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朝廷祭祀炎帝陵考
作者:黃春平
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西曆2019年03月30日
古代朝廷祭祀炎帝神農(nong) 氏是從(cong) 後晉開始的。後晉時,朝廷曾派春官尚書(shu) 歐陽林啟赴炎陵領祭炎帝陵。到唐朝,玄宗帝詔命在“德業(ye) 可稱”的“曆代帝王肇跡之處”郡縣“置一祠宇”,於(yu) 是,長沙郡便在炎帝陵前建造了“唐興(xing) 寺”,用以延續對炎帝神農(nong) 氏的“陵寢之祭”。
宋乾德五年(967年),太祖趙匡胤昭告天下:“先代帝王,載在祀典,或廟貌猶在,久廢牲牢;或陵墓雖存,不禁樵采。其太昊、炎帝、黃帝……各置守陵五戶,歲春秋柌以太牢。”隨即“建廟陵前,肖像而祀”,由欽差大臣“齎香帛詣陵”,“三歲一舉(ju) ,率以為(wei) 常”。元代承襲宋製,官府沒有中斷對炎帝陵的祭祀活動。
明清兩(liang) 代,朝廷對炎帝陵的祭祀十分頻繁,祭祀名目繁多,以告即位為(wei) 主,此外還有告禳災除患、靖邊軍(jun) 功、親(qin) 政複儲(chu) 、萬(wan) 壽晉徽、先人後事等。有祭文可考的祭祀活動,明代大祭15次,其中告即位14次;清代大祭38次,其中告即位9次、告靖邊軍(jun) 功6次、告災1次、告萬(wan) 壽12次、告複儲(chu) 1次、告後宮晉徽4次(中有3次兼告)、告先人後事禮成7次,還有一次是乾隆帝弘曆慶幸當了50年皇帝,請人前來謝恩。所告靖邊軍(jun) 功,包括康熙二十一年平吳三桂之亂(luan) ,康熙三十六年漠北之戰,乾隆二十年準葛爾之戰等曆史上的重大事件。
自建廟以來,曆代“天子有慶,如即位,立儲(chu) ,壽辰及戰爭(zheng) 告捷,必欽派在京大臣(禦祭官),詣陵致祭”,州官縣府“遵朝令典,每歲春秋兩(liang) 祀”(《路史》),皇帝詔命官員祭祀炎帝陵的“禦祭”製度得以形成。縣內(nei) 及鄰近各州前往拜謁奉祀的官民,每歲年節更是絡繹不絕,形成了固定的官祭道路,古稱“禦祭古道”,亦稱“炎陵故道”。
現今文物部門考證的15.5公裏炎帝陵“禦祭古道”,湮沒於(yu) 蒼山林海之中。其中,橋頭嶺段古道保存最為(wei) 完整,寬約1.9米,以鵝卵石鋪砌,斜坡處以石壘級,牢固堅實。古道北側(ce) 石壁上,有“邑有聖陵”摩崖石刻,為(wei) 清代乾隆年間遺跡,專(zhuan) 家考證這也是古代禦祭官的指路標識。“禦祭古道”上的坪形村,有渡口和行館遺址。炎帝陵附近的“霍家老圩”鵝卵石鋪就的古道旁,很多二層磚木結構店鋪仍有清代建築風格,令人流連忘返。
炎陵縣文物專(zhuan) 家考證,古代禦祭官多從(cong) 京城至衡州府,在地方官陪同下長途跋涉五天五夜至炎帝陵祭祀。在已經發現的“禦祭古道”上,還保留著五代後晉禦祭官禮部尚書(shu) 歐陽林啟的墓園。史書(shu) 記載,歐陽林啟於(yu) 公元940年前後奉旨祭祀炎帝,因陶醉於(yu) 炎陵秀美山川,幹脆辭官攜眷從(cong) 江西廬陵遷至酃縣(即今炎陵縣)定居。
古代官方祭祀炎帝陵,其聲勢浩大,儀(yi) 程複雜、講究。祭祀前由禮部開出四品以上堂官名單,提請皇帝欽選。告祭官員欽定後,由欽天監選擇啟程日期。告祭官啟程前一日齋戒,屆期到禮部領取香、帛、祭文。如皇帝親(qin) 閱,則由禮部知會(hui) 工部,取龍亭、香亭、禦仗,並將祭文、香、帛置於(yu) 龍亭、香亭,由鑾儀(yi) 衛派校衛20名迎送,禮部堂官與(yu) 告祭官隨行。皇帝於(yu) 中和殿逐件閱視後,再送回禮部,由禮部尚書(shu) 轉授告祭官,告祭官跪受。祭文由翰林院撰擬,祭帛由太常寺預備;紫降香、沉速香、包裹黃紙及黃綾、黃布等由戶部預備;書(shu) 寫(xie) 祭文的白裱紙、帛匣、罩袱及盛祭文的筒、油單,由工部預備,禮部行文谘取。告祭官所用黃羅傘(san) 、禦仗、龍旗、牌均由工部預備,告祭官自行移取。致祭品物,由地方官預備,禮部行文該地總督巡撫查照。
告祭官至縣後,各官朝服出城跪迎。地方官恭奉禦祭文、香帛,安置龍亭內(nei) ,迎至縣衙中堂,各官行三跪九叩首禮。擇定祭期後,告祭官前期致齋三日,地方官則備鼓樂(le) 儀(yi) 仗,迎禦祭文、香帛龍亭至炎帝陵。各官吉服,行一跪三叩首禮。
祭期前一日,告祭官視察祭祀用的供品及三牲(活體(ti) ),然後與(yu) 陪祭等官員退入朝房序坐,由地方官至宰牲亭,監視宰牲。宰牲畢,率禮生演習(xi) 祭祀禮儀(yi) 。告祭官、陪祭官等立朝房門前觀看。
祭祀日淩晨四鼓,地方官率禮生及各執事人員,先行陳設祭器、祭品、牲俎;樂(le) 工陳設樂(le) 器,然後齊集陵廟前等候。五鼓,告祭官、陪祭官各朝服至廟門外下車步行,由東(dong) 戟門進入殿前兩(liang) 側(ce) 朝房序坐。執事人擊鼓三嚴(yan) (次),告祭官、陪祭官在大殿前就位、行禮。
議程大致為(wei) :1.迎神:瘞毛血;舉(ju) 樂(le) ;上香(告祭官盥洗後三上香)。2.行初獻禮:舉(ju) 初獻樂(le) ;奠帛、爵;讀祝(祭文)。3.行亞(ya) 獻禮:舉(ju) 亞(ya) 獻樂(le) ;獻爵。4.行終獻禮:舉(ju) 終獻樂(le) ;獻爵。5.受胙:飲福酒;受胙。6.撤饌:舉(ju) 撤饌樂(le) ;撤饌。7.辭神:舉(ju) 送神樂(le) ;奉祝、帛、饌送燎所(焚燒處)。8.望燎:舉(ju) 望燎樂(le) ;望燎。以上每道程序的開始與(yu) 結束,均行三跪九叩首禮。禮畢,告祭官等由西戟門退出陵殿。每次官祭都會(hui) 刻碑文昭於(yu) 世人。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告平滇大功致祭炎帝陵文
相關(guan) 鏈接
維康熙二十一年,歲次壬戌,七月丙午朔,越祭日癸醜(chou) ,皇帝遣督捕理事官魏雙鳳,致祭於(yu) 炎帝神農(nong) 氏曰:自古帝王,受天顯命,繼道統而新治統,聖賢代起,先後一揆,成功盛德,炳如日星。朕誕膺天眷,臨(lin) 製萬(wan) 方,掃除凶殘,廓清區宇,告功古後,殷禮肇稱。敬遣專(zhuan) 官,代將牲帛,爰修禋祀之忱,用展景行之誌。仰企明靈,尚其鑒享。
責任編輯:近複
【上一篇】【賀為(wei) 民】炎帝陵祭祀考
【下一篇】張善文 著《周易入門》出版暨前言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