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學典作者簡介:王學典,男,西曆1956年生,山東(dong) 滕州人。現任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兼《文史哲》雜誌主編、教授。2018年3月,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hui) 常務委員。著有《曆史主義(yi) 思潮的曆史命運》《20世紀中國曆史學》《二十世紀後半期中國史學主潮》《20世紀中國史學評論》《翦伯讚學術思想評傳(chuan) 》《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men) 》等。 |
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王學典:為(wei) 什麽(me) 說文明對話依然是人類世界消弭紛爭(zheng) 的唯一出路?
受訪者:王學典
采訪者:趙曉 邱江波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八月十九日丙子
耶穌2021年9月25日
正值世界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加劇,亨廷頓的“文明衝(chong) 突論”在少數西方國家再度流行,導致當今世界許多人再次陷入文明衝(chong) 突不可避免的宿命論悲觀情緒中。
以“文明對話與(yu) 全球合作”為(wei) 主題的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27日即將在孔子故裏山東(dong) 曲阜開幕。開幕前夕,中國著名史學家、全國政協常委、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兼《文史哲》雜誌主編王學典接受了“東(dong) 西問”獨家專(zhuan) 訪。
王學典認為(wei) ,文明衝(chong) 突是個(ge) 偽(wei) 命題,是為(wei) 掩飾地緣政治利益捏造的借口,衝(chong) 突並非文明的特征。一個(ge) 文明在麵對不同文明時,總會(hui) 有智者喚醒該文明自身的外部調節力量。麵對當今世界地緣政治衝(chong) 突,開展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和交流仍是唯一正確的方向,也是消弭分歧、解決(jue) 矛盾、化解衝(chong) 突的最有效路徑。
資料圖: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開幕現場。梁犇攝
地緣政治對抗並非文明衝(chong) 突
王學典認為(wei) ,開展世界不同文明間的平等對話,一直是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主題。
曾連續擔任5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學術組總負責人、負責論壇學術主題和分論壇議題設置,王學典回顧道,尼山論壇創立之初,就嚐試用對話解決(jue) 長久以來人類世界存在的各種紛爭(zheng) 。第二屆論壇召開時,世界正麵臨(lin) 著劇烈衝(chong) 突,論壇議題設置者們(men) 就提出從(cong) 古老的東(dong) 方智慧中探尋更睿智的態度和方法,以消弭這些紛爭(zheng) ,促成世界達到和諧目標。時至今日,尼山論壇已經走過十年光景,人類文明備受地緣政治對抗和新冠疫情雙重擠壓,文明對話看上去有些力不從(cong) 心,有人甚至對人類命運持有相當悲觀的判斷。
“有人甚至認為(wei) ,這個(ge) 世界看上去並沒有朝著人們(men) 期待的方向發展。”王學典認為(wei) ,這並不是文明的過錯,也不是文明對話的失誤。
早在2012年第二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期間,多數與(yu) 會(hui) 學者就認為(wei) ,世界出現的動蕩不安和衝(chong) 突、戰爭(zheng) ,根本找不到文明和倫(lun) 理的依據,而是由於(yu) 利益的誘因、狹隘的認識偏執和對極端主義(yi) 的追求。
文明對話的聲音盡管有時很微弱,對一些國家和政治組織源於(yu) 地緣政治利益的行為(wei) 並沒有多少直觀的製約力,但學者們(men) 始終相信,隻要堅持文明對話,文明的內(nei) 在力量終究會(hui) 對人類行為(wei) 產(chan) 生積極影響。
王學典坦言,當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蔓延,文明對話、民間交流無法正常進行。再加上地緣政治角力有意無意地放大,東(dong) 西方之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誤解和隔閡。
西方部分學者和智庫借機再度炒作亨廷頓的“文明衝(chong) 突論”,渲染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血腥衝(chong) 突和悲觀宿命論,導致許多人對地緣政治衝(chong) 突采取放任自流的消極態度。
對此,王學典指出,亨廷頓的這一論點在當下被西方學界重新炒作,對解決(jue) 當今世界的矛盾衝(chong) 突和文明間已然存在的問題毫無幫助,甚至還可能引發新的矛盾與(yu) 恐慌。
王學典認為(wei) ,“文明衝(chong) 突論”實際上是一個(ge) 偽(wei) 命題。回顧世界曆史,那些重大衝(chong) 突和戰爭(zheng) ,往往都是由政治經濟利益矛盾、意識形態分歧所引發,是被打著文明旗號、披著文明衝(chong) 突外衣的霸權主義(yi) 、極端主義(yi) 所支配,並非由文明本身的差異挑起。
“文明衝(chong) 突論”本身還暗含著傲慢的文明優(you) 越感,即將自己國家的文化與(yu) 文明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對其他與(yu) 自身價(jia) 值觀念、文明體(ti) 係不一致的國家進行刻意打壓、排擠,拒絕與(yu) 他國文明共存。這一論調必然會(hui) 導致人類社會(hui) 未來曆史性悲劇宿命和價(jia) 值撕裂,走向徹底否定通過對話交流、和平談判解決(jue) 衝(chong) 突的可能性。
事實上,單純的文明差異並不會(hui) 導向衝(chong) 突,衝(chong) 突絕大多數源於(yu) 地緣政治對抗和經濟利益爭(zheng) 奪。漫長的人類發展史無數次證明,戰爭(zheng) 和政治衝(chong) 突給人類和文明帶來巨大災難,不同文明或不同生活方式相處的最好辦法是對話,這才是解決(jue) 文明之間如何相處問題的成本最小方式。“文明的衝(chong) 突是個(ge) 死胡同,而文明的對話與(yu) 融合是條陽光大道。”
王學典認為(wei) ,對話是正確的方向,但前提是文明平等和尊重多樣性。每種文明各有長短,都代表著人類探索解決(jue) 生存困境的不同智慧方向,具有強烈的互補性,要捍衛文明多樣性,開展多樣性文明之間的對話,而不能以傲慢與(yu) 偏見的態度詆毀和汙蔑其他文明。通過對話相互學習(xi) ,才是人類解決(jue) 自身問題的最好方式。
資料圖:常州春秋淹城,建於(yu) 中國古代春秋晚期,是尚存最完整的春秋遺址。泱波攝
學界要發出理性聲音,不應隨地緣政治“起舞”
學術界應該發出理性聲音,保持定力和獨立思考,更多地關(guan) 注人類整體(ti) 命運和社會(hui) 根本利益。而不要跟著短期的地緣政治“起舞”。王學典主張,“東(dong) 西方學界之間的冷靜、理性交流,是打破僵局、化解分歧的可行路徑。”
追溯中國史,春秋戰國時期,同樣是衝(chong) 突格局,在戰爭(zheng) 風雲(yun) 中,孔子、孟子思考的卻是人類整體(ti) 的生活方向,是更為(wei) 深刻的思想和價(jia) 值觀問題,以理性的思考引領人類走向和平共處、和諧共存的未來之路。如何不受地緣政治影響,肩負起探尋研究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和未來軌跡的特殊使命,是當下東(dong) 西方學界需要正視的問題。
麵對麵交流也同樣重要,各自站在大洋彼岸,僅(jin) 僅(jin) 依靠視頻連線,不利於(yu) 解決(jue) 問題。原本在地緣政治對抗的情況下,學界和民間的交流往來仍能正常進行,但新冠疫情的出現和傳(chuan) 播給這種自由互動帶來沉重打擊。疫情的阻隔,導致各國顧忌和疑慮加深,親(qin) 近感減少。王學典強調,盡管文明對話“烏(wu) 雲(yun) ”籠罩,仍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機會(hui) 和平台,加強對話與(yu) 溝通,增進了解,消弭誤解與(yu) 偏見。
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國際性論壇、會(hui) 議的召開,可以為(wei) 世界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鑒搭建橋梁,倡導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用人類文明的共同智慧解決(jue) 當今世界出現的問題。王學典說:“文明對話中的理性聲音,才能讓焦灼浮躁的世界冷靜下來。”
資料圖:2020年,各地遊客隨團到曲阜尼山聖境觀光旅遊。趙曉攝
超越傲慢與(yu) 偏見,尋找共同價(jia) 值觀
近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中國國際話語權、國際傳(chuan) 播,以及“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等係列講話和觀點,從(cong) 文明對話的角度來理解,也是希望達到不同文明之間相互尊重、彼此互鑒、和諧共存的目的。文明對話與(yu) 國際傳(chuan) 播異曲同工,核心關(guan) 鍵點相通。文明對話是一種雙向傳(chuan) 播,對外傳(chuan) 播獨具中國特色的價(jia) 值觀念和思想理念,同時從(cong) 其它文明中借鑒智慧和營養(yang) 。
不同文明之間的最大差異是價(jia) 值觀,文明對話的核心,其實是價(jia) 值觀對話。如何在不同價(jia) 值觀念中尋找到平衡點、公約數,是東(dong) 西方文明對話應該考慮的首要問題。譬如,關(guan) 於(yu) 人權的文明對話中,有的國家重視生存權和發展權,有的國家則更看重普遍人權,在對話的議題設置中,就需要充分考慮到上述兩(liang) 種不同觀點的交叉帶。
王學典列舉(ju) 2014年第三屆尼山論壇明湖高端對話,倡導各國學者超越意識形態、尋找共同價(jia) 值觀,譬如從(cong) 東(dong) 西方文明中關(guan) 於(yu) “愛”與(yu) “善”的價(jia) 值觀認同中,就找到了人類不同文明認可的共同倫(lun) 理。共同倫(lun) 理能超越多元信仰間的壁壘。在王學典看來,文明對話應回到探求共同價(jia) 值觀的層麵,不應受現實利害的左右,這樣才能重建整個(ge) 人類社會(hui) 都能接受和遵循的價(jia) 值取向和標準。
“最終建構的人類共同價(jia) 值,既不可能完全是西方的,也不可能完全是東(dong) 方的,一定是吸取全世界各大文明體(ti) 係的共同特點,凝聚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共性,才會(hui) 構成未來全球治理與(yu) 合作的基礎。”王學典說:“學術界所能做的,就是為(wei) 人類文明永續發展尋找共同基礎,把人類文明當中最具有永恒成分的價(jia) 值融合一起,提煉構建出一個(ge) 具有普世意義(yi) 、能夠承載人類共同命運的新文明。”(完)
受訪者簡介: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現任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兼《文史哲》雜誌主編,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長期致力於(yu) 曆史文化、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尤長於(yu) 中國現當代史學思想研究。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