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鄧國元、劉榮茂副教授參加“陽明學”青年教師學術沙龍

欄目:會議講座
發布時間:2021-07-08 23:37:09
標簽:劉榮茂、鄧國元

書(shu) 院鄧國元、劉榮茂副教授參加“陽明學”青年教師學術沙龍

來源:貴州大學哲學與(yu) 社會(hui) 發展學院網站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五月廿三日辛亥

          耶穌2021年7月2日

 

2021年7月1日下午,貴州大學哲學與(yu) 社會(hui) 發展學院青年教師學術沙龍第四期在人文樓217舉(ju) 行。此次沙龍圍繞鄧國坤博士的論文《自存物·意在物·一體(ti) 物:論陽明的三類存有及其認知》展開。沙龍由鄧國坤博士主講,貴州大學學報編輯部張婭博士主持,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shu) 院鄧國元、劉榮茂副教授,貴州大學哲學與(yu) 社會(hui) 發展學院鄧國宏副教授,青年教師牛堯、馬濤、梁真、李若語、王玉沿、祝浩涵參加本次沙龍。

 

沙龍正式開始前,主持人張婭介紹了到場的各位老師,表示學院舉(ju) 辦學術沙龍活動對青年老師的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並預祝此次學術沙龍順利進行。

 

 

 

沙龍第一環節,主講人鄧國坤向大家陳述了文章的核心問題、思路和論證。鄧國坤認為(wei) 陽明學擁有三種不同類型的存有及認知,這三種不同類型的存有相互聯係,但又存在次第超越的關(guan) 係。鄧國坤提出,早年王陽明注重“自存物”,並以觀照、格致等方式認識;中年以後從(cong) 自存物轉向意在物,主張“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無物”等;晚年王陽明超越意在物而關(guan) 注“一體(ti) 物”,認為(wei) 人與(yu) 萬(wan) 物是一氣相通的。鄧國坤認為(wei) ,王陽明的三類物及其認知構建了多層次、動態的、有機一體(ti) 的宇宙論,重新定義(yi) 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與(yu) 價(jia) 值,確立了新型的心物關(guan) 係,並且完成了陽明心學的構建。

 

 

 

在沙龍的第二個(ge) 環節,參會(hui) 老師就鄧國坤論文的寫(xie) 作提出了詳細的修改建議。鄧國元指出文章存在副標題表述模糊,核心概念不明晰的問題;鄧國宏認為(wei) 文章試圖處理的問題過多,建議集中處理單一問題;韋政希建議調整文章段落內(nei) 容的安排和布局;馬濤建議補充學界研究現狀;牛堯指出文章概念使用不規範的問題並建議刪去與(yu) 主題無直接關(guan) 係的內(nei) 容;張婭對文章中標點符號、邏輯詞匯使用不恰當、引文格式和規範的問題提出修改意見;梁真、李若語、王玉沿、祝浩涵指出了文中的語詞、語病等問題。

 

 

 

沙龍的第三個(ge) 環節,參會(hui) 老師圍繞鄧國坤文章的主題進行了熱烈討論,就陽明對“物”的分類、分類的理由及合理性等問題發表了各自的觀點和見解。

 

最後,主持人張婭對本次學術沙龍進行總結。她認為(wei) ,經過幾次成功的舉(ju) 辦,我院的青年教師學術沙龍活動形式逐漸完善,內(nei) 容逐漸豐(feng) 富;我院青年教師從(cong) 中獲益良多,不僅(jin) 促進了學術觀點的交流,也加深教師間彼此的了解。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