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樟法】東海微言集(一)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1-04-08 08:00:00
 |
餘東海
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可以與不可以】:可以不說話,不可以說假話;可以不幹事,不可以幹壞事;可以沒態度,不可以沒深度;可以沒知識,不可以沒良知。2010-5-31
【東海四句】:張載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東海亦有四句話自勉:為自己致良知,為社會致良製,為後世造經典,為天下作範式。2011-1-26
【道德驕傲】:富貴驕人,當然俗不可耐;貧賤驕人,也是俗情未泯。道德驕人,最為高尚,孟子說大人則藐之,某種意義上就是道德驕人的表現。不過,那隻是孟子的權巧方便,偶爾示現而已,目的不在驕人而在救人、化人、度人。說到底,道德不是拿來驕人的。2011-2-5
【大人與小人】:大人信口說來的話都是真言,大人的話越多越好,最多也嫌少;小人深思熟慮的話也是妄語,小人的話越少越好,半句也嫌多。2011-2-5
【破我執,更享受】:有儒友讀罷《破除我執與擇善固執》說:“人生還沒有享受夠就破我執,好難哦。”東海答:破人我執,不墮身見,知道肉體身和意識心都不是真我;破法我執,不墮空見,知道良知才是生命本質和本質生命。破除我執,才有機會證入良知成德成聖,才能更好地享受人生,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享受富貴也享受貧賤。2011-2-5
【浪費生命】:有才華而不致力於真話真理,反而傳播歪理邪說;有能力而不致力於立功立德,反而變成物質奴隸;有權力而不致力於國計民生,反而殃民禍國造孽……這都是巨大的浪費: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浪費機會浪費生命。2011-2-6
【儒家的政教合一】:孟子引《泰誓》說:“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孟子-梁惠王下》)古代的聖王,如文王、周公,都是君而兼師、亦君亦師的。這就是儒家的政教合一:政治與教化合一。按照儒家標準,政治領袖應該文化道德修養雙高,除了製禮作樂建設良好製度及法律,還負有文化教育、道德教化的責任,文化上“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道德上以身作則示範天下。2011-2-6
【學而優】:儒家主張選賢與能,把有道德的賢者和有能力的能者選拔到“領導崗位”上去。古代的鄉舉裏選和科舉製度的學而優則仕,都是選賢與能的辦法和方式。學而優的學,不僅指一般性的知識,主要指儒學,內容為六藝,涵蓋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學而優不一定德能皆優,但相對而言肯定優秀些。
或說:“學而優則仕就是赤裸裸的權力崇拜。”正好說反了。學而優則仕造就的是崇拜文化、崇拜道德的社會。“學而劣則仕”的逆淘汰現象才會導致權力崇拜和利益至上。2011-2-7
【白丁時代】:白丁,或指平民百姓,或指沒學問的人。唐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惜“解放以後”鴻儒就基本絕跡了。各門各派各行各業社會各界,不論知識多寡、名聲好壞、權力大小、地位高低,熙熙攘攘來來往往者,無非白丁而已。這些有知識沒文化、有聰明沒智慧、有名聲權力地位而沒道德者,是比不識字的白丁更加蒼白的人。2011-2-7
【自題1】沒有言論自由的時候,言論就是行動;沒有從政機會的時候,正身就是從政。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2011-2-8
【自題2】以求愛的真誠來求真理,以求生的意誌來致良知,以造經的慎重來寫文章。2011-2-8
【不義之人】:《論語》批評過兩種人:一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一是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兩種人都是“不義”之人:不解義理,不識正義、不懂大義,不知仁義。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者,所發之言也必然是“不及義”的,言不及義,人必“不義”。不義之言,發得最多也毫無意義,有的隻能是負麵意義。儒者要以此為鑒,做人就要做義士,發言就要發義言。2011-2-8
【名與實】:名者實之賓,如有其實,名亦隨之。然而名實乖離,末世之常態。士君子寧願實不副名、實大於名,不可名不副實、名大於實,至於有名無實,更是大忌。2011-2-8
【三種上等人】:1上上等:儒家聖賢大儒;上中等:佛道大師大德;上下等:英雄豪傑。2當今中國,仁者說真理,上上等;勇者說真話,上中等;智者不說話,上下等。又:仁者弘儒家,勇者反專製,智者不合作。2011-2-9
【三種上等人品】:上上品:渾厚又凝重;上中品:率真或豪放;上下品:剛烈或飄逸。都屬於上等人品。2011-2-9
【愚人可怕】:愚人有時候比惡人更可怕。因為惡人知道自己作惡,愚人不知道自己作惡,往往理直氣壯,自以為在行善呢。2011-2-9
【熊家軍】:熊十力先生的《新唯識論》援佛入儒,論理透徹,直探本源,堪稱儒門經典。當年讀罷,無任欽佩,乃以熊師私淑弟子自許,就像孟子私淑孔子一樣。撼山易,撼嶽家軍難,撼“熊家軍”更難。熊家義理之軍,營紮儒家,旁通佛道,牢不可破,天下無敵。2011-2-9
【前提是要有江湖】: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說的不錯。但前提是要有江湖。不然,相濡以沫是最好的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在沒有江湖或江湖已涸的時代,老是抬出莊子這句話來誇誇其談,隻能證明有些人讀書讀傻了。2011-2-9
【異曲同工】:儒學聯合論壇有人把毛澤東和孔子相提並論,甚至說毛澤東才是儒家集大成者,還有人把毛澤東的紅色恐怖說成對內“大仁政”和對外“反霸道”。這讓我想起眾多基督教徒及某些自由主義者以民主自由為基督教“生產”的說法。崇毛與拜上帝,兩者異曲,卻都嚴重匱乏一些曆史常識和文化常理,同工於顛倒黑白強詞奪理。2011-2-11
【聖人與凡夫】:聖人看凡夫也是聖人,因為法眼所見,人人皆有良知、人人良知平等、人人皆可以為堯舜。凡夫看聖人也是凡夫,由於知見、心量和境界的局限。2011-2-11
【有名就有實】:政治掛帥的時期,對馬克思主義是真尊重真信仰;經濟掛帥的時期,對馬克思主義是假尊重假信仰。真尊重真信仰的時期,人們熱衷於權力鬥爭,嗔心大發,特別凶惡;假尊重假信仰的時期,人們熱衷於物質追逐,貪心大發,特別貪婪。兩個時期的人們都是癡心大發,都是官不官民不民人不人鬼不鬼。
可見,假的或許比真的好,終究也不好。有名就有實,隻要在國家的、政治的層麵保留馬克思主義的名義,隻要馬克思主義占據了憲法和意識形態地位,不論怎麽架空它虛化它,它都會產生實實在在的惡劣影響。2011-2-11
【最值得崇拜的人】:崇拜李白者豪放,易趨於輕浮;崇拜屈原者忠貞,易陷於怨尤;崇拜尼采者強悍,易歸於狂妄;崇拜老莊者曠達,易流於虛冷;崇拜釋尊者高明,易淪於空寂;崇拜杜甫者凝重,易瀕於憂鬱…。這些人物各有優點值得學習,但又各有不足不值得崇拜。唯獨孔子才是最好、最高、最理想的人生榜樣和模範,唯獨崇拜孔子崇拜聖人有百利而無一弊。2011-2-11
【三多】:清吳愷《讀書十六觀補》引《譚苑》雲:“學者當取三多,乃讀書多,持論多,著述多也。” 當今學者不乏能“取三多”者,卻往往讀書多滿腹垃圾、持論多歪理邪說、著述多製造廢物。故需要補充一下:讀好書多,持正論多,著益書多。2011-2-13
【己與他】:最蠢:損他不利己,損己不利他,損他又損己;最佳:利己兼利他,己他雙贏;底線:利己不損他。2011-2-13
【儒家不妨黨同伐異】:這裏的“黨同”,其實是“群同”----現代文明政黨,也就類似於一個社團組織,誌同道合者結合而成的群體。這裏的“伐異”,是口誅筆伐,所使用的武器是言論,是儒家義理。理論問題理論解決。2011-2-13
【亂臣賊子】: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懼孔子懼春秋者必為亂臣賊子。2011-2-14
【見好就收】:在利益追求和人際交往方麵,見好就收是一種大智慧。其中有禮,有讓,有恕,有義,有中庸。那種見了好處就爭而且爭盡、見了便宜就占而且占盡、為了利己不惜損人而且損人到家者,貌似聰明絕頂,實則愚蠢到家。2011-2-14
【子路之鑒】:仁者智勇雙全,缺一不可,缺一就無法抵達仁境。子路好勇而無智(智慧不足),最後死於孔悝之難,就是因為認不清大義,識不得人,食了孔悝這等鄙夫的俸祿,襄助了不值得襄助的人,白白丟了性命。2011-2-15
【不適合居住的社會】:看到一文的標題曰《“好人無好報”成當今社會的定律》,頗有同感,憂悲交集。好人無好報甚至有惡報、惡人無惡報甚至有好報成為普遍現象的社會,無疑是最顛倒、最可怕、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社會。置身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能夠不變壞不作惡、進而努力做一個好人的人,特別值得敬佩。2011-2-15
【四句】:反不掉特權就保不住民權,駁不倒異端就弘不起正見,推不開野蠻就樹不起文明,立不起孔子就建不成中華。2011-2-15
【“權賤”】:權貴,指權大位高者。本來地位高道德也應該水漲船高才是,可惜就人格而言,多數權貴並不貴,甚至權越大、位越高而人越賤,名為權貴,實為“權賤”。2011-2-17
【崇拜】:可以不崇拜聖賢不崇拜英雄,但不能崇拜盜賊和邪惡。一個崇拜盜賊和邪惡的人,必然是小人乃至惡人;一個崇拜盜賊和邪惡的社會,必然是叢林化禽獸化的社會。20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