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誌和】張正笏:清代湘中名師,雙峰書院首任山長

欄目:往聖先賢
發布時間:2021-06-22 15:48:56
標簽:湘中名師

清代湘中名師,雙峰書(shu) 院首任山長

作者:李誌和

來源:“中裏微刊”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四月廿九日戊子

          耶穌2021年6月9日

 

張正筠(1699-1783),字書(shu) 思,號筆石,別號澄山遁叟,雙峰縣石牛鄉(xiang) 台洲人,清代湘中著名教育家,贈奉直大夫。乾隆十七年舉(ju) 人,官武陵教諭,師範肅然。先後主講漣濱、東(dong) 皋、雙峰等書(shu) 院二十餘(yu) 年,弟子成名者甚多。極力倡導儒家正學,其教澤之流風餘(yu) 韻,非止一代。後世曾國藩之父曾麟書(shu) 、一代儒將羅澤南等,皆為(wei) 其再傳(chuan) 弟子。又以詩書(shu) 傳(chuan) 家,子孫中舉(ju) 、進貢、入庠者多人。

 

同治《湘鄉(xiang) 縣誌》收其入《儒林傳(chuan) 》。其詩收入《沅湘耆舊集》4首。生平著述甚多,有《自種編文集》《擲虛》二卷、《擲虛叢(cong) 話》二卷、《瓻囊集》四卷、《楚南四家文抄》《說書(shu) 唾餘(yu) 》二卷、《漣濱課藝》等。又有七子,各授一經,互相討論,親(qin) 為(wei) 訂正,遂成《經學備纂》九卷。明德之後

 

張正笏生於(yu) 康熙三十八年(1699)五月十九日,歿於(yu) 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初八日,壽85歲。

 

張氏代有碩彥,其曾祖紹旦,字曙寰(1596-1692),明末與(yu) 同裏羅含章(羅澤南之族先輩)聯結衡陽王夫之抗清,事敗,遂怡情山水,放懷詩酒。在其85歲生日時,王夫之贈以壽聯雲(yun) :“百歲春添十五算,三湘文起兩(liang) 重雲(yun) 。”明末清初,兩(liang) 舉(ju) 鄉(xiang) 飲大賓,縣令為(wei) 他贈匾“湘中人瑞”,壽96歲,人稱“百歲翁”。

 

正笏祖父日生(1622-1686),字允升,邑庠生。奉親(qin) 至孝,周恤族黨(dang) ,精醫藥,嚐施方藥救人甚多,梓裏共稱為(wei) 盛德君子。好讀書(shu) ,尤精《周易》。又好藏書(shu) ,時有“拚生苗買(mai) 死書(shu) ”之謠。與(yu) 王夫之為(wei) 忘年交,王之次子王虎止往湘鄉(xiang) 拜嶽父劉象賢,常經過張家,王虎止曾為(wei) 日生新築山房題額“炳蔚”。日生著有《周易蹄》《未信編詩文稿》,郡縣誌將其列入處士傳(chuan) 。

 

正笏父親(qin) 其中(1676-1763),字惟一,號薪崖,以篤行式鄉(xiang) 裏,其70歲生日時,縣令張天如贈以《薪崖公暨德配雷孺人七十雙壽序》,稱頌其品德有古君子之風,又旌以“種德克昌”匾額。初贈修職郎,晉贈奉直大夫。

 

正笏自少秉承家學,又從(cong) 族兄端士講求文律,其時,正笏家貧,不能竟讀。端士對正笏說:“吾有厚望於(yu) 汝,奈何自棄?”遂執經問學三載。康熙六十年(1721),正笏參加童試,行前拜見族兄,端士執其手說:“此去會(hui) 掃千軍(jun) 矣!”果然一舉(ju) 考中,補邑庠生。博學善文

 

正笏成秀才後,因家貧而為(wei) 童子師。他在課徒餘(yu) 閑,刻苦鑽研學問,時正患痰疾,咳嗽不休,咯血吐於(yu) 牆壁間,但仍堅持學習(xi) 。既為(wei) 諸生,更博涉經史,旁羅百家,為(wei) 文深窺古人堂奧。歲科會(hui) 課,深得司成胡襲參器重,稱其為(wei) 博學之士。

 

其後,又師從(cong) 湘鄉(xiang) 城南恩貢生、挑選教諭龍先蟄(字啟元,號一呆)。龍先蟄是邑內(nei) 碩儒,龍孔然之族孫,同治《湘鄉(xiang) 縣誌·人物誌·文苑》有傳(chuan) 。他能因材施教,弟子眾(zhong) 多,門下成名者難以遍數,其最著名的有進士彭心鑒(邑誌入儒林)、舉(ju) 人劉能鎮及張正笏等。此外其孫龍墀,有名秀才;龍驤,乾隆三十年舉(ju) 人,官河南知縣,縣誌入宦業(ye) 。龍驤孫龍汝翼,鹹豐(feng) 七年鄉(xiang) 試解元,曾主講漣濱書(shu) 院,為(wei) 宋希濂曾祖蟾桂之師。可謂書(shu) 香世家。

 

正笏學識淵博,幾次鄉(xiang) 試,屢為(wei) 房師薦為(wei) 解元,但都為(wei) 主考官所抑。房師為(wei) 達到目的,故意將他取在副榜,以留待下一科取解元,故在雍正十年、乾隆元年鄉(xiang) 試時,兩(liang) 中副榜。乾隆三年北闈鄉(xiang) 試又落榜。許多人都為(wei) 他惋惜,但他處之泰然。歲月蹉跎,一直到乾隆十七年(1752),才以第十名中舉(ju) ,其時正笏年已54歲。隨後他又三赴禮部會(hui) 試,始終不第,乾隆三十九年選取知縣。正笏自以賦性秉直,不能在官場上隨波逐流,請改教職,選授武陵縣教諭。

 

 

 

雙峰書(shu) 院

 

自乾隆元年始,正笏先後主講漣濱、東(dong) 皋、雙峰等書(shu) 院二十餘(yu) 年(主講雙峰時,其山長室名為(wei) “桂月軒”)。弟子從(cong) 遊者日眾(zhong) ,長沙、衡陽、寶慶、湘鄉(xiang) 前後向學者,不下數百人,成名者甚多,因此楚以南無不知有筆石公其人。四方能文之士,多以文稿就訂披閱,幾無虛日。每年郡縣試中試者,大多為(wei) 其弟子。凡弟子相遇,不舉(ju) 姓名而直稱“老師、老師”者,不問而知為(wei) 正笏先生。文武官員欽其德望,不以屬員對待。正笏雖落拓一官,而聲譽反出詞林諸公之上。在任武陵教諭期間,居官十年,宏獎善類,選拔人才,聲名藉藉。辭官歸裏,年已84歲,作《王寅(1782)冬謝武陵鐸篆歸裏,留別諸生詩》四首,今錄兩(liang) 首如下:

 

其一:

 

薄宦羈牽朗水湄,

苦吟猶似在山時。

桃花洞口迷漁父,

柿葉堆中老畫師。

八十年來鑽故紙,

一千裏外擁皋比。

雪鴻蹤跡知何定,

詎學鷦鷯戀一枝?

 

其二:

 

家在湘南溪上居,

繩樞饔牖即吾廬。

俸錢難買(mai) 三弓宅,

宦橐猶留一卷書(shu) 。

老矣龍鍾偏健飯,

歸輿瓠落且懸車。

暮雲(yun) 春樹如相憶,

尺素全憑六六魚。

 

 

湘鄉(xiang) 縣城有唐代褚遂良所留洗筆池,相傳(chuan) 以墨水出為(wei) 科名之瑞。乾隆廿四年,正笏主講東(dong) 皋書(shu) 院,時洗筆池連出墨水七天。是年鄉(xiang) 試,弟子羅國俊、謝我懷、鄧文泮及正笏之子眉大同時中舉(ju) ,此被傳(chuan) 為(wei) 文壇盛事。正笏作《瑞煙記》述其事。後羅與(yu) 鄧又先後成進士,入翰林。羅官禮部左侍郎,鄧為(wei) 鴻臚寺正卿。兩(liang) 人均入同治縣誌人物誌《宦業(ye) 傳(chuan) 》中。

 

正笏書(shu) 法亦自成一家,從(cong) 雙峰縣三塘鋪鎮大木衝(chong) 杜氏族譜上,還可見到其手跡,他所寫(xie) 譜序,用行草書(shu) 就,用筆遒勁,線條流暢,造詣頗深。今錄於(yu) 《雙峰春秋》第三卷文化卷上。當時各姓族譜,均以能得到正笏的文筆手跡為(wei) 榮,故今天邑內(nei) 各姓族譜上讀到他的序、傳(chuan) 、基誌銘及詩文等不下數十篇。

 

正笏生平著述甚多,有《自種編文集》《擲虛》二卷、《擲虛叢(cong) 話》二卷、《瓻囊集》四卷、《說書(shu) 唾餘(yu) 》二卷、《漣濱課藝》等,又與(yu) 尚義(yi) 陳氏陳德愉評選攸縣陳之駓、衡陽王虎止、邵陽王元複、車無咎等文章,合為(wei) 《楚南四家》。又仿效古七業(ye) 法,七子各授一經,互相討論,再親(qin) 為(wei) 訂正而成《經學備纂》九卷,惜其書(shu) 多佚。《沅湘耆舊集》錄其詩數首。

 

正笏辭官回籍一年後即去世,壽85歲。去世後,其子眉大與(yu) 其弟子編有《張筆石年譜》(惜佚),羅國俊作跋,其文見於(yu) 同治《湘鄉(xiang) 縣誌·藝文誌·史部》。教澤長延

 

正笏娶妻羅氏,係羅澤南之族人。正笏幼時,家赤貧,裏中富室無與(yu) 議婚者,獨羅文舉(ju) 奇愛之,將女許配,群從(cong) 皆笑之,說:“文舉(ju) 本來已瞎了一隻眼,現在雙目俱盲了嗎?”當正笏中舉(ju) ,其子均學有所成,人們(men) 才交口稱譽說:“我們(men) 雙目明亮,竟不如文舉(ju) 隻眼。”羅氏共生九子,除一子早逝,一子夭折外,其餘(yu) 七子都業(ye) 儒,其中舉(ju) 人一、貢生一、庠生三。長子及大,字小魯,號虎岩,邑庠生,著有《虎岩樵謠詩》二卷。五子眉大出生時,張正笏索名於(yu) 鄧顯鶴外祖毛學古,毛公讚曰:此張氏之白眉也。故名眉大,後果然在兄弟中最為(wei) 傑出。眉大字紫宇,號五渚,乾隆廿四年舉(ju) 人,官廣東(dong) 儋州知州,乾隆壬子科廣東(dong) 鄉(xiang) 試同考試官,授奉直大夫,有循吏之稱,同治縣誌宦業(ye) 有傳(chuan) 。其著述有:《修悖金鑒》廿六卷、《滇南紀行詩抄》《海南日抄》三十卷、《歸田補抄》《管蒯集》《帚享集》等,其詩錄入《沅湘耆舊集》中數首。眉大長子肇光,號疊浦,太學生,為(wei) 羅澤南之師;眉大孫晟明,字晴初,庠生,與(yu) 羅澤南為(wei) 同學好友。據統計,從(cong) 正笏之祖日生至正笏玄孫七代人中,共有舉(ju) 人2、貢生1、庠生、太學生17人,業(ye) 儒者則更多,能以詩文世其家。

 

正笏弟子除上述著名者外,還有許多授學鄉(xiang) 裏,為(wei) 邑內(nei) 名宿,如舉(ju) 人蕭相煌和杜鶴。有的甚至對湘軍(jun) 名人產(chan) 生影響,如葛寅軒,為(wei) 曾國藩之父曾麟書(shu) 之師,《清史稿》立傳(chuan) 。彭興(xing) 護,嘉慶丁醜(chou) 與(yu) 修縣誌,為(wei) 曾麟書(shu) 之師,其子彭在潮為(wei) 胡林翼之師。舉(ju) 人陳權,張眉大弟子,為(wei) 羅澤南業(ye) 師。特別是羅澤南,與(yu) 正笏居同裏,正笏之孫輩與(yu) 曾孫輩又是其師友,而其妻子張氏又是正笏的堂曾孫女。這種密切的關(guan) 係對羅的影響是極大的,羅之所以能成為(wei) 一代儒將,與(yu) 正笏的流風餘(yu) 韻澤被後學密切相關(guan) ,教澤長延,非止一代。

 

《張筆石年譜》跋

 

羅國俊,字賓初。少穎異,從(cong) 伯兄國綱讀書(shu) 九峰山,故又號九峰。博通經籍,乾隆己卯舉(ju) 人。己醜(chou) 進士,入詞垣。尚氣節,恥奔競,賦性剛決(jue) ,遇事無所依回。充國史館纂修官,以公慎稱。時執政有欲改易起居注舊例者,上書(shu) 爭(zheng) 之,娓娓數百言,同官服其切直。庚子分校順天鄉(xiang) 試,所拔多知名士。平居接引後進,傾(qing) 襟推轂,英俊樂(le) 遊其門。曆春坊讚善中允,升侍講侍讀學士。(《湘鄉(xiang) 縣誌》傳(chuan) )

 

跋雲(yun) :文章之運,有開必先。唐初文尚駢儷(li) ,至昌黎而一變。宋初詩尚西崑,至永叔而一變。起衰之功,非其人莫任也。吾鄉(xiang) 之文,務揣摩時好者多矣。吾師筆石先生出而矯之,磨鏃古學,刪落釀詞,一時翕然宗之,皆知步趨先民,一歸正則。至今詞壇執牛耳、樹赤幟、及攝衣作都講者,皆先生門下士也。嗚呼盛矣!然先生非第文章馳聲,實以清修勵俗,其教人也先立品。邑有褚河南洗筆池,相傳(chuan) 以墨水出為(wei) 科名之瑞。乾隆己卯,俊侍先生於(yu) 東(dong) 皋書(shu) 院,其年墨水見者七日,而俊與(yu) 謝我懷鄧筆山及先生令嗣紫宇皆以是科舉(ju) 於(yu) 鄉(xiang) 。俊與(yu) 筆山又後先成進士,入詞垣。先生寓書(shu) 京師,大旨謂當立勳業(ye) 樹氣節,以古名臣自期,於(yu) 是者之謂國瑞。若乃脂韋淟涊,以屍祿為(wei) 智,此蠍蠧耳,何瑞之足雲(yun) ?俊書(shu) 之於(yu) 紳,不敢忘。

 

自釋褐以來,垂四十年,中間白雲(yun) 蒼狗,無慮萬(wan) 變,而俊守拙窮巷,落落不詣於(yu) 俗。是以受今上特達之知,由翰詹閣學薦曆春卿。而紫宇亦以粵東(dong) 循吏晉牧儋耳,急流勇退,旋賦歸來。幸皆不辱先生教,而先生不及見矣,可勝惜哉!

 

其年譜梓行已久,郵寄未至,今夏始得而讀之,敬跋其末。嗚呼!成連海濱,琴音久寂;康成宅畔,書(shu) 帶猶存。然畏壘之民屍祝庚桑者,猶夫昔也。為(wei) 語邑明府及賢士大夫,其俎豆先生於(yu) 賢人之間焉!(圖源網絡)

 

作者:李誌和,湘中蛇形山鎮人,畢業(ye) 於(yu) 華中師範大學中文係,高級講師,文史學者。致力於(yu) 湖湘文化與(yu) 地方文史研究近30年,編著文史書(shu) 籍達1500餘(yu) 萬(wan) 字,發表學術論文50餘(yu) 篇。主要編著的書(shu) 籍有《雙峰春秋》、《湖南曆代文化世家一一湘鄉(xiang) 曾氏卷》、《湘軍(jun) 之母羅澤南文史資料專(zhuan) 輯》、《婁底讀本》、《此複神州第一功一一辛亥革命中的婁底人》、《漣水湘山多豪傑(清史稿)中的婁底人》等。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