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東海】三民主義批判 ——兼論國民黨和台灣問題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21-05-14 19:07:04
標簽:三民主義
餘東海

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三民主義(yi) 批判

——兼論國民黨(dang) 和台灣問題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四月初三日壬戌

          耶穌2021年5月14日

 

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堪稱現代最佳史學巨著,然對元清評價(jia) 過低,亦是一病。清末以來,民族主義(yi) 、民粹主義(yi) 思潮泛濫成災,無限拔高民國、無度吹捧洪楊而極端惡評元清,已成朝野共識,民國諸儒亦難免受到一定影響。當然,比較國共兩(liang) 黨(dang) ,錢穆先生其病甚微。 


國共兩(liang) 黨(dang) 都高度讚美洪楊幫。洪楊幫是民族主義(yi) 、民粹主義(yi) 、極權主義(yi) 和惡性神本主義(yi) 的雜交體(ti) ,共黨(dang) 是極權主義(yi) 和民粹主義(yi) 的統一體(ti) ,與(yu) 洪楊一路貨色;國黨(dang) 和洪楊雖有正邪之別,然國黨(dang) 以民族主義(yi) 革命推翻清朝,複以三民主義(yi) 立國,充滿民粹主義(yi) 傾(qing) 向。親(qin) 洪楊而惡元清也是理所當然的。 


民粹主義(yi) 的一大特點,是將很多好東(dong) 西主義(yi) 起來,使之擴大化、極端化、神聖化和本位化。例如,集體(ti) 、種族、民族、社會(hui) 、民主、平等、科學等等,都是好東(dong) 西,一旦主義(yi) 起來,就變壞了,走向了反麵,成了極權主義(yi) 的思想幫凶。中國特色的民粹主義(yi) 有五個(ge) 麵相:民主主義(yi) 、平等主義(yi) (經濟上的平均主義(yi) )、無政府主義(yi) 、反儒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

 

三民主義(yi) 中,民族主義(yi) 屬於(yu) 集體(ti) 主義(yi) 範疇,即民粹主義(yi) 的五個(ge) 麵相之一,民權主義(yi) 和民生主義(yi) 則有強烈的民粹傾(qing) 向。民族、民權、民生都是政治必須高度重視關(guan) 心的對象,但它們(men) 本身都不能主義(yi) 化。民族主義(yi) 易輕視個(ge) 體(ti) ,民權主義(yi) 易怠慢政權,民生主義(yi) 易忽略其它內(nei) 政外交問題。《大禹謨》說為(wei) 政三事為(wei) 正德、利用、厚生。利用即利物之用,屬於(yu) 科學;厚生即厚民之生,屬於(yu) 民生,兩(liang) 者都不能放在第一位,唯正德可以放在第一位。民生主義(yi) 錯在把民生替代了正德。 


主義(yi) 即本位。儒家政治基本原則是民本位、即民主義(yi) ,但民主義(yi) 與(yu) 三民主義(yi) 大不同。民族主義(yi) 化,置個(ge) 體(ti) 於(yu) 何地?民生主義(yi) 化,置正德於(yu) 何地?民權主義(yi) 也不能泛泛而談,必須將主權、治權、教權區別開來,不能讓民權侵犯政權和教權。


 儒家政治高度關(guan) 愛民族,但立足於(yu) 關(guan) 愛每一個(ge) 個(ge) 體(ti) 的民;高度重視民生,但把正德放在第一位,正德而後利用後生,利民之用、厚民之生就是重視民生。儒家高度重視民權,但並不一味講民權,而是主張主權、治權、教權三權分立,主權在民,人民最大;治權在君,政府最大;教權在儒,儒家最大。

 

泛泛地、籠統地講“人民最大”或“一切權力屬於(yu) 人民”,問題很大。《尚書(shu) ·大禹謨》:“罔違道以幹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從(cong) 己之欲。”極權主義(yi) 最擅於(yu) 咈百姓以從(cong) 己之欲,民粹主義(yi) 最擅於(yu) 違道以幹百姓之譽。


 或說:“中山先生推翻帝製建立共和,繼承儒家思想,這就是春秋大義(yi) ”雲(yun) 。非也。民主的製度品質確實優(you) 於(yu) 家天下和族天下的君主製。然孫中山建立起來的不是真正的自由主義(yi) 民主製,而是三民主義(yi) 黨(dang) 主製,內(nei) 賊紛起,內(nei) 亂(luan) 不斷,進而招來日寇,繼而開啟極權。說孫中山繼承儒家思想也是妄譽。

 

孫中山開啟的是一個(ge) 空前反孔反儒的黑暗時代。如果說共和國是高級壞,盜賊的壞,魔鬼的壞,民國就是初級壞,是小人的壞,叢(cong) 林的壞;如果說馬邦是高級黑,極端黑,民國就是初級黑,為(wei) 後來的高級黑打下了基礎,開辟了道路。

 

如果用一個(ge) 字來形容民國,那就是亂(luan) ,人心大亂(luan) ,政治、社會(hui) 、思想、道德無不亂(luan) 成一團。在價(jia) 值觀念上,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中國與(yu) 西方、正確與(yu) 錯誤、正常與(yu) 反常混在一起。除了新儒家那幾個(ge) 人,幾乎所有人都眼瞎心盲,輕者成了是非不明的糊塗蛋,重則變成善惡顛倒的王八蛋。 


民國作為(wei) 亞(ya) 洲第一共和國,未能如美歐諸國一樣進入和平盛世,反而內(nei) 憂外患越來越深重,短短三十八年就被極權主義(yi) 取而代之,其內(nei) 因可分為(wei) 文化、政治、領導層三個(ge) 方麵,文化又是根本因。也就是說,三民主義(yi) 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民國和國民黨(dang) 的命運。

 

三民主義(yi) 本身既開不出自由民主,更開不出王道禮製。蓋王道政治和禮樂(le) 製度以民為(wei) 本,出自於(yu) 仁本主義(yi) 文化;自由政治和民主製度以人為(wei) 本,出自於(yu) 個(ge) 人主義(yi) 哲學。而三民主義(yi) 是泛民粹主義(yi) ,造反有餘(yu) ,建設不足;搗亂(luan) 有餘(yu) ,導良不足,導不出任何良政良製。台灣民主的成功,恰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明合力將三民主義(yi) 架空的結果。由於(yu) 三民主義(yi) 依然在憲,台灣政治民粹傾(qing) 向不輕。 


中華民國之名無論在陸在台,都名不符實。在陸是民粹之國,民粹主義(yi) 惡潮泛濫,成就了共產(chan) 黨(dang) ;在台是民主之國,但民粹傾(qing) 向仍然不輕,成就了民進黨(dang) 。台灣雖然民主化了,遠優(you) 於(yu) 民粹時期,但也不是真正的中國。沒有王道就沒有中國。

 

國民黨(dang) 不少正人,不乏君子,但那是拜殘留的中華文化所賜,與(yu) 三民主義(yi) 無關(guan) 。三民主義(yi) 本身既培養(yang) 不出正人君子,也不足以收拾人心,隻能搞亂(luan) 人心。人心亂(luan) 了,政治、社會(hui) 就亂(luan) 了。三民主義(yi) 既容易招引外敵,又容易培養(yang) 內(nei) 敵,大陸共黨(dang) 和台灣民黨(dang) 都是國民黨(dang) “培養(yang) ”和“樹立”起來的。

 

遺憾地是,一百多年過去了,國民黨(dang) 曆盡艱難險阻,飽經風雨滄桑,依然未能認識到三民主義(yi) 思想問題的嚴(yan) 重性,麵對儒家,至今還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大大小小的國民黨(dang) 人,至今還沒有學會(hui) 尊師重道。 孟子說大有為(wei) 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古來偉(wei) 大的中華帝王,必有偉(wei) 大的帝王師。國民黨(dang) 從(cong) 孫中山到馬英九,國民黨(dang) 曆代總統都不知尊師,都是無師之徒。僅(jin) 此一點,就難以大有為(wei) ,就偉(wei) 大不起來。 


在政治上,儒家為(wei) 君則盡君道,為(wei) 臣則盡臣道;在文化上,儒家則要盡師道,要維護師道尊嚴(yan) 。禮聞來學不聞往教,中道而立能者從(cong) 之,都是師道尊嚴(yan) 的表現。對於(yu) 政治家和領導人來說,都應該尊師重道。若非中道聖賢,即使居於(yu) 總統之位,也不能自居師道,而應該重仁之道,尊儒為(wei) 師。

 

有必要說明一下,我是儒家,儒家不是我。主張尊儒,並非要求他人和社會(hui) 尊重自己。自尊和要人尊己是兩(liang) 回事。儒家這個(ge) 詞,或指儒家學說,或指儒家學派,或指儒家人物,因語境不同而異。有時候說及儒家,或許包括自己,但也不等於(yu) 自己。敬請舊雨新朋明鑒。

 

東(dong) 海曾經一度寄望於(yu) 台灣,先讓台灣儒家化,成為(wei) 中華文化的領航者和中華文明示範區,進而儒化大陸。然很快覺悟國民黨(dang) 孺子不可教,遑論民進黨(dang) 。台灣兩(liang) 黨(dang) 文化政治立場不同,但一樣隻想獨善其身,民進黨(dang) 明獨,國民黨(dang) 暗獨。

 

現在的國民黨(dang) ,對於(yu) 大陸人民已經基本喪(sang) 失同胞之情和救助之念,隻想拋棄大陸,自了自度。這樣的台灣,必然富而不強。沒有道義(yi) 性的對內(nei) 凝聚力和對外感召力,強不起來也。即使獲得外部支持,也強不到哪裏去。何況道義(yi) 不足,外援亦有限。 


三民主義(yi) 統一中國,再無可能。曆史給過豐(feng) 厚的機會(hui) ,可惜三民主義(yi) 的文化水平和國民黨(dang) 的政治能力非常有限,既搞不定大陸,也搞不定台灣。當然,馬主義(yi) 更不行,和平統一毫無可能,武力統一也基本不可能。即使僥(jiao) 幸統一,非台灣之福非大陸之福,亦非馬幫之福也,冒天下之大不韙,將成為(wei) 其不可承受之重。 


而今唯有仁本主義(yi) ,最有可能實現中國的良性統一。任何政黨(dang) 若欲重新統一中國,都應該高舉(ju) 仁本主義(yi) 旗幟,以儒立黨(dang) ,讓兩(liang) 岸同歸於(yu) 儒,同歸於(yu) 仁。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