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卷本《中國傳(chuan) 統禮儀(yi) 文化通史》撰寫(xie) 工作會(hui) 議召開
來源:武漢大學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研究中心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六月廿四日壬午
耶穌2021年8月2日
2021年7月21-22日,多卷本《中國禮儀(yi) 文化通史》撰寫(xie) 工作會(hui) 議在武漢大學振華樓曆史學院106教研室召開。該通史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傳(chuan) 統禮儀(yi) 文化通史研究”(批號18ZDA021)的終結成果,楊華教授作為(wei) 項目首席專(zhuan) 家,主持了會(hui) 議。與(yu) 會(hui) 者就目前的寫(xie) 作進度和寫(xie) 作風格展開了充分討論,形成了更為(wei) 完善的寫(xie) 作細目。
會(hui) 議伊始,楊華教授簡要介紹了項目設計和總體(ti) 框架。該項目將“以問題為(wei) 經,古今貫通;以時間為(wei) 緯,分段敘述”,主要回答中國成為(wei) “禮儀(yi) 之邦”的文化環境、內(nei) 在結構、演進曆程、新變要素和現實價(jia) 值等問題。其總體(ti) 特點就是“通”,即在時段上,從(cong) 先秦至民國,前後銜接,不留空白;在內(nei) 容上,以儒家禮儀(yi) 為(wei) 主,對每一時期的禮學、禮製、禮論、禮俗、禮教、禮法等多內(nei) 容展開敘述,並兼顧少數民族禮儀(yi) 和佛道等宗教儀(yi) 軌。針對目前已經出版的幾套中國禮製史著作,如陳戍國教授主編《中國禮製史》、吳麗(li) 娛教授主編《禮與(yu) 中國古代社會(hui) 》、湯勤福教授主編《禮製變遷及其現代價(jia) 值研究》,與(yu) 會(hui) 學者就本項目的研究特色、關(guan) 注對象、學術生長點、寫(xie) 作風格等問題進行了係統研討。
為(wei) 了形成共識,統一風格,便於(yu) 撰寫(xie) ,本次會(hui) 議首先討論了《中國禮儀(yi) 文化通史》寫(xie) 作過程中可能會(hui) 出現的一些共通性問題,比如各分卷的章節安排、注釋格式、概念術語、每卷規模等。
在概念界定方麵,中國社科院曆史研究所的楊英老師認為(wei) ,多個(ge) 禮學術語的內(nei) 涵界定相當困難,例如“禮”與(yu) “俗”的某些內(nei) 容存在相通和相似性,很難輕易分開;“禮”與(yu) “法”的邊界亦不易界定。武漢大學的薛夢瀟老師則認為(wei) ,術語的範疇界定大致可以遵循以下原則,即去掉“不是”的東(dong) 西,保留“是”的內(nei) 容。經過仔細討論,與(yu) 會(hui) 學者認為(wei) ,“禮俗”部分主要描寫(xie) 針對下層社會(hui) 的風俗習(xi) 慣,“禮法”部分則主要偏向於(yu) 社會(hui) 實踐方麵,以與(yu) 國家禮製相區別。
在章節安排方麵,遼寧大學的王美華老師提出,各分卷的章節排布應該大致保持一致,以便形成整體(ti) 風格。泰山學院李誌剛老師認為(wei) ,各分卷撰寫(xie) 者要注意該時段內(nei) 部的時間劃分,寫(xie) 作宜有時間層次感。薛夢瀟老師認為(wei) ,各章的分節和字數也要大致均衡,文字要有可讀性。
在具體(ti) 寫(xie) 法方麵,中國人民大學的趙永磊老師提出,各卷寫(xie) 作要兼顧“通”與(yu) “專(zhuan) ”兩(liang) 個(ge) 方麵。既要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又要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西南財經大學的潘斌老師則提醒大家,要注意禮儀(yi) 文化與(yu) 經學的關(guan) 係,主張寫(xie) 作中特別重視經學對禮學的影響。此外,潘老師還提出了全書(shu) 的注釋標準化問題。武漢大學的吳兆豐(feng) 老師提出,寫(xie) 作時要注意敘述和論說的區別,並須兼顧材料和論述的安排。武漢大學的薑海龍老師從(cong) 讀者角度出發,提出了《中國禮儀(yi) 文化通史》的學術定位問題,即本書(shu) 的閱讀對象是專(zhuan) 業(ye) 研究者,還是社會(hui) 大眾(zhong) 。此外,薑老師還提出,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傳(chuan) 統禮製發生了重大轉變,在中國曆史上具有特殊性,該卷內(nei) 容與(yu) 其他各卷或有不同。
經過討論,會(hui) 議確定了每個(ge) 時段的撰寫(xie) 內(nei) 容和敘述順序。認為(wei) 撰寫(xie) 時應當包括國家禮製、禮法關(guan) 係、禮教、禮俗、禮學、佛道等外教對儒家禮儀(yi) 的影響、少數民族禮儀(yi) 對儒家禮儀(yi) 的影響等幾個(ge) 方麵。在討論中,與(yu) 會(hui) 學者對各分卷現有目錄和提交的部分內(nei) 容,進行了逐章逐節的評析,對各卷的詳略程度和相互銜接也進行了充分溝通。一致認為(wei) ,應當寫(xie) 出一部既能全麵反映最新學術前沿,又能充分表達各卷作者新見的禮儀(yi) 文化通史。至於(yu) 詳略程度和寫(xie) 作風格,主編認為(wei) 應當以翦伯讚先生主編的《中國史綱要》為(wei) 範本,做到語言簡潔雅致、深入淺出,力爭(zheng) 滿足不同層次的讀者群。
按照原來的課題設計和實際寫(xie) 作分工,全書(shu) 計劃分為(wei) 六卷。各分卷分別為(wei) :《先秦卷》(李誌剛)、《秦漢魏晉南北朝卷》(楊英、薛夢瀟)、《隋唐五代卷》(趙永磊)、《宋遼金夏卷》(王美華)、《元明清卷》(吳兆豐(feng) 、馬曉林)、《晚清民國卷》(潘斌、薑海龍)。每卷字數約為(wei) 35—40萬(wan) 字,計劃明年夏天完成初步撰寫(xie) 工作,力爭(zheng) 按時結項。(彭壯壯報道)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