與(yu) 孔子競爭(zheng) 的民間教育家。
    
    順便說說,秋風兄認為(wei) 中國“在戰國以後開始出現了政府”。(同上)
    
    孔子是春秋時代的人,做大司寇,是不是政府?據《史記》記載,西周建立初期,康叔就做過司寇,那是民間社會(hui) 還是政府?
    
    那麽(me) ,孔子卻是創造了足以成為(wei) “憲政主義(yi) 力量”的“另外一個(ge) 社會(hui) ”嗎?
    
    自古以來,都有一些耿介之士,或是“上不臣天子,下不友諸侯”,或是“從(cong) 道不從(cong) 君”,傳(chuan) 承浩然正氣,千祀不墜。不過,這些是高山仰止的奇士,並沒有形成一股足以牽製皇權的強大力量,更不用說與(yu) 之共治了。有時社會(hui) 危機尖銳,有過反抗的群體(ti) ;但往往事過境遷,就煙消雲(yun) 散了。個(ge) 別朝代相權較大,但皇權絕對專(zhuan) 製的基本格局未變,宰相的權力是皇帝授予的,多數時候可以隨時收回,大臣和宰相隨便被殺戮的並不罕見。至於(yu) 被秋風描繪為(wei) 已組成民間會(hui) 社——公民社會(hui) 的士階層,也是不給秋風爭(zheng) 氣的群體(ti) 。在儒學熏陶下,他們(men) 恭順成性,絕大多數心甘情願俯伏在皇帝腳下,除了醇酒、美女為(wei) 伴的雅集,聞黨(dang) 色變。“憲政主義(yi) 力量”雲(yun) 雲(yun) ,真不知從(cong) 何談起!

    第九.董仲舒和康有為(wei) “最偉(wei) 大”?

    “在19世紀最後幾年,康有為(wei) 第一個(ge) 係統地形成了現代建國方案——— 現在看來,這是最為(wei) 健全、完整的方案,中國人也曾在構建民主政體(ti) 與(yu) 保持固有傳(chuan) 統之間努力保持平衡。”(秋風:《尊重孔子,現代化才有意義(yi) 》,董仲舒和康有為(wei) 是“孔子之後,中國曆史上最偉(wei) 大的人物。他們(men) 是真正的儒家。”(秋風:《自由的孔子》)

    簡評:康有為(wei) “第一個(ge) 係統地形成了現代建國方案”?在康有為(wei) 還不知新學為(wei) 何物或剛剛開始接觸新學的十九世紀70—80年代,已經有好些仁人誌士在探索和提出建設現代國家的方案。這是中國近代思想史眾(zhong) 所周知的事實。翻翻鄭觀應的《盛世危言》吧,這是不是健全、完整的現代建國方案?“第一個(ge) ”不是隨便可以說的。“說有容易說無難。”這是認真做過曆史研究的學者的經驗總結。

    秋風兄還稱董仲舒和康有為(wei) 是孔子之後兩(liang) 個(ge) 最偉(wei) 大的人物。以康有為(wei) 來說,秋風兄可能不太了解有關(guan) 的研究成果。

   他推動戊戌變法有功;但由於(yu) 他的莽撞,由於(yu) 他的政治幼稚病,這次變法被斷送了。

   他的所謂公車上書(shu) ,已經證明是造假,而且此公造假成性。

   在他家長式的領導下,保皇會(hui) 走到破產(chan) 邊緣。

   戊戌政變後,梁啟超已經取代他成為(wei) 這一流派的思想領袖。

   他言行不一,早為(wei) 包括不少他的信徒在內(nei) 的眾(zhong) 人詬病。

   1909年,著名教育家、廣東(dong) 士紳劉士驥因為(wei) “為(wei) 國不黨(dang) ”,堅決(jue) 不肯將自己募集的“振華公司”的股金交給他支配,居然被他派人暗殺,留下一筆沒有償(chang) 還的血債(zhai) !

    說到“建國綱領”,《大同書(shu) 》是康有為(wei) 的最高綱領。他規定:大同之世“用器精,可以詗(xiong刺探)察人之行事,令人難惰、難偷、難詭,令人驚猶鬼神之在左右,使人不敢為(wei) 惡,則善行自進。”“大同之世,自發至須眉皆盡剃除,五陰之毛皆當剃落……故一毛盡抜,六根清淨。”這樣整天受監控,全身要剃光的生活,我輩無法消受,還是留給吹捧他“最偉(wei) 大”、“係統地形成了現代建國方案”的人去享用吧。

    第十.憲政與(yu) 儒學到底是何關(guan) 係?

    “台灣其實從(cong) 來沒有過什麽(me) 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在蔣氏父子執政期間對中國的傳(chuan) 統文化始終是采取很強的保護措施的,可是實現了憲政。日本也是這樣的,韓國也是這樣的,都沒有試圖摧毀儒家再建立憲政製度。”(秋風:《在儒家傳(chuan) 統中發掘憲政資源》)

    簡評:台灣的憲政是兩(liang) 蔣父子整天把子曰、詩雲(yun) 掛在嘴邊得來的嗎?不知秋風兄有沒有讀過胡適、傅斯年、雷震、殷海光等人的傳(chuan) 記和後期著作,有沒有涉獵過台灣民主運動史?看過胡適的墓誌銘嗎?一個(ge) 嚴(yan) 肅的學者不應褻(xie) 瀆這些把自由思想帶到台灣的先驅和那裏前仆後繼的啟蒙者。兩(liang) 蔣政權對思想犯——盜火者的鎮壓血淚斑斑,墨跡無法掩蓋血跡!思想變革是社會(hui) 轉型的先導。蔣介石貶斥、阻擋新文化運動,“以民族思想為(wei) 第一”(《中國之命運》),意在鞏固自己的威權統治。值得秋風兄為(wei) 之喝彩嗎?

    君知否:日本的憲政是1945年戰敗後才真正實現的;1889年後日本有憲法無憲政的曆史,導致中國平添2000餘(yu) 萬(wan) 冤魂。讀過天皇和明治政府的《幼學綱要》、《教育敕語》和《軍(jun) 人敕諭》嗎?灌輸儒家道德,“忠孝為(wei) 本”、“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是他們(men) 屠殺中國人的重要思想支柱!

    老朽愚魯,不當妄言。然茲(zi) 事體(ti) 大,不敢緘默。冒犯之處,敬請原諒!



                          2011年5月23日星期一

                      原載《南方周末》2011-6-23 E31—3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