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qin) 仁善鄰,國之寶也”
作者:王傑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八月十一日戊辰
耶穌2021年9月17日
人在社會(hui) 中,離不開與(yu) 人交往,中國文化非常注重以道德和倫(lun) 理來調節人與(yu) 人之間的關(guan) 係。古語有雲(yun) :“親(qin) 仁善鄰,國之寶也”“救災恤鄰,道也;行道,有福”。說的是,救濟災荒,撫恤鄰國,是符合道義(yi) 的。施行道義(yi) ,就有福祿。古人認為(wei) 與(yu) 人為(wei) 善是為(wei) 人處事的原則。
在大同理想社會(hui) 中,強調的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hui) 風尚,想要做到這一點,最基本的便是做到“講信修睦”。當人們(men) 以和為(wei) 貴,與(yu) 人為(wei) 善,那麽(me) ,鄰裏之間關(guan) 係就會(hui) 更加和睦,朋友之間關(guan) 係就會(hui) 更為(wei) 牢固。
明朝有一個(ge) 禮部尚書(shu) 楊翥,他生活簡樸,做人謙和,從(cong) 不依仗權勢欺壓百姓。他家中養(yang) 著一頭驢,楊翥平時上朝或是出門都騎著它。楊翥十分喜歡這頭驢,他經常不顧家人勸阻,親(qin) 自給它喂上等飼料。關(guan) 驢子的房子就在他住的房子旁邊,半夜的時候楊翥也總要起來去看一兩(liang) 次,生怕那驢子有什麽(me) 不舒服的地方。所以,家裏及鄰居都知道楊翥十分喜歡這頭驢。
楊翥的鄰居中有一位老人,他在快六十歲的時候老來得子,十分開心,對這個(ge) 孩子自然是倍加疼愛。但是這個(ge) 孩子一聽到驢的叫聲就哭鬧不停,一家人也不得安生。鄰居本來是打算和楊翥商量一下的,但想到楊翥是朝廷大官,而且對驢子也十分喜歡,就不敢提這件事情。
但時間久了,孩子一聽見驢的叫聲就哭,食量也逐漸變少,身形也一天天消瘦下去。鄰居時常一副愁眉不展的樣子,楊翥曾關(guan) 切地詢問過鄰居幾次,鄰居卻總是吞吞吐吐地表示沒事。
一天晚上,楊翥躺在床上準備睡覺,忽然聽見家中的驢大叫了幾聲,十分刺耳,立刻睡意全無。這時,楊翥忽然想到,我聽到驢的叫聲都難以入眠,那我鄰居剛出生的嬰兒(er) 是不是也會(hui) 因為(wei) 驢的叫聲而受到驚嚇啼哭呢?想到這裏,楊翥深感羞愧自責。第二天一早,便吩咐仆人把驢賣掉,外出或是上朝都靠步行,雖然十分辛苦,但楊翥卻覺得十分快慰心安。
古人常說“睦乃四鄰”,這便是在告訴我們(men) 鄰裏之間要和睦相處,在說話做事的時候也應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鄰裏之間如此,同僚之間也應如此。
宋朝的寇準曾與(yu) 王旦同朝為(wei) 官。王旦負責中書(shu) 省,寇準負責樞密院,兩(liang) 人性格一個(ge) 柔和,一個(ge) 剛直,可謂是天差地別,所以時有摩擦。
寇準時常在宋真宗麵前說王旦的短處,而王旦則是時常稱讚寇準的能力和長處。一天,宋真宗對王旦說:你雖然時常稱讚寇準的長處,但是他卻專(zhuan) 說你的不是!王旦聽到之後回答說:臣居相位參與(yu) 政事已經很多年了,為(wei) 人處事難免有諸多紕漏。寇準侍奉陛下無所隱瞞,由此可見他的忠心率直,這也是臣一直舉(ju) 薦寇準的原因。聽了這番話,宋真宗對王旦更加欣賞。
一日,中書(shu) 省將一份文件送至樞密院,但文件不合詔書(shu) 格式,寇準便將此事上奏給了宋真宗,宋真宗知道之後便責備了王旦,中書(shu) 省的官吏也因此受到了處罰。但這件事情過去還沒一個(ge) 月,樞密院有文件需要送到中書(shu) 省,也不合詔書(shu) 格式,中書(shu) 省的官吏看到之後便十分高興(xing) 地將文件呈送給了王旦,認為(wei) 終於(yu) 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但王旦並沒有像寇準那樣上奏給宋真宗,而是讓人將文件送回樞密院更正。寇準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大為(wei) 慚愧,看見王旦後說:您真是一個(ge) 寬宏大量的人啊!
在為(wei) 人處事中,有很多人為(wei) 了逞一時之強,咄咄逼人;有很多人不願落入下風,針鋒相對;有很多人獨斷專(zhuan) 行,盛氣淩人……這種現象屢見不鮮。人在社會(hui) 中要學會(hui) 與(yu) 人為(wei) 善、和睦相處。當善與(yu) 和睦充滿社會(hui) 時,那儒家所追求和向往的“黃發垂髫、怡然自樂(le) ”的大同理想社會(hui) 自然也就不請自來、不期而至。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