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溫海明作者簡介,溫海明,男,西元一九七三年生,福建三明人,美國夏威夷大學比較哲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著有《周易明意》《道德經明意》《比較境遇與(yu) 中國哲學》《儒家實意倫(lun) 理學》、Confucian Pragmatism as the Art of Contextualizing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World、Chinese Philosophy等著作;主編《易經明解》等。 |
絕世華章 天縱豪雄
——痛悼朱高正先生
作者:溫海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山東(dong) 省泰山學者)
時間:西元2021年10月27日
朱高正先生
10月22日夜裏,收到國際易學聯合會(hui) 前會(hui) 長孫晶先生轉告的朱高正先生離世的噩耗,我正在尼山聖湖書(shu) 院與(yu) 學生們(men) 討論大畜卦上九爻辭,當場無法掩飾自己的悲痛之情,連學友們(men) 的提問也無法聽清,沒法想象一直期待重回祖國大陸的朱先生,今後再也回不來了。
講完課,迷迷糊糊走出書(shu) 院,跟朱先生的親(qin) 人和好友們(men) 通話,在電話裏,兩(liang) 岸三地的親(qin) 友們(men) 一起放聲慟哭,有些師友已經擺起靈堂,放著哀樂(le) ,或者帶著學生們(men) 一起祭奠。尼山的聖湖邊上,深秋的夜透著徹骨的寒意,一群學生知道我神情恍惚,緊緊跟隨我,在湖畔緩緩散心,同情著我的哀慟。
很多師友特地過來陪我一起排遣先生離世的苦痛,不斷勸導我,大家一起回憶和朱先生對酒當歌的往日情形,他酒量驚人,一生豪爽,樂(le) 天知命,同四海師友一起縱情歡歌,從(cong) 來都是他在人間生活豪氣衝(chong) 天的底色。
這次講習(xi) 班的主題是“易學與(yu) 中西哲學”,朱先生是當代屈指可數的易學大家之一,更是打通易學與(yu) 中西哲學的先驅和前輩,他長期擔任國際易學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為(wei) 兩(liang) 岸的易學交流和發展做出過極其重要的貢獻。他高中時開始愛好《周易》,激發了他一生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熱忱,自發組織“易興(xing) 複華會(hui) ”。在德國讀博期間,他因閱讀衛禮賢德譯本《周易》而深感震撼,通過德文的翻譯和解釋,他才對《周易》經傳(chuan) 文有了深入和清晰的理解,真正領悟了《周易》中極其深邃的哲學思想。
朱老師曾叮囑,衛禮賢運用宋明理學來翻譯和解釋《周易》,所以有些地方非常值得當代易學家們(men) 認真推敲和討論,這項工作我和學生們(men) 一直在做,也總是期待朱老師再來大陸的時候,能夠帶著學生們(men) 與(yu) 他推敲討論衛禮賢譯本的相關(guan) 問題。可是如今陰陽兩(liang) 隔,討論衛禮賢《周易》翻譯之絕學,尤其是想要領略朱先生精熟地比較德譯本與(yu) 英譯本得失之洞見,已經再也沒有機會(hui) 了,不禁悲傷(shang) 難抑。
10月23日上午,我帶學生們(men) 學習(xi) 朱高正先生的周易著作《易經白話例解》《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傳(chuan) 通解》,通過領讀張岱年先生、任繼愈先生、朱伯崑先生的序言,學生們(men) 理解易學前輩們(men) 的不同觀點,更好地理解朱先生強調學易必須領會(hui) “太極思維”的重要性,從(cong) 而通達易道、繼承聖學。
朱先生的易學思想立足於(yu) 孔子易傳(chuan) ,發揮儒家解易的人文主義(yi) 傳(chuan) 統,把卦與(yu) 卦象、卦辭與(yu) 爻辭視為(wei) 一個(ge) 統一的整體(ti) ,每卦體(ti) 現一個(ge) 中心觀念,並貫通於(yu) 各爻之中,以此闡明六十四卦所蘊涵的人生哲理。朱伯崑先生說他的易學“匯通中西,融合古今,開物成務,以前民用”;張岱年先生說他的易學“兼宗漢宋易學,務求卦爻本旨,析疑釋滯,深入淺出,可謂得其要領者矣”。
朱高正先生認為(wei) ,“《周易》不愧為(wei) 兩(liang) 千年來曆代知識菁英對話之論壇與(yu) 焦點”,所以中華學人都應該學習(xi) 《周易》。他一生闡揚易道,從(cong) 未懈怠。他的著作直解經文,卻嚴(yan) 守《易傳(chuan) 》解經之體(ti) 例,以求通為(wei) 要,不做繁瑣的訓詁考證,幫助讀者直接領悟《周易》思想的精髓。
我關(guan) 於(yu) 朱高正先生易學的講解以旅卦作結,結合旅卦的卦爻辭,與(yu) 大家分享他關(guan) 於(yu) 旅行的智慧,也是他一生旅行的經驗總結。朱高正先生的一生,可謂在兩(liang) 岸之間穿梭旅行,雖然他離開了我們(men) ,但他的精神之旅仍然沒有停止,他從(cong) 少年時代樹立的“振興(xing) 易學,再造中華”的偉(wei) 大誌向,已然為(wei) 新一代學人所繼承發展,共同再造中華文脈。
朱高正先生是南宋大儒朱熹二十六代孫,一九五四年出生於(yu) 台灣省雲(yun) 林縣,台灣大學法律係畢業(ye) ,德國波恩大學哲學博士。朱先生對東(dong) 、西方兩(liang) 座學術高峰──《周易》與(yu) 康德哲學——皆有極為(wei) 精深的造詣。其易學著作《易經白話例解》一九九八年在大陸獲得“國家圖書(shu) 獎”,另一部著作《周易六十四卦通解》被《書(shu) 目季刊》評為(wei) 義(yi) 理派三部代表作之一,與(yu) 《程氏易傳(chuan) 》《周易本義(yi) 》並列。
楊慶中先生《二十世紀易學哲學史》一書(shu) ,將朱先生列為(wei) 二十世紀壓軸的易學大家。朱先生用德文寫(xie) 的有關(guan) 康德的著作,被權威哲學刊物《康德研究季刊》(Kant–Studien)評為(wei) 當代研究康德哲學四種必備著作之一。朱先生曾在北京大學講授康德哲學,並由北大出版社出版《朱高正講康德》一書(shu) 。
朱先生一生都效法先祖朱熹,以弘揚聖人之道為(wei) 誌。他著述宏富,主要有兩(liang) 個(ge) 係列,一個(ge) 係列是對中國傳(chuan) 統哲學經典思想的解釋和闡發,如《周易六十四卦通解》《近思錄通解》《傳(chuan) 習(xi) 錄通解》《四書(shu) 精華階梯》《從(cong) 康德到朱熹──白鹿洞講演錄》等;一個(ge) 係列是對現代中國命運的思考和解決(jue) 之道,如《現代中國的崛起》《中華文化與(yu) 中國未來》《允執其中──朱高正六十自述》等。
從(cong) 他身上,人們(men) 可以對從(cong) 孔子開始,經朱熹發揚,曆經二千五百多年生生不息的聖人之道感同身受,他以孔子和朱子為(wei) 榜樣,“造次必於(yu) 是,顛沛必於(yu) 是”地弘揚聖人之道,可以說是持秉“允執厥中”精神的儒家士人。他認為(wei) ,今天的學人應該深入學習(xi) 和思考孔子《易傳(chuan) 》對易學作出的巨大貢獻,這是儒家哲學思想的核心內(nei) 容,因為(wei) 《易傳(chuan) 》拓展了《論語》的哲學思想,使得孔子思想能夠擺脫西方哲人如黑格爾那樣的誤讀。
他在德國留學,對康德哲學深造有得,一生都致力於(yu) 康德與(yu) 《周易》思想的溝通和對話。2018年世界哲學大會(hui) 的時候,他在“易學與(yu) 比較哲學圓桌會(hui) 議”上主講的題目就是康德與(yu) 《周易》關(guan) 於(yu) 革命思想的比較。在他的感召和努力下,再造易學被推動為(wei) 複興(xing) 傳(chuan) 統文化的一個(ge) 重要維度,也為(wei) 儒家哲學思想進一步世界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2018年8月,朱高正先生在世界哲學大會(hui) 分論壇發言】
近十年來,朱先生和我受筼簹書(shu) 院王維生山長邀請,多次在廈門筼簹湖畔的國學論壇相聚,日漸熟悉。之後他來京時,我常開車帶他往來於(yu) 故交老友之間,音容笑貌,恍如昨日。他曾告訴我,他相信心電感應是在德國留學時,從(cong) 法國回德國路上,突然感覺不對勁,當時正好是父親(qin) 過世的時間。回到德國家裏的時候,台灣來的越洋電話已經響了好幾個(ge) 小時。
後來發生的事情,讓他相信靈魂附體(ti) 確有其事,因為(wei) 小兒(er) 子尚誌當時居然背著手在房間裏走來走去,說話神態與(yu) 剛剛過世的父親(qin) 一模一樣,實在是不可思議。他說,可能是因為(wei) 父親(qin) 生前沒有能夠見到小兒(er) 子尚誌,所以走的時候要過來看一眼,而這一眼就從(cong) 台灣飛到了德國,可見,人的靈魂可能輕易地跨越時空,眼見為(wei) 實,不信不行。
朱先生一生為(wei) 推動《周易》研究和普及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曾任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多所著名大學的客座教授,兼任歐洲文教基金會(hui) 董事長、國際易學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等職務。他從(cong) 九十年代末開始讚助國際易學聯合會(hui) 的活動,為(wei) 國際易聯開展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國際易聯在沒有經費、沒有辦公地點的艱難條件下,靠朱先生的捐款,不斷搞活動、出書(shu) 、辦雜誌,在困境中堅持下來,可以說,對於(yu) 國際易聯的生存和發展,朱先生居功至偉(wei) 。由於(yu) 我和朱先生都曾留學域外,都把《周易》看作儒家思想和中國文化的中心,所以他把我推薦給他的好友、國際易學聯合會(hui) 孫晶會(hui) 長,他們(men) 一起提攜我做了一屆國際易學聯合會(hui) 的秘書(shu) 長兼學術部部長。
過去的幾年中,朱先生為(wei) 我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周易明意》作序推薦,為(wei) 我主編的《易經明解》(孔學堂書(shu) 局出版)一書(shu) 擔任學術顧問,參與(yu) 和支持“周易明解”群等學術活動。他曾來中國人民大學開講座,也帶我一起去北京人文研修學院、廈門筼簹書(shu) 院等地開會(hui) 講座。他總是強調大衍筮法的合理性,並作了創新性的解釋;也提出對少陰少陽理解的新見等等。
多年以來,朱先生給過我很多支持、鼓勵和幫助。我們(men) 曾籌劃2019年去德國朗宓榭教授處開會(hui) ,可惜他因為(wei) 健康原因,最後沒能和我們(men) 一起再訪德國。本來計劃一起同行的香港廖書(shu) 蘭(lan) 女士非常理解他重訪德國的心願,這對朱老師來說,可能也是終身遺憾。
人生總有很多令人遺憾的往事,比如,他曾希望和我一起去陳家溝打太極拳,一起參加安陽的周易會(hui) 議,一起重走陽明之路等等,可是我往往因為(wei) 需要授課而不能同行,如今想來非常遺憾。略感欣慰的是,今年他的一部論文集《新時代國學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即將在趙薇老師和我主編的“傳(chuan) 統文化大家談”係列叢(cong) 書(shu) (濟南出版社)當中出版。
【2017年12月,朱高正先生與(yu) 溫海明教授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易》】
朱先生對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播普及不遺餘(yu) 力,他把《周易》經傳(chuan) 背誦得滾瓜爛熟,可以說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他是政治家出身,演講充滿激情,富於(yu) 感染力,善於(yu) 迅速抓住聽眾(zhong) 的注意力。他博聞強識,古今中外的各種典故,總是信手拈來,令人佩服得五體(ti) 投地。
他不拘小節,總是放聲大笑,在他身邊,常常能夠領略到一種縱橫天下的豪氣。他是天挺人豪,一生行走江湖,豪邁無雙,義(yi) 薄雲(yun) 天,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無酒不歡,不醉不休,觥籌交錯之間,總是妙語連珠,一副歡聲笑語的快活神情。他是民進黨(dang) 創黨(dang) 元老之一,資格比當前台灣絕大多數政治人物都老。
他早年號稱台灣地區的“民主戰艦”“民主戰神”,擔任“立法委員”的時候,在立法院率先展開“全武行”而名聲大噪,後來因為(wei) 不滿民進黨(dang) 走向“台獨”而離開。九十年代後期開始,他穿梭於(yu) 兩(liang) 岸三地,推動祖國統一矢誌不移。朱先生去世之後,海外有報紙說他是“一代梟雄”,可見其影響力之巨大。
朱先生為(wei) 推動結束兩(liang) 岸隔閡三十八年的局麵做出過曆史性的偉(wei) 大貢獻。他堅決(jue) 反對“台獨”,可以說是最激進地推動兩(liang) 岸和平統一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wei) 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朱先生在1986年的關(guan) 鍵時刻,發揮臨(lin) 門一腳的作用,創建民進黨(dang) ,推動台灣民主進程,逼使國民黨(dang) 解除長達三十八年的軍(jun) 管戒嚴(yan) 統治,被公認為(wei) 推動台灣民主化的頭號功臣。
朱先生當年冒著被指控“通匪”、“資匪”的危險,推動開放大陸探親(qin) ,終使蔣經國下令結束兩(liang) 岸隔閡三十八年的局麵。朱先生自幼熱愛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堅決(jue) 反對“台獨”,因此這二十年來在從(cong) 政的道路上走得極為(wei) 曲折,卻充滿自信。他早在1995年就出版了《現代中國的崛起》,而從(cong) 2000年到2009年這十年中,在全球網絡上點擊率最高的就是“中國崛起”一詞,其點擊次數比起第二名的“伊拉克戰爭(zheng) ”還要多四倍以上,由此可見朱先生的遠見卓識。
時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的吳大猷先生,在為(wei) 朱先生這部《現代中國的崛起》作序時寫(xie) 道:“朱先生十年來一直是個(ge) 極具爭(zheng) 議性的人物,這套書(shu) 的出版,應可提供大家第一手的數據。想要了解朱先生這個(ge) 人,就一定要看他的書(shu) ;關(guan) 心國家前途的人,也非要看他的書(shu) 不可。朱先生治學之勤勉,問政之純真,在在使得筆者深信他的思想一定會(hui) 對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產(chan) 生極大的影響。”大陸海峽關(guan) 係協會(hui) 首任會(hui) 長汪道涵先生則推崇朱先生是“站在兩(liang) 岸矛盾之上的人”。
在鄧小平先生去世以後,朱先生寫(xie) 了一篇悼念文章,小平先生的親(qin) 弟弟鄧墾先生讀完之後,慨歎道:“像朱先生這麽(me) 了解我哥哥的人,就算在大陸也不多見。”朱先生一向以重建“中國文化主體(ti) 意識”、實現中國全方位現代化為(wei) 己任,全力以赴地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兩(liang) 岸三地和海內(nei) 外都產(chan) 生了非常強的文化影響力,可謂推動中華國學全球傳(chuan) 播的標誌性人物。
這幾天來,和師友們(men) 說起與(yu) 先生生前交往的點點滴滴,在大家的記憶當中,朱先生永遠是那種冬天隻穿一件單薄的襯衫,一副生龍活虎的樣子,對於(yu) 平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打太極拳,比較注重養(yang) 生的朱先生來說,大家都感慨唏噓:他走得太早了。前段時間他還發微信來,希望帶我一起去參加安陽的周易大會(hui) ,我以為(wei) 他的身體(ti) 已經基本好轉,可以考慮來大陸旅行了。
如今看來,他給師友們(men) 斷續傳(chuan) 來好轉的消息,都是他期待告訴大家的正能量,可惜長期折磨他的病魔最後還是不願與(yu) 朱先生和解,終究吞噬了心胸豁達的朱先生。他的夫人先走幾年,大兒(er) 子仰丘去年橫遭車禍離世,沒想到如今自己也沒能扛住多年病痛的折磨。實在令人扼腕歎息。
【2015年6月,溫海明、朱高正、孫晶、梅劍華、樊沁永在北京“教頭餐廳”前合影】
朱先生當“立法委員”時,幾乎每個(ge) 月跑一趟大陸,卸任後更是一年十餘(yu) 趟,而且每次都周遊五六個(ge) 城市,可以說,他一輩子都在奔波中,講學、著述不輟。他的言傳(chuan) 身教可以說是“近朱者赤,積小以高大,誌行正也”的寫(xie) 照,令晚輩們(men) 受益無窮。他為(wei) 了天下蒼生,一生乾進不息,奮鬥不止,其生機與(yu) 天地眾(zhong) 生同在。大畜卦上九象辭說“何天之衢,道大行也”,惟願朱先生之易道昌明,大行天下。
這些年來,朱老師對“一陽來複”和“生生之意”有深刻的體(ti) 驗,在廈門、成都等地開會(hui) 見到他時,他都朝氣蓬勃,對生命、生機、生意,一如他對於(yu) 兩(liang) 岸的未來,總是持樂(le) 觀的態度。有一年在廈門開會(hui) ,我們(men) 在筼簹湖岸邊漫步的時候,夜色中一艘光明透亮的船開過來,那是劃破黑暗的一道光明,朱老師和友人們(men) 說,那是一種讓黑夜之海瞬間明亮的感覺,“明意”立即顯化出來。朱先生給我的《周易明意》作序,而他的“意”,從(cong) 來都光明燦爛,永不消逝。
嗚呼痛哉,草作一聯,以致哀思:
成性存存,易道繼聖統,乾坤吟絕代華章;
行天健健,玉帛止幹戈,兩(liang) 岸悲醒世豪雄。
慟悼 朱高正先生
溫海明敬挽 辛醜(chou) 年九月廿一日
【上一篇】慟悼朱高正先生丨林安梧
【下一篇】【儒家郵報】第364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