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康有】為政之道,修身為本

欄目:中央黨校機關報儒家經典新解係列
發布時間:2021-01-15 16:26:49
標簽:為政之道、修身為本

為(wei) 政之道,修身為(wei) 本

作者:朱康有(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臘月初三日癸亥

          耶穌2021年1月15日

 

2019年3月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指出,為(wei) 政之道,修身為(wei) 本;幹部的黨(dang) 性修養(yang) 、道德水平,不會(hui) 隨著黨(dang) 齡工齡的增長而自然提高,也不會(hui) 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必須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為(wei) 政之道,修身為(wei) 本”,源於(yu) 儒家經典《禮記·大學》所講的“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yu) 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wei) 本”,意思是說,治理國家、從(cong) 事政務,要把自身的品格修養(yang) 作為(wei) 根本;從(cong) 貴為(wei) 天子到一般黎民百姓,修養(yang) 好我們(men) 自己的身心,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是立身處世之本。

 

今天的人文社會(hui) 科學把“德”往往區分為(wei) “公德”與(yu) “私德”。這是將道德主體(ti) 活動劃界為(wei) 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後,根據“德”的不同範圍作出的概括。梁啟超在1902年寫(xie) 的《論公德》一文中指出,“吾中國道德之發達,不可謂不早”,但“偏於(yu) 私德,而公德殆闕如”。實際上,中國古代公德與(yu) 私德界限並不嚴(yan) 格:從(cong) 私德可以延伸至公德,從(cong) 公德可倒推至私德。且我國傳(chuan) 統道德亦不乏所謂“公德”,有政德、武德、士德、民德、商德、師德、醫德、藝德等基本職業(ye) 道德規範,從(cong) 家庭道德到社會(hui) 生活各領域的思想行為(wei) 規範應有盡有。近現代社會(hui) 的發展與(yu)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經濟時代不可同日而語,分工日益精細,各種活動領域的特殊性,使道德泛化、擴展至幾乎人類生產(chan) 生活的所有範圍和空間,傳(chuan) 統道德理應隨之轉化和創新。

 

按照儒家文化所講,不僅(jin) 私人領域要修身——“不愧屋漏”,暗室不欺,慎獨為(wei) 要,而且公共領域如政治活動更應以高標準“嚴(yan) 以修身”。通常來說,普通人品德出現問題,對社會(hui) 影響大多有限,但如果做了官,尤其是在更大範圍從(cong) 事政務活動,德行(包括私德)不端,即孟子所言“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yu) 眾(zhong) 也”,故“惟仁者宜在高位”。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zhong) ,是黨(dang) 員幹部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這種以反求諸己為(wei) 內(nei) 容的黨(dang) 的文化建設,實際上是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豐(feng) 富資源的采納、汲取、融匯。孔子強調“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以德服眾(zhong) ”甚至成了一種治理方式——“為(wei) 政以德”。《禮記·中庸》指出,“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管理是先管好自己,不是首先指向被管理者;官員的修身治己,是治國理政的起點。其中的理論根據是什麽(me) 呢?荀子認為(wei)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在上位者本身即是標準和根源。我們(men) 耳熟能詳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cong) ”,說的也是在領導崗位上的人應以身作則。

 

孟子區分了兩(liang) 種管理方式——“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靠真理和人品魅力、靠全心全意為(wei) 民的作為(wei) 、靠忠誠理想信仰的吸引力來贏得民心,是我們(men) 黨(dang) 區別於(yu) 其他政黨(dang) 的顯著特色之一。故此,為(wei) 政之道,修身為(wei) 本意味著,廣大領導幹部要在其位、謀其職、用好權,具有先進性的政黨(dang) ,則更應該注重非權力的作用,發揮真理和人格的感召力。

 

“修身”是一輩子的事情。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三戒”之語,把人的青少年、中年、老年幾個(ge) 重要時期都涵蓋了,頗有“活到老,修到老”的意味。“修身”並不因你的黨(dang) 齡工齡增長、職務升遷而自然提高,相反,麵臨(lin) 的挑戰和誘惑還可能增大,客觀上增加了修身的難度,“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應該隨之強化而不是放鬆和減弱。

 

應從(cong) “自我革命”的高度看待“修身”乃“為(wei) 政”之本。毛澤東(dong) 同誌認為(wei) 革命者應當於(yu) “改造整個(ge) 社會(hui) ”中同時“改造自己”,他把自覺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並提。新時代,我們(men) 黨(dang) 強調以自我革命引領社會(hui) 革命,徹底“修身”的實質就是一場永無休止的“自我革命”。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行為(wei) 、守得住清白”,才能駕馭好權力這把“雙刃劍”,做到權為(wei) 民所用、情為(wei) 民所係、利為(wei) 民所謀,不辜負黨(dang) 和人民的信任與(yu) 期望。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