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嶽】“奇妙”的南北朝:北政製 南禮樂

欄目:鉤沉考據
發布時間:2021-04-06 01:07:56
標簽:北政製、南北朝、南禮樂

“奇妙”的南北朝:北政製 南禮樂(le)

作者:潘嶽(中央社院第一副院長)

來源:“中央社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二月二十日己卯

          耶穌2021年4月1日

 

編者按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諧之魂。日前,中央社院第一副院長潘嶽所作《中國五胡入華與(yu) 歐洲蠻族入侵》一文,講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中華各族人民交融形成命運共同體(ti) 並重建大一統國家的故事,解析為(wei) 何日耳曼蠻族入侵羅馬後卻無法再造統一歐洲的原因。本文摘自其中。

 

公元485年,北魏實行均田製改革,將無主荒地收歸國有,並平均分配給貧民耕種。其中,“露田”是要種糧征田賦的,耕農(nong) 去世後還給國家,再分配給下一批青壯年;而“桑田”是種桑麻棗榆之地,不用歸還,可以留給子孫。均田令還規定了如何給老人小孩、殘疾人、寡婦分田。此後,強者仍強,但弱者也有立足之地。從(cong) 北魏一直到唐中期,貞觀之治與(yu) 開元盛世的土地製度基礎都是均田製。

 

與(yu) 均田製同時的另一項重大改革,是三長製。針對的是亂(luan) 世中的豪強割據。豪強即“宗主”,朝廷下不去基層,通過“宗主”來間接管理,稱為(wei) “宗主督護製”。三長製廢除了宗主製,重建秦漢式的“編戶齊民”三級基層政權(“五家立一鄰長,五鄰立一裏長,五裏立一黨(dang) 長”)。再從(cong) 百姓中選取鄉(xiang) 官,負責征稅與(yu) 民政。

 

提出均田製改革的,是漢人儒生李安世。提出三長製改革的,是漢人官僚李衝(chong) 。通過均田製,北魏獲得了充足的編戶、賦役與(yu) 兵源;通過三長製,北魏結束封建式統治,重建了基層政權;通過官僚製,北魏恢複中央集權行政體(ti) 係。比起“著漢衣”、“改禮儀(yi) ”這些形式,這更是“漢製”的靈魂。

 

在西晉滅亡170年之後,中原竟然在少數民族王朝手裏重新恢複了“漢製”。誠如錢穆所言,“北魏本以部落封建製立國,逮三長、均田製行,則政體(ti) 上逐漸從(cong) 氏族封建變為(wei) 郡縣一統,而胡、漢勢力亦因此逐漸倒轉”。

 

短短30年內(nei) ,北魏的人口數量與(yu) 軍(jun) 隊數量迅速超過了南朝。公元520年,北魏人口近3500萬(wan) ,是西晉太康年間的翻倍。漢人農(nong) 民大量加入北魏軍(jun) 隊,打破了從(cong) 前“鮮卑作戰、漢人種田”的分野。

 

當北魏繼承“漢製”的時候,東(dong) 晉和南朝的“漢製”卻走向僵化。起於(yu) 東(dong) 漢的察舉(ju) 製,產(chan) 生了四世三公的經學門閥與(yu) 盤根錯節的官僚豪族,轉到魏晉就發展為(wei) 門閥政治。由於(yu) 東(dong) 晉政權的建立是靠世族支持,於(yu) 是出現“王與(yu) 馬,共天下”的場景。到東(dong) 晉南朝時還產(chan) 生了一個(ge) 奇觀,雖然北方千萬(wan) 流民南渡,雖然江南經濟依然繁榮,但“自孫吳至陳亡的六個(ge) 王朝,在長達300年的時間內(nei) ,江南戶籍上的戶口幾乎完全沒有増長”。因為(wei) 這些人民都投奔了世族大戶成了“私屬”,沒在官府登記,朝廷一方麵不掌握人口數字,一方麵失去了更多稅賦。門閥政治倡導清談,產(chan) 生了最優(you) 雅的魏晉風度和玄學思辨,社會(hui) 衰頹與(yu) 藝術高峰同時發生。

 

陳寅恪、錢穆都認為(wei) ,之後的隋唐總體(ti) 上繼承了北朝的政治製度與(yu) 南朝禮樂(le) 文化。比起南朝的因循守舊,北朝的均田、府兵等製度創新更符合“漢製”大一統精神。

 

陳寅恪說,“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注入的與(yu) 其說是人種,不如說是改革創新精神。

 

北朝對南朝的勝利,不是野蠻對文明的勝利,而是誰更能繼承大一統精神的勝利,是兼采胡漢的“新漢製”對僵化守成的“舊漢製”的勝利。同樣是世家大族,北方比南方更重現實政治能力,因為(wei) 北朝大考百僚看實績。同樣是經學,北朝重實學,南朝重玄學。同樣是儒生,北朝大量用於(yu) 朝堂與(yu) 基層政權,南朝直到晚期才讓寒士當官為(wei) 將。

 

南朝也並非一無是處,其發明的“三省六部製”原型為(wei) 之後的隋唐所吸取。且東(dong) 晉與(yu) 南朝在大一統的理念上,也從(cong) 未含糊過。東(dong) 晉南朝272年裏,北伐有10餘(yu) 次。從(cong) 東(dong) 晉的祖逖、庾亮、桓溫、謝安,到宋武帝劉裕劉義(yi) 隆父子、梁武帝蕭衍、陳宣帝陳頊等。雖然都未成功,但誰也不敢宣布放棄。在華夏大地上,任何統治者,誰要放棄了大一統,就等於(yu) 失去了合法性。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