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岔】孔子搬家了
欄目:天安門廣場立孔子像
發布時間:2011-04-22 08:00:00
孔子搬家了
作者:阿岔
來源:中國儒教網
時間:西曆2011-4-22
2011年1月11日,孔子進了天安門廣場,在廣場東側的中國博物館北門廣場,麵向長安大街,與故宮相對,安了一個新家。自然是被請來的,而且是(按創作者吳為山的話說)專門“請到”這個特殊的地兒來的——“為了與周圍的國家博物館建築融合,塑像又采用了現代建築的幾何狀構成。”“然而隻是單純讓孔子穿著古代服裝站在長安街上,在國家博物館的前麵就不是很協調。這不是室內雕塑,難題就在於如何讓雕塑和周圍的環境相適應、協調,也要考慮造型和風格,要和以往做的孔子像有所不同。”“這約8米高的孔子像背靠雄偉高大的國家博物館,麵對眾生川流的長安街,它應當元氣淋漓、壁立千仞。”“雖然雕塑的主題是孔子,但這不僅僅是孔子一個人,他是以孔子符號為代表的文化豐碑……另外,國家博物館作為一個特殊的背景……孔子像需要與之對應起來……”“今天立孔子像遠非塑像的意義,更在於立碑。立意既定,形式天成”(南方日報1-14)
大家看一看,“站在長安街上,在國家博物館門前”、“與周圍的國家博物館建築融合”……這些表述,是不是“有意為之”?
為了這事兒,這幾個月至少在媒體是鬧得沸沸揚揚的。
但忽然間,不論是讚成者還是反對者都找不著“靶子”了。因為大家此前認定的“有意將孔子請到‘背靠國家博物館,麵向長安大街,與故宮相對”的“立碑”原來是一個誤會,是從來就沒有的事兒——至少是在設計者那裏是“從來就沒有過的事兒”。孔子在那兒安家隻是“暫住”。這不現在就要搬家了——準確地說是“已經”搬家了——4月20日,國家博物館北門外廣場的孔子塑像遷入國家博物館雕塑園。(北京日報4-21)
搬家的原因,據說使原本就安排在這個地方的,此前的那個地兒隻是暫住之所——根據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整體設計,在館內西側南北庭院設立雕塑園,陸續為中華文化名人塑像,第一尊完成的是孔子像。因庭院建設工程未完工,孔子塑像暫安放在國博北門外小廣場。目前,庭院建設已竣工,按設計方案,將孔子塑像移至國博西側北庭院內。(同上)
原來是一個誤會。原來孔子在“背靠國家博物館,麵向長安大街,與故宮相對”“立碑”都隻是創作者吳為山的“一家之言”,跟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整體設計”無關。原來孔子在國家博物館門前廣場那個地兒隻是“暫住”——也許孔子先生是被請來的吧,所以也沒有到有關部門那裏去辦一暫住證兒。
住什麽地兒,是暫住還是久居,在孔先生大概也不會太在意。先生活著的時候也沒過多少時間的好日子——惶惶如喪家之犬。死了怎麽可能跟後輩那些玩家一樣在乎級別待遇呢。住廣場還是住博物館內的雕塑園,是一個人住一個大地兒還是與眾多的中華文化名人群居院內,總是比經曆過的“推倒、砸爛”幸福多了。更何況這一次畢竟還是被“請來”的,總是客嘛,按客隨主便的意思,自然——阿岔想即使老頭子活著,也隻有“入鄉隨俗”的份兒。折騰是活人的事兒,孔先生——那個昨天“被搬家”的,大概應該還是“一身的儒雅之氣”,默聽風來雨去,笑看雲卷雲舒。
孔子搬家了。從天安門廣場那個“背靠國家博物館,麵向長安大街,與故宮相對”的“暫住之家”搬到了國博西側北庭院內。此前的安排與現在的安排都是安排。此前的說法與現在此後的說法也不過都是說法。至少孔子恐怕懶得去計較,懶得去在意,懶得去理會——折騰是折騰者的權利。大師依然還是大師——17噸銅做的塑像時候是,批倒批臭的時候是;住窮鄉僻壤的時候是,住廣場中的是,住國博西側北庭院內的也是。
孔子搬家了。茲為之記。
(201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