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樟法】東海微言集(二)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1-04-08 08:00:00
標簽:
餘東海

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反動派】:一切反道德、反聖賢、反文明、反社會(hui) 、反人道、反人類的人物、組織和勢力,都可以稱為(wei) 反動派。概乎言之,一切反儒派都是反動派。一切反動派都是老虎,行動起來都是會(hui) 吃人的。反革命是不是反動派,要具體(ti) 情況具體(ti) 分析。反湯武式的革命,當然是反動派無疑;反蘇俄式的革命,不僅(jin) 不是反動派,而且是大大的“正動”、大大的先進。2011-2-11
 

【若為(wei) 良知故】:致良知明本心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這幸福超越環境好壞超越貧富貴賤亦超越命運的“框框”乃至生死的柵欄。匈牙利詩人裴多菲詩曰“生命誠可貴,愛情價(jia) 更高,若為(wei) 自由故,兩(liang) 者皆可拋。”東(dong) 海學舌:自由誠可貴,生命價(jia) 更高,若為(wei) 良知故,兩(liang) 者皆可拋。2011-2-19
 

【金剛不壞的法身】:肉體(ti) 身很重要,良知心更重要,良知是本質生命,是道體(ti) 和真理體(ti) ---絕對的真理,金剛不壞的法身。儒者一生的最大責任,就是從(cong) 各種人生、社會(hui) 、政治等等實踐中去致良知,去傳(chuan) 播、弘揚儒學去向世界散發良知的光明。2011-2-19
 

【“無本人”】:儒家體(ti) 用不二、本末不二的“體(ti) ”或“本”,指的就是良知。不明良知者為(wei) “無本”之人。“無本人”也可以是個(ge) 好人也可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隻不過“好”的程度、“正確”的程度有限,終究是“百姓”。2011-2-19
 

【偽(wei) 信仰】:對於(yu) 邪說,反對最好,偽(wei) 信仰好過真信仰;對於(yu) 真理,信仰最好,偽(wei) 信仰好過反對。2011-2-20
 

【到死不發一真言】: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一些人“將死”才能說幾句真話善言,很可悲,但畢竟做了一回人,比起一輩子說假話不說真話的人們(men) ,畢竟是可敬可慶的。多少人假話說久了說多了說到老,已經喪(sang) 失說真話的欲望和能力,即使人之將死,其言也是不真不善的,嗚呼!2011-2-21
 

【聖賢例外】:阿克頓說: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不錯,但有例外。聖賢道德是不退轉的,即使擁有絕對權力也不會(hui) 腐敗,而隻會(hui) 用來為(wei) 民眾(zhong) 和國家服務。當然,現代聖賢不僅(jin) 不追求、而且反對個(ge) 人特權。2011-2-21
 

【崛起論】:或說:“沒有軍(jun) 事崛起的經濟崛起是危險的崛起”。東(dong) 海曰:沒有文化崛起道德崛起,軍(jun) 事崛起經濟崛起都是危險的崛起,兩(liang) 者同時崛起更加危險。2011-2-22
 

【親(qin) 不親(qin) 】:親(qin) 不親(qin) 文化分,沒有文化共識,不可能有心靈共鳴,即使有其它方麵的共同愛好、追求和立場,也是靠不住的。另外,親(qin) 不親(qin) 道德分。道德“級別”越相近,越相親(qin) 。文化立場的分歧或道德境界的差距越大,隔閡越大,相互理解越難,越容易相互排斥乃至敵視。2011-2-22
 

【異端與(yu) 邪說】:異端與(yu) 邪說兩(liang) 個(ge) 詞語常常被放在一起視為(wei) 一義(yi) ,其實兩(liang) 者的性質大不同。對於(yu) 儒家來說,凡異乎仁義(yi) 之端、外乎中庸之道(或孔孟之道)的學說都屬於(yu) 異端。但異端不一定是邪說,象佛道兩(liang) 家,雖屬異端,也是正學---隻是中正度遜於(yu) 儒家而已。異端有良性、惡性之分,惡性異端才是邪說。2011-2-24
 

【關(guan) 於(yu) 誤會(hui) 】:誤會(hui) 有兩(liang) 種:人事的和義(yi) 理的。某些儒者為(wei) 自家受到一點誤會(hui) 義(yi) 憤填膺,對儒家受到無數誤會(hui) 卻漠然置之,輕重倒置了。一些人事的誤會(hui) 不妨一笑置之,問心無愧就是了。倘絮絮辯駁,恰暴露了內(nei) 在的膚淺。而義(yi) 理方麵的誤會(hui) ,世人對孔孟之道的誤會(hui) ,則應盡量解釋,這是誨人不倦的表現,是儒者的責任和義(yi) 務。2011-2-25
 

【民本位與(yu) 黨(dang) 本位】:儒家與(yu) 馬家政治理念上最根本的區別是:前者以民為(wei) 本,是民本位,“民為(wei) 重社稷次之君為(wei) 輕”;後者以黨(dang) 為(wei) 本,是黨(dang) 本位,黨(dang) 為(wei) 重國家次之民為(wei) 輕。就是君主時代,也必實行開明專(zhuan) 製,在民主時代,必然會(hui) 汲取民主製度的精髓---民本與(yu) 民主,天然血脈相通。黨(dang) 本位,則難免權本位、官本位、利益本位,通往特權專(zhuan) 製易,走向民主自由難。2011-2-26
 

【論道漸高解漸寡】:德不孤必有鄰,有德者任何時代都不會(hui) 少。但“道”論到高處,理解者會(hui) 越來越少。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在他生前,能夠完全、徹底、全部把握他的“道”者,顏回一人而已,其餘(yu) 弟子最優(you) 秀,畢竟差一些。佛教也一樣,釋尊於(yu) 靈山大會(hui) 拈花,唯大迦葉破顏而笑。2011-2-26
 

【關(guan) 於(yu) 汪兆銘】:儒門廣大但聖賢標準很高,尤其對政治人物,非德智雙高又功業(ye) 圓滿,不足以稱聖。汪兆銘是個(ge) 了不起的人物,但事功智慧皆有缺,當年儒眼不明,對之評價(jia) 過高,甚是慚愧。2011-2-26

 
【必要和必然】:良製良法是必要的,因為(wei) 人類惡習(xi) 深重;良製良法是必然的,因為(wei) 良知更加根本。2011-2-27
 

【不得不說】:某些儒學大師是老前輩,有問題甚至一般錯誤都輪不到東(dong) 海來批評,可涉及原則,關(guan) 乎儒門興(xing) 衰和前途的大問題,大家礙於(yu) 麵子都不說,東(dong) 海再不開口,就對不起孔孟、對不起儒家了。2011-2-27
 

【不能與(yu) 不屑】:麵對批評或攻擊而沉默,有兩(liang) 種情況:一是不能回應,二是不屑理睬。然而有些人不能,卻冒充著不屑;有些人不屑,卻被視為(wei) 不能。對於(yu) 人身攻擊和過於(yu) 幼稚的質難,儒者一般都不願浪費口舌和筆墨,非不能也,是不屑也。2011-2-28
 

【三不幸】:自古以來,從(cong) 來沒有哪個(ge) 時代象馬家中國這樣學絕道喪(sang) 的,沒有哪個(ge) 時代的文人學者象今天這樣不學無術,或者腦袋被各種錯誤知見跑了馬,隻要一開口,就是混扯,就是笑話。就是一小撮儒家學者和擁儒的優(you) 秀教授,也往往荒腔走板。這是東(dong) 海的不幸,也是儒家的不幸,更是國家的不幸。2011-2-28
 

【偽(wei) 公正】:有一種觀點認為(wei) 儒家“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擺出一副“公正”的麵孔,其實是折中主義(yi) 的和稀泥,似是而非,甚至把儒家的核心理念、精華思想都視為(wei) 糟粕了。持這種觀點者比“單純”的反儒派更能迷惑人誤導人更有危害性。2011-2-28
 

【一脈相承】:馬列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有不同觀點和看法,都在唯物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的框架內(nei) 。就像孔孟之道,內(nei) 聖學外王學不同,理學西學不同,就是孔孟也有所不同,但是,都在仁本主義(yi) 的框架內(nei) ,在哲學根本和思想邏輯上是一家。2011-3-1
 

【三世善惡】:據亂(luan) 世,以惡為(wei) 主,惡占絕對上風;大同世,以善為(wei) 主,善占絕對地位。升平世,善與(yu) 惡開展著極其漫長的拉鋸戰,時而惡上風,時而善上風,時而善惡不分上下。但是,社會(hui) 和人類終究是向太平世“升”去,善上風的概率會(hui) 越來越高,可能性會(hui) 越來越大。2011-3-1
 

【道德為(wei) 根本】:製度為(wei) 政治之本。製度不良,就沒有政治文明可言;道德為(wei) 政治之本。沒有政治道德,就沒有道德政治,就沒有良製可言,也沒有追求、建設良製的內(nei) 在動力。故道德是更加根本的。2011-3-2
 

【文如其人】:言為(wei) 心聲,文如其人。一個(ge) 人的德智優(you) 劣“內(nei) 功”高低,一定會(hui) 從(cong) 他的言論文章中泄漏出來,很難掩蓋,很難隱藏,很難裝飾,越掩蓋越隱藏越裝飾,越經不起仁者的“妙觀察”。2011-3-4
 

【隻論敵我】:“敵人反對的我們(men) 就要擁護,敵人擁護的我們(men) 就要反對!”被稱為(wei) 毛氏最有哲理的一句話,其實這種隻論敵我的做法,最無道理。是非善惡正邪才是最重要的。2011-3-4

 

【形同實異】:世界上形同實異的“東(dong) 西”很多。例如,自信與(yu) 自傲、節儉(jian) 與(yu) 吝嗇、穩重與(yu) 呆板、勇敢與(yu) 莽撞、智慧與(yu) 狡猾、瀟灑與(yu) 輕浮、幽默與(yu) 滑稽、忍讓與(yu) 怯懦、謙虛與(yu) 虛謙、擇善固執與(yu) 執迷不悟、堅定不移與(yu) 頑固不化、勇於(yu) 犧牲與(yu) 暴虎馮(feng) 河、明哲保身與(yu) 貪生怕死、通權達變與(yu) 看風使舵、當仁不讓與(yu) 當權不讓、誨人不倦與(yu) 好為(wei) 人師、天下為(wei) 公與(yu) 大公無私、春秋大義(yi) 與(yu) 大義(yi) 滅親(qin) ……諸如此類,沒有一定的慧眼或法眼是很難正確分辨的。2011-3-4
 

【如何對待反儒派】:對待反儒派,儒者一方麵要尊重他們(men) 的言論權,一方麵又有責任有義(yi) 務根據“言論對治言論”、“理論問題理論解決(jue) ”的原則對他們(men) 進行如理如實的批判,盡量抑製他們(men) 惡言惡文的惡劣影響和邪知邪見的潛在流毒。2011-3-4
 

【反儒派不正常】:儒者人之需,仁者人之心。正常的人即使不知儒,不尊儒,一般不至於(yu) 反儒。那種與(yu) 儒家不共戴天,必誣蔑誹謗摧殘毀滅之而後快者,都是不正常的,不僅(jin) 文化貧乏,更多是智慧障礙或品德殘缺。一個(ge) 社會(hui) 或國家反儒派多了,得了勢當了道,也一定會(hui) 非正常化。2011-3-4
 

【反儒派的兩(liang) 大特長】:反儒派樂(le) 此不疲的兩(liang) 件事:一是把馬家造下的罪孽強行栽贓到儒家身上去;二是用現代西方的標準去衡量古代中國的人事和製度,而且往往是用現代西方的某些優(you) 點去衡量古代中國的某些不足。(盡管古代中國一些方麵優(you) 於(yu) 現代西方,但曆史畢竟有其局限性,不足、不如之處也很多。)2011-3-4
 

【平穩】:平穩二字值得深長思。唯公才能平,唯平才能穩。唯政治公正、法律公平、人心和平,才有真正的穩定。靠暴力、欺詐或許也能維持一時的虛假穩定,終究是靠不住的,是政治上的“行險以僥(jiao) 幸”。2011-3-5
 

【史無前例】一般而言,國家統一好,分裂不好,但也不可一概而論。象古代秦皇、當代毛氏這種製度模式的統一,站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文化的立場,是不足為(wei) 訓的,不僅(jin) 比夏商周的“古代邦聯製”望塵莫及,甚至可以說比一般諸侯軍(jun) 閥割據時代還壞。2011-3-5
 

【平等與(yu) 差異】:宇宙論本體(ti) ,萬(wan) 物平等,論現象,千差萬(wan) 別;人類論本性,人人平等,論習(xi) 性,千殊萬(wan) 異。習(xi) 性有別,故需製禮,習(xi) 性易惡,故需立法。法以止惡,禮以導善,根本目的都是為(wei) 了彰明本性,“上達”本體(ti)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yi) ,《中庸》曰誠之,《大學》曰明明德、止於(yu) 至善,程朱曰存天理,王陽明曰致良知,無非此意也。抵達儒家聖境,自可領悟“天地萬(wan) 物一體(ti) 之仁”的奧妙。2011-3-5
 

【四種態度】:對於(yu) 暴政,智者不言,知其不可而避之;勇者直言,知其不可而死之;仁者要麽(me) 不言,守死善道,要麽(me) 真言,知其不可而為(wei) 之。唯愚者不知其不可,迎合之依附之為(wei) 之作倀(chang) ,作犧牲品。2011-3-6
 

【施害者不幸】:受害是不幸的,但施害者更加不幸;受害的不幸在於(yu) 肉體(ti) ,施害者的不幸在於(yu) 心靈。為(wei) 真理為(wei) 正義(yi) 為(wei) 人民利益而受迫害,是為(wei) 民立功為(wei) 己積德,迫害者卻是在製造惡業(ye) 自殘慧命。泰格爾說得好:“感謝上帝!我是車輪下被碾壓的肉體(ti) 而不是車輪。”2011-3-6東(dong) 海儒者餘(yu) 樟法

注:東(dong) 海《大良知學》一書(shu) 已出版(貴州人民出版社,責編楊建國。280千字,23.75印張。)歡迎批評。郵購處見https://blog.sina.com.cn/donhai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