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杜華偉作者簡介:杜華偉(wei) ,女,西元一九七五年生,甘肅慶陽人,中南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蘭(lan) 州交通大學副教授。主要從(cong) 事中國書(shu) 院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著有《涵養(yang) 德性——中國古代書(shu) 院教育研究》。 |
《養(yang) 德經邦:當代書(shu) 院學人訪談錄》後記
作者:杜華偉(wei)
來源:台灣《華人文化研究》雜誌九卷一期
《養(yang) 德經邦:當代書(shu) 院學人訪談錄》即將出版,回望三年來走過的調研訪談路,有苦有甜、有得有失、有成有敗。但這個(ge) 過程,卻真的是學習(xi) 路上不可多得的財富。
今天出版社發來封麵設計初稿,經過一番糾結後確定了印有話筒的一款,因為(wei) 感覺話筒挺契合“訪談”這一主題。隨意跟蘭(lan) 州鳳鳴書(shu) 院嚴(yan) 榮華院長分享此消息,沒想到她當即決(jue) 定預購400本作為(wei) 書(shu) 院三周年慶的伴手禮。我很真誠地說著作出版後會(hui) 送她幾本,但作為(wei) 書(shu) 院周年慶禮物似乎有點高調。她也真誠地回複我“書(shu) 以載道,載的這個(ge) 道需要傳(chuan) 播。您為(wei) 書(shu) 院做了這麽(me) 多,我們(men) 理應讓更多人了解書(shu) 院。”於(yu) 是,我愉快地接受她的想法,也真誠地感謝她的支持!
杜華偉(wei) 在鳳鳴書(shu) 院閱讀
此刻坐在電腦前,拉拉雜雜寫(xie) 下這篇“後記”,既是對此前工作的回顧與(yu) 總結,也是對自己繼續做好書(shu) 院人的鼓勵與(yu) 鞭策。其實,本書(shu) 緣起於(yu) 偶然。2017年11月25日在廈門筼簹書(shu) 院“第九屆海峽兩(liang) 岸國學論壇”上偶遇格格和王萌,邀我加入《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發展報告2018》項目,負責“當代書(shu) 院傳(chuan) 統文化教育”部分。2018年1月30日,第一次項目討論會(hui) 在北京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舉(ju) 行,我初步確定了一批調研機構,也計劃調研與(yu) 訪談同步進行(當然,訪談本身也屬於(yu) 調研)。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發展報告2018》項目討論會(hui)
2018年5月28日,通過國家圖書(shu) 館向輝先生介紹,訪談了第一位山長——山東(dong) 省尼山書(shu) 院秘書(shu) 長李西寧先生。此後,或借參加學術會(hui) 議之便訪談,或專(zhuan) 程赴書(shu) 院調研訪談。2020年11月10日,於(yu) “第四屆眉山東(dong) 坡文化學術高峰論壇暨第六屆全國書(shu) 院高峰論壇”期間,訪談了第十四位山長——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上海守中書(shu) 院院長劉強先生。至此,共完成15篇訪談稿,其中13篇在鳳凰網國學頻道首發,一篇在“墨香學術”公眾(zhong) 號首發,一篇在“書(shu) 院研究”公眾(zhong) 號首發。最初做訪談隻是為(wei) 了順利完成項目,不成想慢慢形成了係列,也有了十幾萬(wan) 字的文稿,於(yu) 是便萌生了結集出版的想法。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發展報告2018》項目討論會(hui)
可以說,每一座當代書(shu) 院的創立都有一段特別的故事,每一位山長都是故事的主角。每每與(yu) 那些有情懷、有魄力、有智慧的山長交談,聽他們(men) 講傳(chuan) 統文化複興(xing) 的價(jia) 值與(yu) 意義(yi) 、講書(shu) 院建設路上的辛苦與(yu) 堅守、講當代書(shu) 院的發展現狀與(yu) 未來願景......便愈加感受到發展書(shu) 院教育的重要性、感受到當代書(shu) 院人的使命與(yu) 擔當。將一位位書(shu) 院山長與(yu) 書(shu) 院研究者的奮鬥曆程記錄下來,將一座座當代書(shu) 院的創立與(yu) 發展過程展示出來,是為(wei) 了有更多人了解並受益於(yu) 書(shu) 院教育、學習(xi) 並積極傳(chuan) 播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杜華偉(wei) 走在調研路上
借本書(shu) 出版之際,向中國人民大學韓星教授表示真誠感謝。曾在眉山東(dong) 坡書(shu) 院會(hui) 議上與(yu) 韓老師關(guan) 於(yu) 當代書(shu) 院有過簡短交流,也曾在“《論語》講師群”裏聆聽過韓老師《<論語>中容易歧義(yi) 、誤解的幾章辨析》的講座。短短一個(ge) 半小時的講座,韓老師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一邊進行語音講解,一邊發上相關(guan) 文獻資料供大家參考,最後的互動交流環節又熱心回答了很多群友的提問,由此可見韓老師對於(yu) 學術的敬畏與(yu) 熱愛。同時,韓老師也積極投身於(yu) 書(shu) 院教育,他創辦的中和書(shu) 院的宗旨和目標是“秉持儒家中道,以民間性、獨立性、學術性為(wei) 基本特征,以重建道統、接續文脈、彰顯儒家精神、複興(xing) 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基本使命,以培養(yang) 當代儒者為(wei) 基本任務”。與(yu) 韓老師雖交往不多,但他卻在百忙之中為(wei) 我的小書(shu) 作序,並且指出了當代書(shu) 院存在的諸多問題及自己的想法,這對我以後的書(shu) 院研究頗有幫助,再次表示感謝!
杜華偉(wei) 參加書(shu) 院類學術會(hui) 議
感謝敬業(ye) 的鳳凰網國學頻道普慶玲女士,每次訪談稿發給她,她總是第一時間處理。我們(men) 常常為(wei) 了一張配圖、一個(ge) 用詞探討很久,有時邊打語音電話邊修改,甚至忙到淩晨,直到內(nei) 容推送為(wei) 止。如此較真,隻為(wei) 內(nei) 容更準確專(zhuan) 業(ye) 、排版更雅致大方,工作也使我們(men) 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同為(wei) 書(shu) 院人,做好書(shu) 院事是我們(men) 的共同目標,願我們(men) 一起努力前進!
杜華偉(wei) 在校稿
感謝天津問津書(shu) 院王振良先生,參照他的風格,我為(wei) 每篇訪談稿加了“一點題外話”,使其更有生活氣息,也更能還原當時的真實情況。感謝香港中文大學陳煒舜老師,在訪談文稿的撰寫(xie) 方麵,陳老師給了很多中肯建議,尤其本書(shu) 的書(shu) 名確定,最終有賴於(yu) 陳老師的幫助,使其與(yu) 我的另一本專(zhuan) 著《涵養(yang) 德性:中國古代書(shu) 院教育研究》互相關(guan) 聯、互相映襯。感謝我的妹妹金芳萍女士,她承擔了不少資料搜集及文字校對工作,為(wei) 最終成書(shu) 提供了很大幫助。
最後,還要感謝天津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韓鵬先生,他在本書(shu) 編輯、修改、出版過程中提供了不少幫助,不管是周末休息還是在外出差,我所谘詢的問題他都第一時間回複,最終得以順利解決(jue) 。
杜華偉(wei) 在校稿
感謝學術會(hui) 議上對我的發言給出點評和建議的專(zhuan) 家學者,感謝在我的書(shu) 院研究道路上給予幫助與(yu) 支持的諸多師友,使我有信心有目標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還要感謝家人、同事與(yu) 閨蜜的關(guan) 心、支持與(yu) 鼓勵。
杜華偉(wei) 參加中國書(shu) 院學會(hui) 年會(hui)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本書(shu) 在出版時依照網絡發布順序來安排文稿先後。除了為(wei) 每篇訪談增加“一點題外話”,文稿保持了網絡發布時的原貌,所以相關(guan) 數據可能會(hui) 與(yu) 書(shu) 院目前的實際情況稍有差異。
新書(shu) 分享沙龍現場
當代書(shu) 院數量眾(zhong) 多、形態各異,雖然調研時盡量考慮地域、機製、規模、年限等因素,但仍然無法做到全麵呈現當代書(shu) 院發展樣態。終點即是起點,在這本訪談錄的基礎上,我還將繼續當好書(shu) 院人、做好書(shu) 院事,將書(shu) 院研究一直進行下去......杜華偉(wei) 記於(yu) 2021年4月6日
作者簡介
杜華偉(wei) ,女,哲學博士,蘭(lan) 州交通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書(shu) 院學會(hui) 理事,福建安溪鳳山書(shu) 院文化建設學術顧問,《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研究》編委,主要研究方向為(wei) 書(shu) 院文化與(yu) 思想。
著有《涵養(yang) 德性:中國古代書(shu) 院教育研究》。已發表《古代書(shu) 院個(ge) 體(ti) 德性培育機製探析》《古代書(shu) 院道德教化的現代啟示》《古代書(shu) 院品德教育對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硏究》《書(shu) 院的複興(xing) 與(yu) 現代轉化——以同濟複興(xing) 古典書(shu) 院為(wei) 例》《民間書(shu) 院的社會(hui) 實踐與(yu) 市民修身——浦江書(shu) 院的踐行之路》《新時代中國書(shu) 院教育現代化的理念與(yu) 實踐——以廈門筼簹書(shu) 院為(wei) 例》等論文三十餘(yu) 篇。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