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誌學書(shu) 院:改建尼寺,弘傳(chuan) 理學
來源:“芷蘭(lan) 齋”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三月廿三日壬子
耶穌2021年5月4日
誌學書(shu) 院由明代南陽知府段堅所建,《明史·列傳(chuan) 》中稱他:“創誌學書(shu) 院,聚秀民講說《五經》要義(yi) ,及濂、洛諸儒遺書(shu) 。”
可見段堅創建誌學書(shu) 院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為(wei) 此被鄭重寫(xie) 入了正史中。段堅乃蘭(lan) 州皋蘭(lan) 縣人,他在明憲宗成化八年至十五年任南陽知府,他乃是南陽曆史上較有影響的知府之一。
段堅在少年之時努力讀書(shu) ,中舉(ju) 後入國子監繼續讀書(shu) 。代宗景泰元年,段堅上書(shu) 提議取締全國各地的佛寺道觀,他的提議太過大膽,故未獲得批準。景泰五年,段堅進士及第,出任山東(dong) 福山知縣,他任職期間對教育十分重視,還編寫(xie) 了蒙學教材並予以刊刻。經過他的努力,福山文風得以轉變。
成化初年,段堅以政績卓著而被提拔為(wei) 萊州知府,他在當地任職僅(jin) 一年,就使得當地文風得以改觀,後因守製而離職,期滿後改任南陽知府。對於(yu) 他在此任上的政績,徐斌在《南陽著名太守——段堅》一文中選錄了《段容思先生年譜紀略》中的記載,其中在成化八年壬辰,段堅五十四歲時載:“春,聽選於(yu) 吏部。秋七月改授河南南陽府知府。時亢旱,先生未到任入葉境即撰文禱於(yu) 社稷等神,雨遂沾足,先生凡禱於(yu) 神必誠必敬,不禱淫祀,亦不設齋醮,惟書(shu) 己罪於(yu) 所事之神而每禱輒應,人多先生之誠且重其素行合於(yu) 神明也。南陽新遭劉石之亂(luan) ,民甚凋敝,先生極力撫之,民乃樂(le) 生,逃移者多複其業(ye) ,冬十月,創誌學書(shu) 院於(yu) 郡城之西。”
段堅到任南陽知府的當年,就創建了誌學書(shu) 院,對於(yu) 該書(shu) 院的情況,《紀略》中描繪說:“先生之創是院也,規製宏敞,條理精密,親(qin) 書(shu) 白鹿洞書(shu) 院條教及文公增損呂氏鄉(xiang) 約於(yu) 壁間,其教之,學之者,皆有成法;賞之罰之者,皆有定體(ti) ,暇則親(qin) 造,勞其教者而課其學者,旋有芝數本生於(yu) 清風高節之竹林內(nei) 。”
段堅在書(shu) 院的牆壁上書(shu) 寫(xie) 了白鹿洞學規,可見他推崇程朱理學,為(wei) 此,段堅被稱之為(wei) 河東(dong) 學派內(nei) 的重要人物。程朱理學認為(wei) 天地萬(wan) 物的本源是理,理是通過氣而派生出萬(wan) 物。段堅也有同樣的認識:“天地未開辟,有天地必開辟之理;天地既開辟,有必生聖賢之理;聖賢既生,有必建極立言之理。何哉?生生之理,自不得而止之。”
段堅在南陽知府任上做了許多有益之事,比如他在成化八年重建臥龍崗武侯祠,同時又修複了諸葛書(shu) 院,當年他還把豫山之麓的僧寺改建為(wei) 豫山書(shu) 院,明唐藩宗室弟子在此受業(ye) 。《紀略》中記載了他與(yu) 唐王交往的細節:
春,朝唐王談關(guan) 中事,時唐王殿下於(yu) 西書(shu) 房語及關(guan) 中事,王曰:“近有客來雲(yun) 阿房未央惟基址而已。”先生對曰:“殿下此言誠可為(wei) 後世法。”時王亦欲增修宮殿,先生複作詩上之曰:“客來向我說關(guan) 中,秦漢於(yu) 今事不同。基址盡埋深草裏,阿房宮與(yu) 未央宮。”唐王增修之意遂止。治文廟祭器,以銅為(wei) 之。
成化十二年的某天,段堅去看望唐王,他們(men) 聊天時,談到了陝西之事,唐王說近來有客人從(cong) 陝西來,談到著名的阿房宮和未央宮僅(jin) 存基礎。段堅借機說:您說得太有道理了,堪稱警句。段堅此語實有所指,因為(wei) 那時唐王正想在藩府內(nei) 增建宮殿。而後段堅又寫(xie) 了一首詩來予以規勸,唐王明白段堅所指,於(yu) 是打消了增建的念頭。
成化十年,段堅廢掉一處尼寺,將寺院用房改建為(wei) 誌學書(shu) 院,同時他寫(xie) 了篇《誌學書(shu) 院記》,其在此記中首先稱:“書(shu) 院,舊梵宇也,在南陽城西百步許。其地十有六畝(mu) 餘(yu) ,內(nei) 殿廡及棲息之處,七十楹有奇,垣周若幹堵。不知始於(yu) 何時,而尼僧百數居之。”
該尼寺占地十六畝(mu) ,總計有七十楹房屋,不知創建於(yu) 何代,但當時此寺內(nei) 住有僧尼上百人,可見該尼寺較為(wei) 興(xing) 旺。既然如此,段堅是如何清理這些人呢?他在記中自稱:“壬辰秋七月,堅奉命來守是土,以為(wei) 教化者,守之急務。暇中,呼耆老而告之曰:‘男女居室,人之大倫(lun) 。彼名為(wei) 僧尼者,能忘情於(yu) 男女之欲乎?第往複,俾年少而皆有夫,以遂室家之好,則無不可。否則,吾將持之以法。’旬日之間,果與(yu) 吾言無所拂,而室廬皆空矣。”
段堅說他到達南陽的當年,就認為(wei) 教化百姓為(wei) 最緊要的公務。某天,他在工作之餘(yu) 跟當地的士紳們(men) 說:儒家最講人倫(lun) ,這些僧尼也是人,也應當有男女之欲,應該讓他們(men) 回去嫁娶,以便成人之美,如果不聽從(cong) 的話,就將這些僧尼繩之以法。這些鄉(xiang) 紳把段緊的所言傳(chuan) 了出去,那些僧尼聽聞到太守說出這樣的狠話,果然紛紛離開了該寺。
段堅清退了僧尼:“於(yu) 是悉撤其舊而更新之,刊小學及刊誤古文、孝經,實以軍(jun) 民俊秀子弟近五百人,俾朝夕誦習(xi) 焉。又取學而正者五人,以專(zhuan) 訓誨於(yu) 臨(lin) 街之署。榜曰‘書(shu) 院’,次曰‘大成之殿’。肖吾夫子像於(yu) 中,四配十哲,東(dong) 西列焉。歲兩(liang) 釋奠,司教者主其事。又次曰‘啟德’,憲副陳公宣之所題。首以申伯,第列國、漢晉、隋唐、宋有名賢人君子官於(yu) 斯,生於(yu) 斯者,歲以羊二、豕二祀之。欲以覬後生小子有所觀感、興(xing) 起也。再次曰‘誌學’。”
段堅對尼寺內(nei) 的房屋進行了改建,接下來他請人刊刻教學課本及儒家經典,而後選拔優(you) 秀子弟近五百人入校讀書(shu) 。段堅同時在書(shu) 院內(nei) 建起一座孔廟,該孔廟製式完備,大成殿內(nei) 有孔子像及四配十哲像,餘(yu) 外還有鄉(xiang) 賢祠,他每年都安排人在這裏舉(ju) 辦祭孔儀(yi) 式。段堅對自己所建的誌學書(shu) 院很滿意,為(wei) 此,他寫(xie) 過一首名為(wei) 《誌學書(shu) 院》的詩:
柳嚲(duo) 鶯嬌春正芳,遙遙冠蓋若雲(yun) 翔。
遊觀此日新書(shu) 院,知是前時舊佛堂。
荊棘翦除狐失穴,梧桐高處鳳鳴岡(gang) 。
開來繼往人如昨,吾道於(yu) 斯有耿光。
段堅不諱言誌學書(shu) 院乃是由舊佛堂改造而成,他覺得書(shu) 院能夠傳(chuan) 播儒家思想,尤其是他本持的程朱理學,這讓他覺得自己的所為(wei) 很值得。他在《誌學書(shu) 院記》中解釋了自己的治學思想:
故誌非此,則必以法策決(jue) 科、榮身肥家、稀世取寵為(wei) 事,而誌非誌矣;學非此,則必以廣聞見、工文詞、矜智能、慕空寂為(wei) 事,而學非學矣。然欲學伊尹、顏子,而非敬不可也。故又顏其讀書(shu) 所在,曰“主一無適”,曰“整齊嚴(yan) 肅”,曰“其心收斂”,曰“一心主宰”,曰“萬(wan) 事本根”,曰“常惺惺法”。欲諸士子心乎敬,無時無處無往而不用其力。則涵養(yang) 本源,以為(wei) 大學之根本;進德修業(ye) ,而收小學之成功。庶幾顏學可學,伊誌可誌,不為(wei) 流俗之所染,不為(wei) 勢力之所移,而變化氣質不難矣。
在段堅看來,儒生的最大理想“皆在乎道”,並非隻是為(wei) 了金榜題名,同時學問也不是用來炫耀,所以他給每個(ge) 書(shu) 齋所題匾額都是要求學子們(men) 收心。可見他建造書(shu) 院的目的,乃是為(wei) 了培養(yang) 學子們(men) 的遠大誌向。
清朝末年,朝廷廢除科舉(ju) 後,南陽書(shu) 院改名為(wei) 勸忠學堂,民國時期又改稱為(wei) 南陽西關(guan) 初級小學,到1952年定名為(wei) 南陽市第六小學。
八一街入口
對麵是人民公園
八一街景
2021年3月24日,在劉宛偉(wei) 先生的帶領下,我們(men) 前往第六小學探看誌學書(shu) 院遺跡。該小學處在梅溪街道八一步行街內(nei) ,該處無法停車,劉先生開車兜了幾圈,終於(yu) 停在了世紀百貨門前的停車位上,而後帶我前往該校。
大門緊閉
學校大門緊閉,劉先生走到收發室,向保安解釋我們(men) 來此校的目的,保安不為(wei) 所動,稱外人入校必須要經過校領導同意。劉先生猛然想起兩(liang) 年前該校想對廁所進行改擴建,然因該校場地有限,需要南陽建築設計院予以重新規劃。劉宛偉(wei) 先生乃是設計院副院長,他雖未具體(ti) 操辦此事,但聽聞過有這樣一件事,故他跟保安說我們(men) 要找校長談廁所的改擴建工程。保安以為(wei) 劉先生是隨口所言,他撥通校長的電話,而後讓劉先生接聽,劉先生向校長講述了此事。劉先生講完把電話還給保安,而後我們(men) 得以入校。
進入校園
本自書(shu) 院名
走入校園,此時正是上課時間,能夠聽到教室內(nei) 朗朗的讀書(shu) 聲。在一個(ge) 院牆上,我看到了“誌以成學”字樣,想來這是對誌學書(shu) 院的解讀。
誌學樓
介紹牌
走到路的頂頭位置,有一現代化樓房,樓的右手辟出一小花園,其側(ce) 牆上寫(xie) 著“誌學書(shu) 院石碑簡介”。上麵提及誌學書(shu) 院在成化十年由知府段堅創辦之事,並且說該書(shu) 院是南陽明清八大書(shu) 院之一,同時也是“全省規模較大的八十所書(shu) 院之一”。
沿革
誌學書(shu) 院時期
勸忠學堂時期
花園的側(ce) 牆上繪有四塊門形展板,上麵形象地介紹著學子讀書(shu) 的場景,其題目為(wei) “南陽市第六小學曆史沿革”,每塊展板介紹了一段該學校更名後的情況。
西關(guan) 小學時期
第六小學時期
誌學書(shu) 院碑
在展板的右側(ce) 有一塊古碑,該碑用玻璃罩包了起來,按照介紹牌上所言,此乃段堅所寫(xie) 《誌學書(shu) 院碑記》,其背麵則為(wei) “創建誌學書(shu) 院碑記”,可惜正麵的字看不清楚,背麵更無法觀看。
下課了
正在此時,下課鈴響了,各個(ge) 教室內(nei) 蜂擁出大批學生,他們(men) 歡快地奔跑著,迅速把我包裹其中。有不少的學生好奇地看著我在那裏拍照,紛紛問我為(wei) 什麽(me) 要拍這個(ge) ,而我則忙不迭地解釋著。感覺此情此景頗像孔乙己被一群孩子包圍著索要茴香豆,我下意識地摸了摸褲兜,未能摸出可貢獻給學生的小東(dong) 西,隻好遺憾地向他們(men) 擺擺手。
趙校長帶穿過此門
正在此時,我猛然看到前麵的誌學樓二樓有人拉開了窗簾,正望著我與(yu) 劉宛偉(wei) 。看來有人在觀察我二人的一舉(ju) 一動,接著從(cong) 樓內(nei) 走出幾人,其中有一位老師把我們(men) 介紹給趙校長,劉宛偉(wei) 立即迎上前與(yu) 之談論廁所改造方案,趙校長很認真,要帶我二人先去看場地。劉宛偉(wei) 隻好介紹說我前來此校的目的是為(wei) 了探看誌學書(shu) 院遺跡,聽說劉先生要到此校勘察廁所情況,故我提出一並來拍書(shu) 院。
見到一叢(cong) 綠竹
綠竹旁有一塊古碑
顯然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趙校長立即明白了我的目的,他沒有顯現反感之色,於(yu) 是我向他請教學校內(nei) 是否還有與(yu) 誌學書(shu) 院有關(guan) 的舊物。他帶我二人穿過一排教學樓,來到學校的後院,在新樓與(yu) 舊樓的夾道處立著一塊古碑,其題目是“重建張鐵二忠祠碑簡介”,該簡介寫(xie) 道:
此碑為(wei) 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重建張鐵二忠祠後所立。明萬(wan) 曆二年(1574年),知府程邈於(yu) 南陽誌學書(shu) 院的講堂前建二忠祠,紀念唐代將領張巡、明代將領鐵鉉,後二忠祠因戰火洗禮和年久失修逐漸破敗。清康熙六十一年,時任南陽知府沈淵令南陽府重建張鐵二忠祠,以弘揚二忠的優(you) 秀品德,教育後人。
看不清碑麵
碑名
看來此碑的確是誌學書(shu) 院舊物,然該碑也被在玻璃罩內(nei) ,因為(wei) 風沙之故,玻璃內(nei) 層蒙上了厚灰,完全看不清碑麵。
旁邊的院落
此碑側(ce) 邊有一鐵門,我問趙校長裏麵是不是二忠祠舊址,他說應該就在此處,但那裏建成了教職員工宿舍,已經無舊跡可尋。展眼望去,操場四周均為(wei) 宿舍樓。趙校長說這是幾十年前所蓋,宿舍樓與(yu) 校區交織在一起有安全隱患,但現在還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jue) 。
宿舍樓
此碑旁邊有一叢(cong) 竹子,側(ce) 牆上有“習(xi) 武尚德”標語,餘(yu) 外再看不到他物。我講述了自己的遺憾,趙校長說學校也在想辦法,希望能夠恢複誌學書(shu) 院的一些建築,可惜學校占地麵積太小,在原址難以擴建。
習(xi) 武尚德
說到此時,趙校長想起了廁所改建之事,他說改建的原因就是因為(wei) 學生多廁所小,希望能在不增加占地麵積的情況下將廁所擴大。他帶著劉宛偉(wei) 前去探看廁所,我看到他們(men) 二人站在廁所前不斷地比劃著,劉先生以他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在講解著如何擴建之事。而我則望著校園內(nei) 的學生,感歎著他們(men) 能在幾百年前的學院舊址上讀書(shu) 是何等之幸福。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