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東海】關於知識產權和仁本體係 ——東海客廳論抄襲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21-10-28 01:58:59
標簽:仁本體係、知識產權
餘東海

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關(guan) 於(yu) 知識產(chan) 權和仁本體(ti) 係

——東(dong) 海客廳論抄襲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九月廿一日丁未

          耶穌2021年10月26日

 

知識產(chan) 權的重要,我非常尊重他人的思想產(chan) 權,如果提及他人的觀點言論,必會(hui) 注明。這是嚴(yan) 謹自律,也是愛惜羽毛和明哲保身的必須。

 

東(dong) 海民間儒者一枚,雖然自貴自重,但向為(wei) 學界輕視。如果涉嫌抄襲,不僅(jin) 身敗名裂,所有思想乃至整個(ge) 體(ti) 係都會(hui) 受到懷疑,更難取信於(yu) 天下後世。更重要的是,政治問題非政治解決(jue) 乃是馬幫持之以恒的習(xi) 慣,異議人士如果涉嫌經濟問題、男女問題及抄襲問題,無異於(yu) 自我毀滅。

 

二十多年前就有前輩諄諄提醒,二十多年來的耳聞目睹,更是讓我觸目驚心,哪敢掉以輕心哉。曾經的會(hui) 友餘(yu) 傑,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鑒。2019-4-3我在隨筆《名士一抄身名裂》中說:

 

“有一點是東(dong) 海大半輩子始終堅持的: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hui) 將他人的思想言論據為(wei) 己有,雖然自己的大量思想觀點常被他人竊據。這種嚴(yan) 謹慎重,其實是自惜羽毛。一涉抄襲,貽人口實,後患無窮,得不償(chang) 失。當年餘(yu) 傑名動天下,後來涉嫌抄襲而被人抓住把柄,名聲大壞,可謂名士一抄身名裂。類似事例很多,有誌之士切勿重蹈覆轍。”

 

不過,我對自己思想的態度有所不同,不太在乎別人襲用。多年前有名家在其新書(shu) 中襲用了我一些話語觀點。友人告知,勸我起訴,我勸他不要再提,我也懶得與(yu) 襲用者說。我認為(wei) ,思想隻要正確,傳(chuan) 播多多益善。傳(chuan) 者不提及作者,或許忘記,或有其它顧慮,任之可也。隻要有儒心,就是自家人,不必過於(yu) 計較。何況有很多觀點是儒門共識,隻要有儒心,就可能不謀而合。

 

我之所以不太在乎別人襲用,還有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仁本主義(yi) 具有圓融自足的整體(ti) 性和基本原則的不可抄襲性。如果不接受我的基本原則,僅(jin) 僅(jin) 襲用某些邊緣觀點,無傷(shang) 大雅;如果全部襲用,豈非進了我的內(nei) 室,求之不得。

 

東(dong) 海原創性觀點主要集中百論千律中,百論千律又植根於(yu) 仁本主義(yi) 五觀。五觀中,乾元主義(yi) 本體(ti) 觀、性善主義(yi) 人性觀、五常主義(yi) 價(jia) 值觀、王道主義(yi) 政治觀都是吾儒原始思想,但我是第一個(ge) 明確揭示並將她們(men) 統一起來的。

 

同時,某些理解與(yu) 古不同,自有特色。例如乾元本體(ti) 觀,輔以常樂(le) 我敬為(wei) 良知五德,這就具有了原創性。又如性善論,我揭其兩(liang) 層義(yi) :一、本性至善、超善,這是根本義(yi) ;二、習(xi) 性有善、惡、無記之別,雖然習(xi) 性易惡,但善習(xi) 是本性的直接作用,具有根本性,善主惡次。這就深化了性善大義(yi) 。

 

五觀中,最具有原創性的是唯仁史觀。此觀共有六大內(nei) 容,其三是,上層建築決(jue) 定經濟基礎,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上層建築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就會(hui) 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同時,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具有反作用。略舉(ju) 其一,可見此觀之生猛。

 

類似生猛,在百論千律中頗多,但一般人難以認同,想抄都抄不了。真正認同了,很可能是、或者有望成為(wei) 大師級的人物,必然高度尊重我,不屑抄襲矣。

 

千律形容東(dong) 海律之豐(feng) 富,至今應該已經不止千條了,仍然層出不窮,到底能有多少,有待後人統計。千律百論大都是原始性原創性兼有者。特臚列百論部分如下:

 

《文化決(jue) 定論》《命運共同體(ti) 論》《主權在民論》《一主三輔論》《新三權分立論》《仁本主義(yi) 辯證法》《曆史螺旋論》《新中體(ti) 西用論》《王道自由論》《性即天道論》(《天人同性論》)《儒家三本論》《儒家三極論》《儒家三性論》《儒憲論》《無相大光明論》《天人感應論》《吉人天相論》《仁者無敵論》《良知論》《良知護身論》《仁尺論》《中道在儒論》《權力本質論》《鬥爭(zheng) 與(yu) 和諧論》《善惡報應論》《道德和命運論》《三綱論》《道德科學論》《萬(wan) 物一體(ti) 論》《經權論》《大複仇論》《仁者壽論》《新啟蒙論》《諡論》《男女有別論》《太極論》《物化論》《劣人論》《王道論》《偏統論》《聖人無過論》《聖人有情有私論》《天賦人權論》《藏富於(yu) 民論》《孔孟並尊論》《兩(liang) 個(ge) 凡是論》《華夷論》《愛民主義(yi) 論》《三統論》《民粹主義(yi) 論》《民族主義(yi) 論》《孫中山論》《民國論》《五四論》《三民主義(yi) 論》《社會(hui) 主義(yi) 論》《唯物主義(yi) 論》《公有製論》《中華文明最優(you) 論》《三教不可合一論》《魯迅論》《胡適論》《偉(wei) 大領袖論》《文化特區論》《馬族劣根性論》《獨尊儒術論》《傳(chuan) 統土地所有製論》《台灣生機論》《叢(cong) 林法則和因果鐵律論》《三從(cong) 四德論》《孟荀不可調和論》《儒馬不兩(liang) 立論》《平等差等論》《儒家普適論》《禮台論》《大惡無後論》《仁本主義(yi) 因果論》《仁本主義(yi) 自由觀》《仁本主義(yi) 戰爭(zheng) 觀》《仁本主義(yi) 革命觀》《仁本主義(yi) 統一觀》《仁本主義(yi) 義(yi) 利觀》《仁本主義(yi) 情欲觀》《仁本主義(yi) 禍福觀》……

 

餘(yu) 東(dong) 海集於(yu) 邕城青秀山下獨樂(le) 齋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