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肖永明作者簡介:肖永明,男,西曆一九六八年生,湖南武岡(gang) 人。現任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教授、院長。著有《北宋新學與(yu) 理學》《宋代<四書(shu) >學與(yu) 理學》《儒學·書(shu) 院·社會(hui) ——社會(hui) 文化史視野中的書(shu) 院》等。 |
肖永明 著《儒學·書(shu) 院·社會(hui) ——社會(hui) 文化史視野中的書(shu) 院》出版
書(shu) 名:《儒學·書(shu) 院·社會(hui) ——社會(hui) 文化史視野中的書(shu) 院》
作者:肖永明
出版社:商務印書(shu) 館
出版時間:2020年08月
【內(nei) 容簡介】
本書(shu) 是肖永明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儒學·書(shu) 院·社會(hui) ——文化社會(hui) 學視野中的書(shu) 院》的最終成果。書(shu) 院是中國曆史上獨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組織。它萌芽、肇始於(yu) 唐代,定型、興(xing) 盛於(yu) 宋代,普及於(yu) 明清,最終在清末因改製而退出曆史舞台。在一千多年的曆史進程中,書(shu) 院雖曆經曲折,但就總體(ti) 趨勢而言,則一直呈不斷發展之勢。到清代書(shu) 院發展的鼎盛時期,書(shu) 院總數達4000多所,遍及全國城鄉(xiang) 。本書(shu) 著眼於(yu) 書(shu) 院與(yu) 儒學學派、書(shu) 院與(yu) 社會(hui) 、書(shu) 院與(yu) 文化等方麵的互動關(guan) 係,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cong) 文化史、社會(hui) 史的視角,具體(ti) 探討書(shu) 院興(xing) 起的社會(hui) 文化環境、書(shu) 院發展的社會(hui) 動力、書(shu) 院與(yu) 宋元時期的理學及明代陽明心學之間互相結合與(yu) 互相促進、書(shu) 院與(yu) 社會(hui) 政治之間的互動關(guan) 係、書(shu) 院祭祀的教育功能及文化內(nei) 涵、書(shu) 院對地域文化的促進作用等方麵的問題。
【作者簡介】
肖永明,湖南武岡(gang) 人,曆史學博士,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2年入選湖南省學科帶頭人培養(yang) 計劃,2005年入選新世紀優(you) 秀人才支持計劃。主要從(cong) 事宋明思想文化史研究,發表學術論文七十多篇,獨立或合作出版著作五部。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書(shu) 院的興(xing) 起與(yu) 唐宋之際的社會(hui) 文化環境
第一節 有關(guan) 書(shu) 院產(chan) 生時間的爭(zheng) 議
第二節 科舉(ju) 製度下社會(hui) 流動的加速及社會(hui) 成員對文化的崇尚
第三節 印刷技術的進步與(yu) 文化的下移
第四節 官學教育係統的衰落
第五節 私學教育的盛行
第三章 書(shu) 院發展的社會(hui) 動力
第一節 曆代君主對書(shu) 院發展的促進及其動機
一、曆代君主對書(shu) 院的種種支持
二、曆代君主支持書(shu) 院的動機與(yu) 目的
第二節 各級地方官員對書(shu) 院的支持及其動機
一、各級地方官員對書(shu) 院的支持
二、曆代地方官員支持書(shu) 院的動機與(yu) 目的
第三節 家族力量對書(shu) 院發展的推動
一、家族書(shu) 院的發展概況
二、家族力量致力於(yu) 書(shu) 院教育的動機
第四節 士人對書(shu) 院事業(ye) 的推動
一、士人推動書(shu) 院發展的種種方式
二、儒家士人熱心書(shu) 院事業(ye) 的動機
第五節 商人對書(shu) 院發展的推動
一、商人對書(shu) 院發展的推動
二、商人捐助書(shu) 院的動機
第四章 書(shu) 院與(yu) 宋元時期的理學
第一節 宋元時期理學產(chan) 生發展的幾個(ge) 階段及其特點
一、北宋中後期:理學的逐步形成
二、南宋前中期:理學的發展與(yu) 成熟
三、宋末及元代:理學官學地位的逐步確立
第二節 宋元時期書(shu) 院與(yu) 理學的逐漸結合與(yu) 相互促進
第三節 南宋時期書(shu) 院與(yu) 理學結合的內(nei) 在原因探析
一、從(cong) 理學家的官學教育實踐及其反思看理學的教育理念與(yu) 官學教育的不相容性
二、理學理論特點與(yu) 書(shu) 院對自主性的強調的內(nei) 在契合
三、書(shu) 院可以為(wei) 理學提供良好的傳(chuan) 播環境
第五章 書(shu) 院與(yu) 陽明心學
第一節 陽明心學的產(chan) 生與(yu) 發展
第二節 陽明心學與(yu) 書(shu) 院的結合與(yu) 相互促進
第三節 陽明心學的興(xing) 起對書(shu) 院講學的影響
一、書(shu) 院講會(hui) 的興(xing) 盛及其製度化
二、書(shu) 院講學形式的多樣化
三、書(shu) 院講學內(nei) 容的通俗化與(yu) 對象的大眾(zhong) 化
第六章 書(shu) 院與(yu) 社會(hui) 政治
第一節 書(shu) 院在社會(hui) 控製中的作用
一、儒學的社會(hui) 控製功能與(yu) 士人的社會(hui) 角色
二、儒學、士人與(yu) 書(shu) 院的結合及書(shu) 院社會(hui) 控製作用的發揮
第二節 從(cong) 曆代書(shu) 院政策看王權對書(shu) 院的控製
第七章 書(shu) 院祭祀的文化內(nei) 涵
第一節 書(shu) 院祭祀概況
第二節 書(shu) 院祭祀的教育與(yu) 社會(hui) 教化功能
一、確立、增強士人對儒家倫(lun) 常道德觀念的認同感
二、引發士人對儒學的信仰
三、激發士人的道德使命感與(yu) 社會(hui) 責任感
四、書(shu) 院祭祀的社會(hui) 教化功能
第三節 書(shu) 院祭祀與(yu) 儒家道統
一、道統說的起源及其本質
二、書(shu) 院祭祀中的道統意識
第四節 書(shu) 院祭祀與(yu) 學術風尚的變遷
第八章 書(shu) 院與(yu) 地域文化的發展
第一節 書(shu) 院的學術研究活動對地域儒學學派国际1946伟德水平的提升
第二節 書(shu) 院與(yu) 地域文化的地理格局
第三節 書(shu) 院的藏書(shu) 、刻書(shu) 活動與(yu) 地方文化事業(ye) 的發展
一、書(shu) 院藏書(shu) 活動
二、書(shu) 院的刻書(shu) 活動
第四節 書(shu) 院與(yu) 地方的人才培養(yang) 及民智的開發
第五節 書(shu) 院對地域間文化交流的促進
主要征引文獻及參考著作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