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奔騰】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21-08-26 18:56:16
標簽: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

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

作者:馬奔騰(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院學院〕文史部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四月廿四日癸未

          耶穌2021年6月4日

 

【光明論壇·溫故】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動員大會(hui) 上指出:“‘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世界上沒有哪個(ge) 黨(dang) 像我們(men) 這樣,遭遇過如此多的艱難險阻,經曆過如此多的生死考驗,付出過如此多的慘烈犧牲。”

 

“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出自詩人元好問的《臨(lin) 汾李氏任運堂二首》。“兩(liang) 朝文筆誰爭(zheng) 長,一代詩人獨數君。”“健筆能爭(zheng) 少陵席,胸襟高掛大河帆。”自金、元時期直至今天,曆代都不乏對元好問的讚美、崇敬之辭。的確,元好問在詩、詞、文、詩文批評乃至史學方麵,都有非常傑出的成就,當得起這些評價(jia) 。元好問能取得如此成績,與(yu) 他的遠見卓識、胸襟氣度有密切的關(guan) 係。如他在詩歌《臨(lin) 汾李氏任運堂二首》其一中說:“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遇險即欲避,安得皆通逵。”此詩是為(wei) 安慰朋友李彥仁所作。雖是寬解他人的作品,但詩歌實為(wei) 作者人生智慧的總結。元好問的一生,充滿了逆境中的奮鬥、挫折中的進取,並以對小我的超越,實踐了大我的永恒。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金國人。他的人生頗為(wei) 坎坷。他不到1歲就被過繼給叔父元格撫養(yang) ,曾隨做官的叔父遊曆各地、轉益多師,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自22歲起,隨著蒙古汗國對金國的進攻,元好問開始了顛沛流離、備受煎熬的生活,其兄長元好古也死於(yu) 戰亂(luan) 。元好問45歲時,金國滅亡。金、元嬗代之際,他經曆了神州陸沉之痛、銅駝荊棘之傷(shang) ,還被元軍(jun) 俘獲,在聊城羈押了近4年,《衛州感事二首》《眼中》《太原》等詩篇都以沉鬱之筆抒寫(xie) 了悲戚之情。他在《南冠錄引》中說自己“自少有誌於(yu) 世,雅以氣節自負,不甘落人後”,所以入元後一直拒不入仕。不過他並沒有就此消沉或隱遁,而是“已將度外置紛紜”,達觀看待挫折,進而在文化方麵積極有為(wei) 。他曾做過金國史官,深知曆史文獻對民族對國家的重要性,所以將收集金代詩文、史料作為(wei) 自己的職責與(yu) 使命,曆盡千辛萬(wan) 苦,“立心於(yu) 毀譽失真之後而無所恤,橫身於(yu) 利害相磨之場而莫之避”,終於(yu) 輯成金朝詩歌總集《中州集》以及史料集《金源君臣言行錄》《壬辰雜編》等。為(wei) 收集資料,他輾轉於(yu) 齊、魯、燕、趙、晉、魏之地,甚至在“得足痿症,賴醫者急救之,僅(jin) 免偏廢”的情況下,依然勤勉不倦,最終“溘死道邊”,用沉重的生命為(wei) 事業(ye) 劃上了句點。他所收集的曆史資料,成為(wei) 元人編撰《金史》的主要來源,所以清人淩廷堪《讀元遺山詩》言:“身經北渡流離際,才與(yu) 東(dong) 坡伯仲間。文獻中州盡凋喪(sang) ,賴君大手記完顏。”除了收集詩文資料,元好問自己的很多重要作品也創作於(yu) 入元之後,其弟子郝經在《遺山先生墓銘》中說:“汴梁亡,故老皆盡,先生遂為(wei) 一代宗匠,以文章獨步幾三十年。”觀其一生,他沒有在“憂畏”中逃避,沒有在“惴惴”中沉淪,而是意誌堅定,不斷在困難中前行,遂如元代餘(yu) 謙所評:“自成一家,名振海內(nei) 。”

 

元好問的胸襟氣度又源於(yu) 深厚的儒學修養(yang) 。金朝雖為(wei) 少數民族政權,但尊崇儒學,蔚為(wei) 風尚,其科舉(ju) 也主要是考查儒家經典;元氏出自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到金代也已完全融入了中原文化。14歲時,元好問拜學者郝天挺為(wei) 師,遍覽經史百家,31歲時中進士。在其詩文中,時有尊儒言語,常稱儒學為(wei) “吾道”。所以明代李瀚說他“為(wei) 金國巨儒,平生夢寐經史”。“氣”是宋、金時期儒家的核心概念,處在近於(yu) 道的層麵。周敦頤《太極圖說》雲(yun)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wan) 物。”《朱子語類》中言:“陰陽是氣,五行是質。”人秉氣而生,因此肇源於(yu) 孟子的“養(yang) 氣”論受到重視。元好問也一再強調“氣”對於(yu) 人之修養(yang) 的重要性,如《朝散大夫同知東(dong) 平府事胡公神道碑》中說:“地天而人,泰山微塵。不以元氣綱維之,奚取於(yu) 眇焉之身?”《內(nei) 翰馮(feng) 公神道碑銘》中說:“所貴於(yu) 君子者三:曰氣,曰量,曰品。”浩然之氣已養(yang) ,則君子人格漸成。有浩然之氣,個(ge) 體(ti) 的悲歡榮辱、利益得失均可看淡;有君子人格,必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之信念。由此,我們(men) 可以理解元好問“動可以周萬(wan) 物而濟天下,靜可以崇高節而抗浮雲(yun) ”的自我期許。有這樣的胸懷、情操,元好問才能無懼於(yu) 世路崎嶇,孜孜於(yu) 道德文章。

 

元好問的人生經曆體(ti) 現了中華民族精神中優(you) 秀而可貴的一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國人自古就有著不畏艱險、努力拚搏的傳(chuan) 統,這也是中華民族曆經磨難而終能走向輝煌的內(nei) 在動力。百年以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史詩般的奮鬥曆程可歌可泣,這也正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動員大會(hui) 上引用這句古詩的深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奮鬥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現代的發展與(yu) 提升,是中國進一步走向繁榮富強的重要保證。有這樣的精神做引領,無論將來的長路是險惡還是平坦,我們(men) 都必能更從(cong) 容、更自信地前行。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