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餘東海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以文化人、以德服人
——東(dong) 海客廳論文化人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五月十七日乙巳
耶穌2021年6月26日
不喜歡知識分子這個(ge) 概念。技術型、專(zhuan) 業(ye) 型知識分子,可稱為(wei) 專(zhuan) 家;自由知識分子和體(ti) 製知識分子,都可稱為(wei) 學者。隻不過性質不同,前一種正善美,後一種大多邪惡醜(chou) 。專(zhuan) 家也一樣有正邪之別。自由知識分子又稱公共知識分子,有文化人的味道,唯文化度因人而異。
知識分子好到極致,就可稱為(wei) 文化人,以文化人、以德服人的人,人類中最優(you) 秀、最文明的人。文化人的核心是良知心。曆代聖賢君子都是大文化人,傳(chuan) 統諸子、西方百家中也有一些文化人。當然,商韓馬列們(men) 例外。邪說反文明,非文化,若稱它們(men) 為(wei) 文化,需要打個(ge) 括號。邪教非文化,邪教中沒有文化人。
文人和文化人,一字之異,性質大異。會(hui) 寫(xie) 文章就可以稱為(wei) 文人,有才華即可,文化人必須是仁人,良知人,君子人。
文人相輕,文化人相重;文人論才,文化人論德;文人重人爵,文化人重天爵;文人好名殉名,文化人好德殉道;文人看一地一時,文化人看天下萬(wan) 世;文人的理想是名動天下,文化人的理想是化民成俗、化成天下。正確的思想和健美的人格,是文化人的兩(liang) 個(ge) 支柱兩(liang) 條腿。
文化人既是學者也是行者。學者側(ce) 重於(yu) 知識之學習(xi) 和傳(chuan) 播,行者側(ce) 重於(yu) 道德踐履和社會(hui) 實踐。學者未必是行者,能學而不能行,沒有真實功夫也;行者必須是學者,否則行之不遠更行之不中。文化人必然學行並重。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或行道於(yu) 政治,和行道於(yu) 人生,皆大學者兼大行者。
尊儒信儒傳(chuan) 儒行儒,中華文化人的本分也。尊儒即敬天和自尊,信儒即信天和自信,傳(chuan) 儒於(yu) 世即替天傳(chuan) 道,行儒於(yu) 政即替天行道。傳(chuan) 道和行道,是人世間最偉(wei) 大的責任和事業(ye) 。唯大文化人能盡到傳(chuan) 道的責任,唯大政治家能做好行道的事業(ye) 。
道有高低正邪,德有大小善惡,理亦有高低大小正邪善惡之別。理者,道理、事理、思想、觀點、意識形態也。中道之理最為(wei) 高大正善最具三正性。三正者:正常,正確,正義(yi) 也。論理,既忌盲目從(cong) 眾(zhong) ,也忌一味異議,唯貴在三正。三正的反麵是反常錯誤邪惡。批判反常錯誤邪惡,就是放淫辭辟邪說,是文化人的天職。
佛教稱佛知一切眾(zhong) 生煩惱,君子不知其它生命的煩惱,但能覺知一切蒼生、一切人民的煩惱,包括弱勢群體(ti) 和特權階級的煩惱,知道一切煩惱苦難的根源。王道政治家道援天下,救援的是天下人身之苦;中道文化人道援天下,救援的是天下人心之苦。中道文化是救苦救難、與(yu) 福與(yu) 樂(le) 的根本大法。
置身於(yu) 極權社會(hui) ,文化人最大的責任是批判極權主義(yi) 。批判有風險,可以不批判,但不能瞎批判,不能避硬欺軟,欺侮弱小;更不能怕惡欺善。
在極權社會(hui) 批判個(ge) 人主義(yi) 和自由主義(yi) ,就是欺軟加欺善。豺狼當道莫問狐狸,何況自由主義(yi) 非狐狸,其學是除了外王學最正義(yi) 的政治學,其道是除了王道最正確的道路,其派是除了儒家最正派的群體(ti) 。當然,山寨自由主義(yi) 除外。
或說,與(yu) 強勢者論理,不智。東(dong) 海曰,未必也。論理正是文化人的強項。世人論勢不論理, 儒家論勢先論理,先道後勢,以道製勢;先理而力,以理導力。製之導之不得,也不排除以道義(yi) 、道理與(yu) 勢力相抗相爭(zheng) 。東(dong) 海二十多年寸土不讓,甚至得寸進尺,就是以道抗勢。
以文化人,以道救民,以直報怨,以心換心。文化人與(yu) ?文化人也!
文化人開展思想批判和爭(zheng) 鳴,是為(wei) 了摧邪去惡,明理弘道,應該做到三無私:一無私欲,沒有私心雜念和私利追求;二無私怨,沒有因個(ge) 人利害關(guan) 係而產(chan) 生的怨憤;三無私見,避免成見和偏見。做到三無私,才能字字發自於(yu) 良知,句句立足於(yu) 正義(yi) ,才能對天理良知和天下後世負責!
孔子批隱士,孟子辟楊墨,程朱辟佛道,東(dong) 海辟螞,時代不同,批判對象不同,批判者身份不同---孔孟程朱是天下後世公認的、傳(chuan) 承道統的聖人,東(dong) 海隻是一個(ge) 言論權都殘缺的文化人。但在三無私方麵,我們(men) 不謀而合。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這也是大文化人的特征。東(dong) 海在三畏之上還要加上三怕:怕言行有誤而不自知,怕誤傷(shang) 正善而不自覺,怕欠人情債(zhai) 太大而不能還。
這三怕為(wei) 文化人、君子人所共有。言論有誤,若不能及時改正,有損於(yu) 自己的文化品質;行為(wei) 有誤和誤傷(shang) 正善人士,若不能及時改正,會(hui) 自傷(shang) 良知,自遺惡業(ye) 。
欠人情債(zhai) 太大不能還,於(yu) 心不安,萬(wan) 一對方提出難以滿足的特殊要求,又很麻煩。例如需要用真理、原則去還人情,那無異於(yu) 要了君子的命。
佛教言,寧可將身下地獄,不拿佛法做人情;儒家更是寧可將身入監獄,不拿天理做人情也。立地頂天,頭頂天理,這是君子不可不負的文化責任和曆史責任,豈能拿來還人情哉。幸虧(kui) 生平有惠於(yu) 我的存歿諸公,從(cong) 不曾有人那樣要求於(yu) 我。隻有深深的感銘和祝福!
集於(yu) 廣西邕城青秀山下獨樂(le) 齋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