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袁彥作者簡介:袁彥,男,西元一九七二年生,湖南株洲人。多年從(cong) 事儒學社會(hui) 推廣工作,原明倫(lun) 書(shu) 院廣州分院院長,廣州縱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全球私塾聯誼會(hui) 主負責人,現任廣州桂第書(shu) 院院長。 |
耕讀好禮 修齊治平
——訪廣西貴港鬆柏書(shu) 院有感
作者:袁彥
來源:“全球私塾聯誼”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三月十二日辛醜(chou)
耶穌2021年4月23日
2021年四月,清明前夕,我受邀去廣西多地考察民間的私塾教育,其中包括慕名已久的貴港鬆柏書(shu) 院。期間的所見所聞,特別令人感動和欽佩,或稱之為(wei) 心目中現代私塾的典範,亦不為(wei) 過!
創辦人是甘老師與(yu) 安慈老師伉儷(li) ,曾投身慈善公益事業(ye) 多年,分別在家庭教育及臨(lin) 終關(guan) 懷機構任職,輔導幫助了相當多的個(ge) 人和家庭。在這個(ge) 過程中,他們(men) 深刻感受到:當下異常的生理及心理問題非常高發,多源自教育的偏差。因此在六年前,義(yi) 無反顧創辦了鬆柏書(shu) 院。立誌在鄉(xiang) 村辦學,通過回歸天地自然的耕讀方式,來培養(yang) 出身心健康、元氣充沛、好學自信的學生。
書(shu) 院租用了一座廢棄的農(nong) 村小學,條件相對艱苦,采用混齡教育、男女分班、且師生共同生活。和其他私塾書(shu) 院相似,開設了讀經、吟誦、書(shu) 法、寫(xie) 作、武術、數理等相關(guan) 課程。此外,學生還要承擔耕地、種菜、砍柴、做飯、家務等日常生活勞作。
目前五十多位師生承包了20多畝(mu) 水田,以及數畝(mu) 旱地和菜地,不假於(yu) 人、完全自種。水田每年兩(liang) 季,稻穀全程認真選種,精心耕作,不添加任何化肥、農(nong) 藥、除草劑,生態天然。收成除了自己食用,少量也出售到市場,換取辦學資金。
書(shu) 院並非關(guan) 門辦學,而是和周邊的村民打成一片,並逐漸影響了一些村民的認同和回流。剛開始,大家認為(wei) 書(shu) 院不過是收一些所謂問題孩子到農(nong) 村來“改造”,後卻發現這些孩子彬彬有禮、勤勞好學、知書(shu) 達理,紛紛產(chan) 生了好奇和羨慕。要知道同比之下,當下農(nong) 村的大量留守兒(er) 童可說問題嚴(yan) 重,甚至比城市的孩子更加厭學、懶惰、叛逆,而且普遍迷戀手機和遊戲,尤其讓老人痛心與(yu) 無奈。現在他們(men) 看到了希望,會(hui) 經常過來書(shu) 院幫忙和學習(xi) 。
十多年來,在關(guan) 注民間國學教育的過程中,本人也一直在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逐漸意識到:教育不光是會(hui) 背誦多少經書(shu) ,或純粹有多深的文字和學問功夫,或是數理、英語、才藝等等課程的堆砌。更重要是看我們(men) 的孩子是否具備明德親(qin) 民、教化一方,甚至將來擔當修齊治平的能力。自古中國的教育就是紮根民間、身體(ti) 力行,將聖賢之道活化;傳(chuan) 統私塾和老百姓的生活高度融為(wei) 一體(ti) 。無論農(nong) 耕雜活、婚喪(sang) 嫁娶、人情世故、民間的禮樂(le) 活動,學生跟著先生一邊觀摩,一邊協助和參與(yu) 相關(guan) 工作,所謂令“老者安之,少者懷之。”他們(men) 既是文化上的施教者,同時更是被溫情滋養(yang) 的受教者。這和今天的學校大門緊閉,遠離百姓生活,和社會(hui) 完全隔離的情況可謂大相徑庭!
從(cong) 本質上講,傳(chuan) 統私塾就是家族根據自己的需求,而自辦的教育形式。其主要目的在於(yu) 培養(yang) 出能修己安人的孝子賢孫,協助並承擔民間尤其家族管理的日常所需,重點是禮樂(le) 與(yu) 文化的服務,這是私塾最為(wei) 重要的職責。同時也讓學生能從(cong) 小接觸鄰裏鄉(xiang) 黨(dang) ,感受人情往來,並了解民間疾苦,是奠定其將來的強大生命力,以及視天下為(wei) 己任之情懷能力的源泉所在。重新回看這樣的辦學定位和宗旨,值得我們(men) 當下教育工作者的認真思考。
本人從(cong) 小在鄉(xiang) 村就有一段較長的生活經曆。後雖到大城市謀生多年,但每每想起鄉(xiang) 間的樂(le) 趣與(yu) 溫情,仍不住為(wei) 自己感到慶幸,也是克服人生中各種苦悶困難的精神良藥。故此推薦:有條件的情況下,一個(ge) 孩子在幼時能有若幹年在鄉(xiang) 村的生活體(ti) 驗,切身感受過春生夏長的自然變化,可以鑿井耕田、自食其力,並通過“親(qin) 師友,習(xi) 禮儀(yi) ”,在原生態和密切的人情往來中,能進退有度、遊刃有餘(yu) 。那麽(me) 我敢說他必然會(hui) 心胸寬廣、善於(yu) 溝通、元氣滿滿、自信十足。所謂“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將來在漫長人生道路上,具備比其他人更好的健康心態、人際關(guan) 係、抗壓能力,以及組織和領導才幹;而不至被生活所裹挾迷失、或悲觀厭世,甚至產(chan) 生種種生理和心理上的現代疾病。
另一方麵,中國作為(wei) 一個(ge) 大國,不可能,亦無必要全部城市化,否則隱患和危機無窮。近年來,中央也大力倡導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並有眾(zhong) 多社會(hui) 組織也在努力參與(yu) 。本人曾接觸考察過若幹機構。有通過公益慈善方式,重點扶持的樣板模式;有產(chan) 業(ye) 結合的互助幫扶模式;還有利用網絡平台,激活鄉(xiang) 村軟硬件並開發利用的商業(ye) 模式。可說各有千秋,然落實的深度和持久性非常不易。畢竟今天鄉(xiang) 村凋敝的根本原因,以及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條件,不是資金、技術或其他,而在於(yu) 禮樂(le) 與(yu) 孝悌的有效回歸!
這次看到的鬆柏書(shu) 院模式,或更可以從(cong) 根本上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構想。書(shu) 院擔當核心的教化功能,以孝悌和禮樂(le) 帶動鄉(xiang) 村的良好風氣,以及人倫(lun) 的回歸,並重新凝聚人心,化民成俗。在此基礎之上,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才可能有良好和諧的人文環境,村民也才能安居樂(le) 業(ye) 、長久融洽共處。本人相信:這種“耕讀辦學加人文教化”的模式將大行其道,是解決(ju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發展的不二選擇!
《禮記》有雲(yun) :建國君民,教學為(wei) 先;《尚書(shu) 》亦曰:克明俊德,親(qin) 睦九族,平章百姓,協和萬(wan) 邦;《孟子》闡述:親(qin) 親(qin) 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古聖先賢的這些智慧,在今天再一次被證明顛撲不破、曆久彌新!
袁彥
2021年4月中旬
後記
當下有條件選擇鄉(xiang) 村辦學確實不易!然城市中的私塾書(shu) 院也可按此原則變通:一則可種菜養(yang) 花來體(ti) 驗農(nong) 耕,感受天地和自然;二則日常多與(yu) 周邊的鄰裏熟人往來互動,從(cong) 而體(ti) 會(hui) 世事人情,以及禮樂(le) 實踐。
陽光下,楊柳隨著微風擺動,屋簷下,燕子也築起了巢。春分了,燕子也回南了,耳邊似乎又想起了“小燕子,穿花衣”的童謠。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