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茂鬆】百年大黨,其命維新

欄目:思想動態
發布時間:2021-08-12 16:12:29
標簽:七一
謝茂鬆

作者簡介:謝茂鬆,男,香港中文大學曆史係博士。現任中國國家創新與(yu) 發展戰略研究會(hui) 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中央黨(dang) 校文史部兼任教授,主要研經學,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文明與(yu) 國家戰略。著有《大臣之道:心性之學與(yu) 理勢合一》等專(zhuan) 著。

百年大黨(dang) ,其命維新

作者:謝茂鬆

來源:閃電新聞2021年8月10日



為(wei) 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深刻理解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近日,由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中國實學研究會(hui) 聯合主辦的“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座談會(hui) 在濟南召開。


《理響中國》現將座談會(hui) 內(nei) 容進行整理,製作推出《理響筆記——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專(zhuan) 欄。今天,《理響筆記》邀請到的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創新與(yu) 發展戰略研究會(hui) 研究員、中國文明和中國道路研究中心主任謝茂鬆,他分享的題目是《百年大黨(dang) ,其命維新》。


 

謝茂鬆


謝茂鬆,博士,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國家創新與(yu) 發展戰略研究會(hui) 資深研究員、中國文明和中國道路研究中心主任,科技部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新型舉(ju) 國體(ti) 製戰略研究專(zhuan) 家,國務院國資委商業(ye) 發展中心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專(zhuan) 家,北京高校(北大、清華等八院校)“名家領讀經典”——市級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授課教師,華南理工大學教育部國別與(yu) 區域研究印度洋島國研究中心學術顧問,曲阜孔子書(shu) 院執行理事長,香港《南華早報》中國專(zhuan) 家組專(zhuan) 家。


研究方向:經學,中國文明與(yu) 哲學,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治術思維及實踐,中國文明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政治體(ti) 製研究,中國文明與(yu) 國家戰略研究,數字文明與(yu) 中國科技體(ti) 製研究。著有《大臣之道:心性之學與(yu) 理勢合一》《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政治正當性與(yu) 傳(chuan) 統政治的關(guan) 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一種新文明》《“執兩(liang) 用中”看未來20到40年中美關(guan) 係以及中國文明的戰略思維》《中醫思維:破解中西醫之爭(zheng) 的關(guan) 鍵點》等。

 

 《百年大黨(dang) ,其命維新》


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黨(dang) 百年的重大曆史時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是代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向全黨(dang) 、全國人民以及全世界的莊嚴(yan) 宣言、莊嚴(yan) 承諾,同時也是向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時期的老一輩革命家、革命先烈、革命烈士,向近代以來的所有仁人誌士,向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曆代先聖先賢、民族英雄豪傑的致敬。這一切都體(ti) 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所擁有的“百年大黨(dang) ,其命維新”這一高度自覺的曆史文明意識。


一、百年大黨(dang) ,其命維新:百年大黨(dang) 的“可大可久之道”


今天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乃是擁有9500多萬(wan) 名黨(dang) 員、領導著14億(yi) 多人口大國、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dang) ,這是真正意義(yi) 上的百年大黨(dang) 。大黨(dang) 之為(wei) “大”,是“大就要有大的樣子”;百年是“久”,百年大黨(dang) 意味著大而能久。既大且久,則必有其理,必有其道,這就是“可大可久之道”,而這也正是中國文明傳(chuan) 統一以貫之的文明原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覺繼承中國文明傳(chuan) 統並發揚光大,這就是毛澤東(dong) 所說“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複舊物的決(jue) 心”,即“其命維新”。“維新”之要義(yi) ,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前無古人的偉(wei) 大事業(ye) ”。


“可大可久之道”也意味著自覺的深厚曆史意識。故欲究百年大黨(dang) 何以能大而又能久之道,則必須在大曆史、文明史的視野下觀其始,“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這就是要在文明史、大曆史視野下,深刻思考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在怎樣的曆史大勢、國內(nei) 國際形勢下產(chan) 生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又是如何發展、壯大,如何由小到大、由弱變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能夠發展、壯大,又是看到了在曆史中潛藏的什麽(me) 社會(hui) 力量,依靠著什麽(me) 社會(hui) 力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所領導的事業(ye) 又是怎樣的事業(ye) ,又如何是正義(yi) 的事業(ye) 、偉(wei) 大的事業(ye) ?這一切的目的,乃是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守住黨(dang) 領導人民創立的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事業(ye) ,世世代代傳(chuan) 承下去”,這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可大可久之道。


二、“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於(yu) 近代遇到的國家困境、社會(hui) 困境、文明困境三重困境的克服


大國要有曆史,要經曆起落,中國文明在曆史上經曆了一次次興(xing) 衰起落,其中有“四夷交侵”“中國不絕如線”的文明危機,這主要是來自北方遊牧民族及其草原帝國的衝(chong) 擊,但中國文明在曆史上每一次都能衰而複興(xing) 。


鴉片戰爭(zheng) 以後的近代中國麵對西方列強的侵略及其背後西方文明的侵略,麵臨(lin) 著文明困境、國家困境、社會(hui) 困境的三重困境,這也就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所遇到的三重困境。如此我們(men) 才能深刻理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到的1840年鴉片戰爭(zheng) 以後的中國是“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正是為(wei) 解決(jue) 這三重困境應運而生,毛澤東(dong) 總結黨(dang) 的創建的曆史時說:“中國產(chan) 生了共產(chan) 黨(dang) ,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cong) 此以後,中國改換了方向。”解決(jue) 文明困境的問題要先通過解決(jue) 最大的國家困境的問題,然後是解決(jue) 社會(hui) 困境的問題,最終文明困境才能得以解決(jue) 。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中國革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反對內(nei) 外敵人的雙重革命性質,人民解放戰爭(zheng) 的勝利使得國家獨立、人民解放,解決(jue) 了國家困境。中國的革命、人民解放戰爭(zheng) 也是通過最廣泛的社會(hui) 組織動員的方式,同時進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改變中國社會(hui) 結構的社會(hui) 革命,其中的關(guan) 鍵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黨(dang) 組織所發揮的高度組織力、凝聚力,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深深地融入於(yu) 社會(hui) 。


新中國的成立,確立了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建設國家就要解決(jue) 社會(hui) 問題,以解決(jue) 社會(hui) 困境。這個(ge) 過程中也走過一些彎路,解決(jue) 了一部分問題,但也製造了一些新的問題。改革開放的今天雖然存在貧富差距,但再也沒有強固的資產(chan) 階級力量。中國雖然開放市場、金融,但也不會(hui) 放任資本的野蠻生長,因為(wei) 這樣的話,最後必然會(hui) 走向美國的資本主義(yi) 道路;中國也不會(hui) 讓國內(nei) 資本成為(wei) 跨國資本的買(mai) 辦,因為(wei) 這樣的話,中國就可能在實質上、結構上回到舊中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中國,必須維護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的性質,這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中國為(wei) 何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思想的原因所在。馬克思針對的是資本主義(yi) 的基本邏輯結構,所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在形成過程中始終有馬克思主義(yi) 邏輯的存在,但在實踐中具有中國化的品格。


當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最終以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的方式完成現代化,同時也以社會(hui) 主義(yi) 的方式解決(jue) 現代化所有的問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人民結合為(wei) 一體(ti) 、走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最終將形塑新的文明,這就是對於(yu) 近代以來文明困境的克服。中國近代文明困境、國家困境、社會(hui) 困境的三大困境至此徹底克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功應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而建構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這一新文明,在長時段而言將取代西方過去五百年文明,開創未來五百年的文明想象,甚至是新的千年文明想象。


唯有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開創新文明的意義(yi) 上,建黨(dang) 百年之際,今天的我們(men) 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毛澤東(dong) 《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上的結論》提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產(chan) 生改變了五千年中國曆史方向的重大曆史論斷,他說:“一九二一年產(chan) 生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就改變了方向,五千年的中國曆史就改變了方向。我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是中國曆史上的任何其他政黨(dang) 都比不上的,它最有覺悟,最有預見,能夠看清前途。”


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高度自覺的文明意識:憂患鍛煉鬥爭(zheng) 精神,憂患檢驗磨練“初心”


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在根本上是必須完成文明的複興(xing) 。曆史、人民為(wei) 何選擇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根本上是在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具有高度自覺的文明意識、曆史意識。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曆史意識是一種曆史憂患意識,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指出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生於(yu) 憂患、成長於(yu) 憂患、壯大於(yu) 憂患的政黨(dang) ”,曆史憂患意識貫穿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百年曆史。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正是在憂患、危機中鍛煉出“永遠奮鬥”的“鬥爭(zheng) 精神”。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革命時期經曆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長征途中的湘江血戰、抗日戰爭(zheng) 時期日本殘酷的大掃蕩、國民黨(dang) 在抗戰勝利後發動內(nei) 戰等各種內(nei) 憂外患的挑戰,在新中國成立後經曆了抗美援朝、美國封鎖、蘇聯陳兵百萬(wan) 等外患的挑戰,改革開放時期則遇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初美國製裁,新時代則遇到美國發動的貿易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越是在憂患中,越是能激發出其內(nei) 在的鬥爭(zheng) 精神與(yu) 鬥爭(zheng) 能力,誠如孟子所言“生於(yu) 憂患”。


毛澤東(dong) 20世紀60年代曾說《毛澤東(dong) 選集》“是血的著作”,《毛澤東(dong) 選集》可以說無一字不是偉(wei) 大的鬥爭(zheng) 精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精辟地總結鬥爭(zheng) 精神貫穿於(yu) 百年黨(dang) 史:“建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改革開放、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都是在鬥爭(zheng) 中誕生、在鬥爭(zheng) 中發展、在鬥爭(zheng) 中壯大的”。“憂患”與(yu) “鬥爭(zheng) ”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辭典中可謂是孿生詞。


這種憂患意識還體(ti) 現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行將解放全中國時,毛澤東(dong) 極端冷靜地提出“上京趕考”與(yu) “兩(liang) 個(ge) 務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出了“新的趕考”。憂患意識包含著安不忘危與(yu) 轉危為(wei) 安的安危互相轉化的兩(liang) 麵性,故而“生於(yu) 憂患”的反麵則是“死於(yu) 安樂(le) ”。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憂患意識深深植根於(yu) 中國文明傳(chuan) 統,作為(wei) 五經之首的《周易》被認為(wei) 是“憂患之書(shu) ”,憂患考驗、鍛煉、增進著德性;而德性的本源所在,就是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憂患意識一體(ti) 相生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初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守初心,就是要牢記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初心”深深植根於(yu) 中國文明傳(chuan) 統。“初心”是發心、發願,發的是宏大誓願。


初心是覺悟之發心,首先是自我覺悟,進而是要引導廣大眾(zhong) 生覺悟,也就是普度眾(zhong) 生,這尤其是中國大乘佛教之根本要義(yi) 所在。《大智度論》說:“初心未攝,未能深愛眾(zhong) 生故。”《宗鏡錄》說:“若離初發心,則不成無上道。所以雲(yun) 一切功德,皆在初心。”佛教之初心,與(yu) 儒家、道家的赤子之心是相通的。《孟子·離婁下》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道德經》說:“含德之厚,比於(yu) 赤子。”原本來自梵語的初心被翻譯為(wei) “人之初性本善”之“初心”也是有所取自儒家。


“初心”不止來自於(yu) 佛教中國化的中國大乘佛教、來自於(yu) 儒家、道家,在根本上更來自於(yu) 《五經》之首的《周易》,這就是《周易》首卦代表創生天地萬(wan) 物的乾卦卦辭所說的“元亨利貞”之“元”。“元”代表初始,是純粹、至善、無私的初心、仁心,“亨”是事業(ye) 的不斷亨通廣大;唯有葆有“元”之初心,方能至於(yu) 廣大。事業(ye) 大發展則有大利益,“利者,義(yi) 之和”,“利”不是少部分人的一己私利,而是天下最廣大百姓的普遍利益、根本利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是純粹利他而毫無特殊利益的;“貞”是慎終如始、永久保持初心。


“元亨利貞”作為(wei) 整體(ti) ,唯有始終保有初心,方能“可大可久”。“元亨利貞”是不僅(jin) 大還要能久的可大可久之道。這是來自於(yu)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初心,是“民吾同胞,物吾與(yu) 也”的大心量。正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之純粹,使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能由1921年的五十幾位黨(dang) 員而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發展成為(wei) 今天世界第一大執政黨(d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