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峰教授談“儒家之經解”

欄目:會議講座
發布時間:2021-04-16 18:31:54
標簽:儒家之經解、景海峰教授

景海峰教授談儒家之經解

來源:武漢大學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研究中心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二月廿八日丁亥

          耶穌2021年4月9日

 

2021年4月8日晚,應武漢大學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研究中心之邀,深圳大學國學院院長、哲學係教授景海峰在中心報告廳作了題為(wei) 《儒家之經解》的學術報告。本次報告會(hui) 由中心主任楊華教授主持,係“珞珈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論壇”第152期。

 

 

 

景海峰教授現任深圳大學國學院院長、哲學係教授,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兼職教授,出版有《熊十力》《梁漱溟評傳(chuan) 》《中國哲學的現代詮釋》《新儒學與(yu) 二十世紀中國思想》《熊十力哲學研究》《詮釋學與(yu) 儒家思想》《中國哲學的當代探索》等著作,是中國哲學史學科的著名學者,在新儒家、詮釋學等學術研究領域均具有重要地位。

 

景海峰教授認為(wei) ,儒家思想根源於(yu) “六經”,而“經”之形成經曆了一個(ge) 漫長的過程,除了文獻整理與(yu) 集結的複雜曆史之外,在觀念的演化方麵也曆時甚久,屢經改變。漢以後所形成的經學格局成為(wei) 儒家思想代代傳(chuan) 衍的基本形式,也構成了儒學的主要內(nei) 容,但圍繞著什麽(me) 是經和如何理解經,以及經學義(yi) 理的具體(ti) 展開,儒家思想的發展又經曆了曲折與(yu) 繁複的過程,呈現出豐(feng) 富性和多樣性。在這其中,解釋的因素分外重要,有經便有解釋,伴隨著經的編纂活動,解釋就已展開,經的傳(chuan) 衍和意義(yi) 之持續,更是離不開解釋,所以解經活動實為(wei) 儒家思想形成與(yu) 發展的關(guan) 鍵,解經學也就成為(wei) 儒學延續的基本方式。

 

講座伊始,景海峰教授首先對“經”字進行解詁,辨析了“經”與(yu) “緯”、“經”與(yu) “權”的關(guan) 係。他認為(wei) ,解經之“經”是成文的經典,具體(ti) 來講就是儒家的“六經”。景海峰教授進一步強調了“經之意義(yi) 的形成”,景教授征引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劉熙《釋名》等文獻,認為(wei) 儒家所謂的“經”,與(yu) 其他宗教聖典不同,既非神創,也非天啟,而是在經曆了漫長的文明演進、思想陶鑄,於(yu) “哲學的突破”之後才逐漸匯聚形成的。這些經籍的來源是多元多樣的,線索也十分複雜,其情實已難作詳考,隻能說它是遠古文明積累的結晶,或者說是三代文化的遺典。

 

 

 

隨後,景海峰教授進一步從(cong) “經的觀念”這個(ge) 角度展開論述。他強調,儒家經典的係統化和權威化,自戰國後期至西漢中已大致完成,武帝建元年間置五經博士是一個(ge) 重要的標誌,宣告了經學時代的到來。在這前後,“經”的陣容屢有變化與(yu) 調整,但大體(ti) 上都是以“六經”(或“五經”)為(wei) 衡準的。作為(wei) 連續不間斷的思想之源泉,“經”是儒學係統賴以建立的基礎,也是儒家經典詮釋學最為(wei) 重要的原核層。曆史上的儒者,不斷地提出“原儒”“原道”,要“回到孔子”,就表明了儒家的整個(ge) 體(ti) 係對於(yu) 這個(ge) 本源的依賴性。同時,“經”被詮釋的過程是一個(ge) 曆史的、開放的過程,是一個(ge) 具備平民化傾(qing) 向的思想流向。

 

最後,景海峰引入現代解釋學進行對“經”的解讀。他認為(wei) ,解釋的必要性,除了經之成文過程中的內(nei) 在需求之外,就時間上來說,因為(wei) “經”的年代比較久遠,文意古奧,難得索解,必有賴於(yu) 傳(chuan) 文的闡釋,才能夠明白其中的意義(yi) 。解釋對於(yu) 經而言有著多重的意義(yi) ,從(cong) 淺表說是疏通經意的要求,為(wei) 了讀懂經文、理解經義(yi) 、掌握經旨,必須不斷地解釋,包括了解“他解”和嚐試“自解”,或者在“他解”與(yu) “自解”之間穿梭往來,反複巡回,以達領會(hui) 之境地。對於(yu) “經”自體(ti) 來說,解釋本身就是其內(nei) 核的組成部分,經的形成伴隨著解釋,經的意義(yi) 呈現和持續擴展,也是由不間斷的解釋活動所構成的,故離開了解釋,經就失去了活性,也就不存在經之為(wei) 經的根本意義(yi) 了。

 

本次學術報告近兩(liang) 個(ge) 小時。景海峰教授的授課娓娓道來、係統深刻,理論功底深厚、紮實。在本次講座中,景海峰教授以現代解釋學的視野為(wei) 我們(men) 理解與(yu) 闡釋“解經”的意義(yi) 、發掘其深刻的內(nei) 蘊提供了經典解釋的重要思路與(yu) 方法。講座之後,景海峰教授就相關(guan) 問題與(yu) 參與(yu) 師生進行了交流互動,現場氣氛自由熱烈。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