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明】《孔子家語》與傳統文化新境界

欄目:演講訪談
發布時間:2021-10-20 22:31:53
標簽:《孔子家語》
楊朝明

作者簡介:楊朝明,男,西元1962年生,山東(dong) 梁山人,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曆史學博士。現任孔子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山東(dong) 省政協常委,第十四屆中國民主促進會(hui) 中央委員,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兼任中華孔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理事長等社會(hui) 職務。出版《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八德詮解》等學術著作20餘(yu) 部。

《孔子家語》與(yu) 傳(chuan) 統文化新境界

作者:楊朝明

來源:“孔子研究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九月十四日庚子

          耶穌2021年10月19日

 

編者按:10月16日, “《孔子家語》與(yu) 中國文化新認識”高端學術論壇在孔子研究院舉(ju) 行。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發表題為(wei) “《孔子家語》與(yu) 傳(chuan) 統文化新境界”的主旨演講,現予以摘選,以饗讀者。

 

 

 

《孔子家語》並非後世“言之鑿鑿”的偽(wei) 書(shu) 。《家語》中的文獻資料不僅(jin) 糾正了不少傳(chuan) 世文獻的錯誤,更激活了一批為(wei) 人們(men) 長期忽視的“偽(wei) 書(shu) ”,夯實了孔子儒學與(yu) 中國早期思想文化研究的基礎。盡管《孔子家語》可能經過了整理潤色、傳(chuan) 抄中的增損以及重新編訂,但這與(yu) 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作偽(wei) 具有本質的不同。《孔子家語》為(wei) 今天人們(men) 認識孔子儒學、認識中國上古文明打開了全新的視野。

 

《孔子家語》最為(wei) 直接的價(jia) 值,就是增加了數量龐大的可以使用的重要文獻資料。對於(yu) 先秦時期的曆史文化,尤其是對於(yu) 孔子和早期儒家思想的研究,隻字片語都足以寶之,更何況這麽(me) 數量巨大的真實資料。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具有其規律,曆代對《家語》的認識也具有自身的內(nei) 在邏輯。在經曆了被懷疑乃至被否定之後,由於(yu) 新材料的輔助,加以慎重研究,《家語》的成書(shu) 真相終於(yu) 被揭示出來,孔子與(yu) 儒學研究終於(yu) 重獲了長期失落的寶貴材料。

 

凡是對《孔子家語》進行認真研究的學者,一般都認可其重要的文獻價(jia) 值。《孔子家語》保存了一大批比較原始的記載,許多地方明顯勝於(yu) 其它古籍,具有重要的版本、校勘價(jia) 值。《家語》內(nei) 容豐(feng) 富、規模龐大,其價(jia) 值之高出乎很多人的想象。

 

《孔子家語》與(yu) 《論語》思想相通,可以印證校驗《論語》等文獻的記載。對於(yu) 《孔子家語》與(yu) 《論語》的關(guan) 係,孔安國說《論語》具有“正實而切事”的特點,它是從(cong) 眾(zhong) 多材料中選輯出來的孔子語錄。《家語》資料性質與(yu) 《論語》相同,《論語》具有材料匯編的特點,《孔子家語》中可以隨處看到《論語》的“影子”。比之《論語》的“純正”,《家語》要顯得“駁雜”。正如有學者看到的,絕大多數攻擊王肅偽(wei) 撰《家語》的書(shu) ,都是這樣先自己劃定某種聖人言行的“神聖模式”,凡有不合“模式”的文字則必打成偽(wei) 作。那麽(me) ,如果說有一個(ge) “神聖模式”的話,那麽(me) 它一定與(yu) 《論語》的“純正”有關(guan) 。不少學者研究問題,往往不顧《論語》有特定的選材標準,而以“《論語》未見”為(wei) 理由,否定一些孔子言行存在的真實,其偏頗顯而易見。

 

孔安國《孔子家語後序》說《論語》是“取”有關(guan) 孔子言論材料而成,受此啟發,我們(men) 認為(wei) “論語”之“論”有“選擇”、“別擇”的意思。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屯部》曰:“論,叚借為(wei) 掄。”《國語·齊語》“權節其用,論比其材”,韋昭注:“論擇也。”《荀子·王霸》:“君者,論一相,陳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照之,以觀其成者也。”楊倞注:“論,選擇也。”如果《論語》書(shu) 名的“論”為(wei) 選擇之意,則《論語》應該是選自“孔子家”之“語”中的材料,是則《孔子家語》對於(yu) 《論語》研究的意義(yi) 就不難察見。

 

在傳(chuan) 統學術研究的方法論方麵,《孔子家語》給了我們(men) 很好的啟示。《家語》“偽(wei) 書(shu) ”案的終結,為(wei) 曆史文獻研究方法提供了借鑒,也是曆代學者研究得失的一次很好檢驗。南宋時朱子說《家語》“是當時書(shu) ”,所言極是!隻要認真比較今本《家語》與(yu) 很多的典籍材料相同、相通,例如,將《家語》與(yu) 大、小戴《禮記》等進行比勘,《家語》材料的優(you) 點或優(you) 勢就能顯現出來。

 

受疑古思潮的影響,曆史上有不少人認為(wei) 《家語》思想不純、文詞粗陋,其實這不是帶著“有色眼鏡看問題”的偏見,就是沒有認真觀察比較之妄言。關(guan) 於(yu) 《家語》的文辭,清人崔述《洙泗考信錄》有曰:“取所采之書(shu) ,與(yu) 《家語》比而觀之,則其(按:指《家語》)所增損改易者,文必冗弱,辭必淺陋,遠不如其本書(shu) ,甚或失其本來之旨。”其實,如果認真對比,就不難發現崔述所論以王肅“雜取眾(zhong) 書(shu) ”偽(wei) 造《家語》為(wei) 前提,其論斷有極為(wei) 強烈的主觀色彩,是完全不符合實際的。我們(men) 通過對讀《家語》與(yu) 互見者所能得出的結論常是互有優(you) 劣,實際上,更多情況是《家語》要優(you) 於(yu) 他書(shu) 。

 

在疑古思潮的影響下,有些學者雖沒有專(zhuan) 門研究《家語》,沒有看到《家語》不偽(wei) 的事實,卻發現了《家語》的重要價(jia) 值,因而在相關(guan) 的研究中並沒有對其視而不見,不得不引用該書(shu) 的材料,這便如清朝四庫館臣所謂“知其偽(wei) 而不能廢”。例如,李啟謙先生在談論孔門弟子研究的材料運用問題時說:“有時可信的書(shu) 中,也有錯誤的地方……相反,被稱為(wei) ‘偽(wei) 書(shu) ’的《孔子家語》其所記的很多內(nei) 容……則都是可信的。”新的材料終於(yu) 促使人們(men) 思考了最為(wei) 根本的問題:難道人們(men) 棄之如敝履般地摒棄《家語》是合理的?難道在那麽(me) 早的年代,這樣長長數萬(wan) 字大書(shu) 真的出於(yu) 後人的偽(wei) 托?為(wei) 什麽(me) 曆史上還有那麽(me) 多的人不斷地強調該書(shu) 的價(jia) 值?

 

由《孔子家語》的重要地位所決(jue) 定,它可以開辟中國文化研究新天地。與(yu) 《論語》相比,《孔子家語》不僅(jin) 內(nei) 容豐(feng) 富,具體(ti) 生動,更首尾完備,提供了更多學術信息。《家語》匯集了孔子的大量言論,再現了孔子與(yu) 弟子、時人談論問題的許許多多場麵,還有經過整理的孔子家世、生平、事跡以及孔子弟子的材料。作為(wei) 先秦儒家文獻,《孔子家語》可與(yu) 許多傳(chuan) 世文獻、出土文獻相互對照綜合,考證上古遺文,校勘先秦典籍,印證許多記述,充實思想信息。《孔子家語》更全息展現了豐(feng) 滿的孔子形象,它打開的是一個(ge) 更真實真切、更細致深入、更翔實活潑的中國古代思想文化世界。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